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防治防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9-02-19刘志尚
刘志尚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林业局平口林业站,湖南 安化 413511)
0 引言
松材线虫是一种寄生于松树内部的寄生虫,感染松材线虫的松树会出现明显的枯萎现象,并与40d左右的时间内彻底死亡。松材线虫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和破坏性,其对于松树林的破坏力度较大,基本可以在3年时间内破坏整片松树林。松材线虫最早出现于日本地区,并逐渐向世界范围内进行扩散。我国的东部地区及东中部地区在气候环境方面与日本类似,较为适宜松材线虫的生存,我国的最早案例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江苏地区,且近年来呈现出了向全国范围扩散的局势。
1 防控现状介绍
随着松材线虫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国家林业部门对于松材线虫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借鉴他国的防治经验以及我国林业产业的基本现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防控体系。在判定某一松林区域内出现感染松材线虫的病木时,地方林业部门会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派遣专业的技术团队前往现场进行考察和治理。一般情况下,感染松材线虫的病木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两种。若松树的处于初步感染阶段,枯萎程度较轻,一般会直接砍伐并以木材的形式进行使用。若松树的感染问题较为严重,枯萎情况恶劣的情况下,则会将松树砍伐后就地烧毁。同时,用作木材使用的病木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使用用途及加工方式均有特定的模式。此外,砍伐病木剩余的枝叶、碎木屑均就地烧毁。病木木桩与地面的垂直高度不超过5cm,且需要在木桩处撒生石灰后作掩埋处理,掩埋的厚度需要在5cm以上。
在疫情扩散的控制方面,我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木材检疫体系,跨地区的木材运输需要经过严密的检查,以防疫情扩散。同时,各个地区的林业部门对于所辖范围内的松林资源管控力度不断提高,既要定期进行巡逻检查,又要加强对于私自砍伐森林资源现象的控制,以实现从根本、从源头控制疫情的目的。最后,相关部门对于所辖范围内的木材加工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任何木材在进厂加工之前均需要通过检疫人员的两次检查。
从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来看,昆虫传播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但能够传播松材线虫的昆虫种类较为固定,如松褐天牛等。切断传播源是防控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各地林业部门主抓的工作。为达到切断传播源的目的,各地林业部门在所辖范围中的松林内均设置了物理性质的昆虫诱杀器,而在出现疫情或者传播昆虫数量较多的区域中,还引入了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并取得了较为出色的防控效果。
2 防治防控工作的问题分析
2.1 防治防控体系不够完善
在现有的松材线虫防控体系当中,参与到疫情控制工作的群体主要以各个地区的林业部门为主,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防控力度的不均衡性。其具体表现为当出现疫情现象时,防控力度达到了最高点,所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也较为全面。但当疫情得到了消除或有效控制之后,防控力度会逐渐减弱,相关工作人员参与防控工作的热情也会随之下降。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松材线虫的防控体系当中,多数地区并未贯彻预防为主的根本原则,且往往是在出现疫情的情况下才采取后续的补救措施,没有从根本上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防治防控措施的单一性
在疫情处理过程中,砍伐病树是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甚至是唯一的处理方式。在这一过程当中,疫情症状不明显的病树或潜在的病树并未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松林中依然存在风险隐患,最终造成了短期内再次出现疫情的情况。而从传播源控制的角度来看,多数地区依然采取单一的昆虫诱杀措施,其实际取得的诱杀效果相当有限,与预期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
2.3 防治防控宣传工作不到位
在一些位置较为偏远的区域内,松材线虫的防控工作主要由基层林业站负责。在林业站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当出现疫情高发的情况时,只能由当地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疫情控制。但是,由于基层林业站长期忽视了松材线虫防控宣传工作,人民群众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有限,甚至会延缓防控工作的开展进度。
3 结语
综合来看,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松材线虫防治防控方面的短板和弊端,各级别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林业部门为主,人民群众为辅,建立细致化的防治防控体系。同时,辖区内含有大量森林资源的地方林业部门需要牵头组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防治防控队伍,并完善报警体系,确保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可以赶到现场进行控制。控制疫情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治理的全面性,既要及时处理病树,又要加强对周边区域的疫情监测,以免导致疫情二次发生。最后,地方林业部门应当针对松材线虫的特点建立全面的林区巡查体系,定期定点对疫情的高发地区进行巡查,当巡查队员在判断松树疑似感染松材线虫时,需要当场进行鉴定,确保检查的准确性。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林业部门还应当为巡查队伍配备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机械设备,如使用无人机设备进行大范围的撒药防治等,以提高防治松材线虫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