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市技能人才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2019-02-19周毅黄烈超马小林罗鹏陈晓剑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高技能技工

文/周毅 黄烈超 马小林 罗鹏 陈晓剑

今年以来,泸州市人社局结合本地实际,成立课题组对全市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专题调研。

泸州市坚持把技能人才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政策制度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技工院校建设、技能竞赛开展、技能品牌打造等工作,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2018年12月,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3.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27万人,技能人才规模持续扩大,素质明显提升。

发展现状

拓展平台载体,着力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基础。一是积极推动技工院校建设发展。全市共建有技工院校4所,在校生规模与年社会培训规模均在1万人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二是壮大职业培训机构。全市民办培训机构达到70个,年培训能力约3万人次。三是健全校企合作平台。泸州技师学院与德国哈维卡(HWK)协会共建实训室和培训考试中心,引入先进的校企合作理念和模式,校企合作平台效能显著提升。

健全培养体系,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改善院校机构办学条件。依托泸州技师学院,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等建设项目。二是打造重点特色专业。全市技工院校主要围绕建筑、交通等产业发展开设专业。三是推行订单式培养。加快推广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四是完善培训政策。健全贯穿各个技能等级的职业培训补贴制度,有力调动技术工人提升技能等级的热情。

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着力优化技能人才素质结构。

一是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2个、市级6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6个、市级20个。二是拓宽高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畅通技能人才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渠道,明确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体系仍有缺失。技工院校的基础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且招生规模不大。部分技工院校还存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法与市场需要脱节等问题。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未能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更难用于一线职工技能培训。

二是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存在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职工两头热,企业中间冷”的情况,相当数量的职业院校按照普通教育模式“关起门”来搞教育。现行政策缺少对开展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支持,企业及其内部职工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对与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教学合作有一定抵触。

三是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与其他人才队伍之间缺乏衔接贯穿通道,难以根据职业发展及市场需要在不同人才队伍之间进行自由转换。受学历报考条件所限,技能人才因学历不够常被各类考试拒之门外。

对策及建议

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从中职、高职到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院校教育体系,健全从初、中、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同步满足技能人才不断提升学历和技能水平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衔接沟通渠道,推动技能人才在不同学习路径间自由切换。

推动建立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发挥行业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主体作用,加大投入力度,与职业院校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推动生产链与教育链实现真正融合。

多渠道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政府建立制度化经费保障机制,行业企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力量共同投入,推动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学标准与生产标准充分对接,发展重点特色专业,加快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拓宽技能人才的流动转换渠道。支持技能人才根据职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在不同的人才队伍之间、在不同性质的单位之间、在不同类别的岗位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拓宽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空间,实现与其他人才队伍同步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高技能技工
从技工到英雄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先前学习在职业培训中的认证及启示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