APP下载

新形势下温州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对策研究

2019-02-19丹,吴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温州跨境园区

葛 丹,吴 黎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经贸升级转型的重要形式,深度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理念,已成为突破时空局限、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连结沿线各国及地区实践共同发展机遇的重要纽带[1]。近几年,全球的跨国电商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16 年比2013 年增长了3 万亿,年增速也达到了30%。据埃森哲发布的全球跨境电商展望报告中预计,未来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消费总人数,跨境电商都将得到大幅增长。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趋势和组成部分,并带来大量新增贸易。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 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显示,2018 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 万亿元,同比增长25%。国务院于2015 年和2016 年先后批准在杭州、广州、深圳、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成都、大连、宁波、青岛、苏州等13 个城市设立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8 年8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北京等22 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意味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数量将从13 个增加至35个,基本覆盖了主要一、二线城市。随着各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推广,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在如上大背景下,产业链的集聚效应愈发显得重要。跨境电商园作为集聚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园区,是以电子商务为核心,集聚信息软件、设计研发、仓储物流、网络金融、移动支付等配套服务企业的专业园区,作为“互联网+园区”的典型产物,其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孵化相关企业的功能日益突显,推动了跨产业部门经济的形成[3]。

一、温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现状

温州具有浙江省的“铁三角”地位,杭甬温三足鼎立。虽然温州这条“腿”相对于杭州、宁波而言稍显不足,但温州如若对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加以利用必定能缩小差距。

(一)温州外贸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温州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纷纷走出温州、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商行天下、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共有175 万多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有68.8 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131 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350 多个温籍侨团,构建了内外互动、联接世界的信息网、资金网、供销网、商会网和乡情网。近年来,世界温州人凭着先知先觉、先行先试,已有38万人云集“一带一路”沿线57 个国家经商创业,助推了当地发展,积累了雄厚资本,汇聚了合作信息,融合了灿烂文化,为“一带一路”纵深推进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世界温州人作为温州发展的最宝贵资源、“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先试的开拓者,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温州的独特贡献。同时,温州境内有18 个进口商品市场,还有4个省级、国家级、国际贸易合作区,在浙江省数量居首位。

从温州海关获悉,温州外贸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形势良好。2019 年1 月份,温州市进出口总值达175 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7.9%。其中出口158.2 亿元人民币,增长38%,出口增速全省排位第四,高于全省平均增速9.5 个百分点。从出口产品来看,2019 年1 月份,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等传统行业出口增长明显,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1.5%、32.6%、36.0%。劳密产品也是增势显著,七大类劳密产品出口67.1 亿元,增长32.0%,出口值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42.4%。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3亿元,增长46.8%,但高新技术产品的占比仍偏低。

(二)温州发展跨境电商的特有优势分析

一是民营经济活跃。人人想当老板、个个争当老板,千家万户搞经营、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山万水寻商机,是温州全民创业的生动写照。全市在册市场主体90.2 万户,其中企业22.3 万户,相当于每10 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经商办企业,这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民营企业是温州最主要、最活跃的市场主体,现在温州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的99.5%。据悉,温州民营经济对GDP 的贡献超过80%,工业增加值占到91.5%,从业人员占到92.9%,税收收入占到82.4%,出口总额占到80%,其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是绝对的支柱。温州民营经济特色突出,温州民间资本达5 000 多亿元。而且温州由于地少人多,缺少资源,外向型经济十分明显,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都有温州资本活跃的身影,甚至制造了巴黎和纽约的“温州现象”。

二是传统产业保持活力。温州轻工制造业发达,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等数张国字号金名片,形成了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份额较高,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经济基础。同时,温州市委、市政府将电子商务作为“一号新产业”培育,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温政发〔2015〕47 号)、《温州市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年)》等政策予以大力扶持,推动了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跨境电商园投资建设。

三是交通基础优势突出。目前,温州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提速推进高铁高速、轨道交通、空港海港和城市快速路建设,这必将对温州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温州港作为国家重要枢纽港是全国沿海25 个主要港口之一,起到了连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作用,区位优势明显;温州至义乌连接“义新欧”国际班列将成为温州在“一带一路”陆路发展的强力支撑,同时杭温、温武、温福、甬台温高铁也纷纷开始建设并将投入使用,更好地发挥区域交通枢纽作用;温州永强机场新建T2 航站楼建筑面积约为10 万m2,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 300 万人次。

温州发展跨境电商基础良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温州作为外贸出口大市,拥有全球温商网络支撑,发展跨境电商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温州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对海外高档商品需求大,经营海淘、代购商家众多。目前温州跨境电子商务在全国对外贸易疲软的状态下逆势增长,单单2019 年第一季度,温州跨境电商B2C 出口总额就占据省内出口总值1/5 以上。

二、温州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存在的瓶颈

温州发展跨境电商优势明显,同时也存在园区设施发展不足、民营经济转型难、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一)跨境产业园区配套不足,经营盈利方式单一

当前,温州在营和在建的电商产业园有十几家,但是不少园区配套不足、服务能力不足。据调查,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对园区配套服务不甚满意。一是园区融资服务不强,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虽然各园区均设立了“种子基金”和融资平台,但是大多处于“有名无实”状态,企业未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园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缺乏集仓储、运输、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中心,现有物流设施只能满足商品转动功能。温州跨境电商主要采用的是B2C 模式(企业或厂商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B2C 主要采用快递小包和海外仓储配送方式,由于没有培养一些的固定消费群体无法建立海外仓进行快速配送,一般配送时间都要在一星期以上;而且快递小包在长期的投递过程中破损丢失情况严重。三是园区缺乏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入驻,平台与企业犹如超市与柜台之间的关系,引入跨境电商平台是园区提高竞争力重要途径。四是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奖励方面,应考虑税收、租金补贴、人才引进、金融融资等方面的一篮子优惠政策,进行综合性扶持发展。

另外,部分电商园盈利方式相对单一、经营效益欠佳,个别企业甚至表示开业数年未实现盈利,难以为继。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园区盈利基本依靠租金收支差,服务性收入几乎为零,个别园区即使开展股权投资对接、技术研发支撑等配套服务,但受到服务水平的限制,服务性收入仍微乎其微。二是前期建筑改建、设备购置等投入较大,拉高了经营成本,况且多数园区日常还有大笔租金支出。

(二)民营经济结构转型困难,品牌效益不彰

温州经济中民营经济成分居多,而很多民营企业起步于小作坊,规模不大。在改革开放时期,温州人凭借勤奋开拓精神勇立潮头,然而传统制造业的底子也造成了温州外贸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居于领先地位,产业转型比较困难,尤其以轻工业为主的温州传统产业在产业链分工的微笑嘴型曲线中处于最低端,获取的附加值在产业链中最低,在当前寻求创新变革的经济大背景下越来越凸显其落后和被动。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但整体结构偏低、偏弱、偏散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以服装、眼睛、印刷、打火机和不锈钢等低端产品为多,缺乏高科技主产业,缺少市场竞争的优势产业,产业的规模小、劳动密集型、重复建设多。二是温州民企品牌意识薄弱,外贸产品以承接OEM 订单为主,温州注册外贸企业数高达9 000 多家,自主品牌却仅以百位数计。三是不少企业产生趋利思想,其发展中心出现偏移,做短期投资普遍存在,短炒暴利现象比较严重。目前温州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属于劳动或资金密集型,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不高。近年来,随着地产业和其它高利润行业的诱惑,很多企业把更多的精力和大量的“热钱”聚集到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制造业的“空心化”。

(三)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资源匮乏,企业用人困难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各类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领域发展,还是国内电商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最终都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4]。据商务部测算,未来5 年我国跨境电商等外向型人才缺口在100 万人以上,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我国有中小型外贸企业约500 万家,其中专门的跨境电商企业超20 多万家,对高职层次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旺盛[5]。由于跨境电商在管理、技术、运输、安全及准入标准上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机制,符合相关的国际惯例和交易流程,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语言、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人才远远不能够满足行业的发展,行业内对相关人才,尤其是对熟悉外语又精通外贸和平台运营的人才,更有“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之苦,这势必阻碍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温州高学历人才队伍还存在着流失严重、青黄不接等现象,温州人才均有数量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跨境电商方面需要具备的理论、实践、创新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尤其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跨境电商培养方案与真实的社会环境相比仍有些滞后,社会人才需求与专业方向设置有些偏差,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践用人环境。同时,电商园属于综合型经济体,运营人才是关键要素。不少跨境电商的投资建设方原先均没有运营管理跨境电商园的相关经验,其投资者也主要来自制造业、贸易业等传统领域,基本没有从事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销售、国际物流企业等方面的运营经历。为此,不少投资方到杭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参观、学习,同时寻觅合适运营人才。例如,温州国智电商园2018 年参观学习了数十家电商园,开展了招才引智工作,但受到福利待遇、生活环境、人才机制等因素制约,未能引得合适人才加盟。

三、促进温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勇夺鳌头,就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环境和政府政策支持,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等诸多方面加大投入和提高成效。

(一)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优化跨境电商产业链结构

以强化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为重点,积极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成为行业排头兵。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向“专精特优新”方向发展,提高进入大企业产业链的能力,提高在细分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挥民营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其品牌内涵和价值,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群体。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用地、生态环保的要求,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向集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一要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改变温州目前产业集群以传统产业为主,中小企业居多,产品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现状。如近年来温州市政府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世界500 强企业,引进高新技术、高级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向以高附加值产业和以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二要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特色产业群,推动产业科学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三要全力走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再到“品牌经济”的扩张提升之路。鼓励企业加强同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和品牌合作,走国际化道路,提出了“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口号,吹响了“向世界进军”的号角。

(二)加强综合性政策扶持,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链聚集平台

加强综合性扶持,促进电商园发展。一是对创建初期的电商园,限期内免征各项税费;二是提高创建奖励标准,以此鼓励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激励其对标先进积极创新,不断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三是对入园的配套服务企业,参照电商企业标准予以租金补贴,鼓励配套企业入园;四是对电商园引进的关键人才在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予以照顾和优惠;五是鼓励金融机构向园区设立的各类“投资基金”授信,提升园区“投资基金”运作能力,提高园区投融资服务能力。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实现错位竞争发展。当前,全市共建有十余家跨境电商园,发展水平、空间布局、配套服务等方面基本相似,特点不突出,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加强新建园区的规划定位,重点是要防止重复投资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点,实现错位竞争与发展。

引进培育第三方平台企业。扶持成长性创新性特征显著、发展势头迅猛的专业化平台和面向产业集群的行业平台发展,支持一批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电商网站进一步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进一步拓展在线交易功能,向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转型。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企业在温州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结算中心等,积极推动外贸企业与平台企业业务对接,促进电商企业和平台企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县(市)区依托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园区),实现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本地跨境电商企业。引导纺织服装、五金洁具、文化用品、汽摩配、阀门机械等温州传统外贸出口优势产业,积极进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体系,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其设立境外贸易机构、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海外仓等境外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转变“走出去”模式。

(三)大力发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要精确实施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素养直接关系到跨境电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与高职院校共同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人才的培养和行业发展及企业需求相结合,校企协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积极与企业联动,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紧跟行业快速变化的方向及市场未来的走势,要符合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做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企业化,譬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所需的教材。再者就是根据跨境电商的学科性质,高职院校要以专业群为依托努力打通专业间的壁垒,整合相关专业资源,推进多专业融合发展,实现多样性、个性化的专业交叉创新教学模式,把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高职院校可以与跨境电商企业共同搭建实践、实训平台,将实训平台设在合作企业内,便于实训教学与企业自身的业务进行整合,相对于传统的实训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实训教学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消除企业的顾虑。在这样真实的业务环境中开展实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业务知识,也可以实施相应的实践操作及岗位技能教育,让学生了解跨境电商平台规则、运营管理、营销与推广、客户维护与管理、跨境物流、支付及税收等各方面的运营过程。同时还可以对企业运营、企业文化等有更加系统和深入的了解。

大力引进跨境电商高级人才、领军人才,研究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实践基地,加大人才培训和储备。一要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居留服务水平,例如人才住房、租赁买房补贴、子女上学、城市服务设施等;二要对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资金、设施等方面的资源,打造城市创业孵化园区;三要提供相应的人才激励制度,不断加强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建立跨境电商人才资源库。

猜你喜欢

温州跨境园区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难忘九二温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