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探讨
2019-02-19张应忠马永福
马 磊,张应忠,马永福
(永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300)
在猪养殖过程中,猪圆环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病种,传染性较强,对猪的健康威胁极大,尤其是繁殖过程中的猪常常发生猪圆环病,正确诊断是提高猪圆环病防治效果的关键。但是在猪养殖中和猪圆环病相类似的疾病较多。所以在对猪圆环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猪圆环病的鉴别诊断,确保诊断结果的正确性,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但目前在治疗猪圆环病方面,还没有有效的方法,现在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为了更好的防治猪圆环病,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加强病猪监测,结合猪的临床表现,确保用药的合理性与针对性,控制和减少继发感染,降低猪的病死率。因猪圆环病多发生在断奶仔猪阶段,病猪常常出现衰竭综合征继而死亡,对猪养殖业危害极大。所以必须要提高对猪圆环病诊断和防治的重视程度。
1 猪圆环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猪圆环病在一年当中任何时间都可发生,尤其是气候突变时该病的发生会增多,而且各地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同时不同日龄的猪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死亡率也存在很大不同,这和猪体内应激反应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猪圆环病发生时,常常与其他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发病猪以及隐性感染的带毒猪都会成为传染源,使猪圆环病传播不断加剧。猪圆环病的传播主要是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在病毒传染高发期,和病猪超过七天以上的接触时间,检测猪血清便能发现阳性抗体。妊娠阶段的母猪还能通过胎盘传播病毒给胎儿。
2 猪圆环病的诊断
2.1 诊断
在诊断猪圆环病过程中,首先应当分析猪的临床症状,猪感染圆环病之后,身体会出现异常消瘦,生长速度减慢或者停止生长,而且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出现明显的肿大,通过对病猪进行病理检查,淋巴结有明显变化,同时有肉芽肿样炎性特征出现在病理组织中,并有包涵体变化出现在病理组织内。
2.2 鉴别诊断
在猪养殖过程中,很多猪疾病和猪圆环病有着类似特征,在诊断猪圆环病时,必须要严格依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做好猪圆环病毒的鉴别诊断工作。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在临床上有着类似的特征,而且该病在猪养殖过程中发生频率较高,二者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存在,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鉴别诊断工作,避免诊断错误延误猪病防治。同时在鉴别猪圆环病过程当中,还应当对繁殖性PCVD和妊娠后期流产等相关疾病展开详细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3 猪圆环病的防治要点分析
3.1 积极开展饲养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的防治猪圆环病,应当加强猪全程饲养管理,对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疫病加强控制,搞好养殖场的卫生工作,控制和减少猪疫病的传播。做好猪舍的温湿度合理调控,由于温湿度的较大变化极易导致病毒传播,所以在猪养殖过程当中,对猪舍温度有着较高要求,特别是哺乳阶段猪舍应当控制在25℃左右,育成猪舍保持在20~23℃。
3.2 注重保护断奶仔猪群
猪圆环病对仔猪的生长有着较大影响,同时极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预防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仔猪断奶后三到四周,是圆环病的发病高发期,在此阶段,饲养工作人员需要充分重视仔猪的护理工作,保持仔猪生长合理的营养供应,提高仔猪喂养饲料质量,绝对不可利用霉变的饲料喂养仔猪,同时将猪舍的环境卫生搞好,保证猪的饮水安全,避免出现水源污染等问题。同时在仔猪饲养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应当降低对仔猪的刺激,避免不良刺激,防止仔猪出现应激反应,否则会使其抵抗能力出现下降,造成疫病传播。
3.3 加强病猪隔离工作
在猪养殖过程中,如果有猪感染上猪圆环病,必须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将健康猪和病猪进行分离,隔离饲养,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猪对健康猪造成疫病传播,增加养殖风险,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4 加强疫苗免疫
在猪养殖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防治猪圆环病,应当及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联合常规疫苗进行免疫。14日龄左右的猪,应当及时接种猪圆环病疫苗。母猪在生产前一个月内及时的进行猪圆环病疫苗接种。
3.5 药物治疗
在猪圆环病防治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加强药物治疗方法的应用,对病猪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进而恢复好病猪的身体。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提高治疗效果。抗菌药物里克林霉素比较常见,用药时应结合病猪的实际体重,确定合理用药量,采用正确的注射方式。如果仔猪患病,应肌肉注射黄芪多糖,并且还要适当搭配维生素C、B1等,这对于治疗具有极大的帮助。
4 结语
猪圆环病对猪健康生长及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极大,必须要及时进行诊断和防治。在防治过程中,要积极采取科学饲养管理、注重保护断奶仔猪群、强化病猪隔离等措施、及时利用疫苗免疫和药物治疗等措施,保证生猪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养殖场户的经济收入,促进猪养殖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