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风险管理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实践和创新

2019-02-19赵东海

税收征纳 2019年9期
关键词:办税纳税人营商

赵东海

一、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

世界银行连续15年每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进行评估,包括获得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纳税、财产登记、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少数投资者保护、获得信贷、破产、执行合同等共计10个评估指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被认为是投资的风向标。

在世界银行2018年10月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较上一年的第78位上升32位,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最好名次,体现出我国营商环境改善的成绩;其中纳税指标排名为114名,较上一年的130名提升了16位;“开办企业”指标排名第28位,较上一年的第93位大幅跃升65个位次(该指标前年我国位列第127位,逐年大幅进步),开办企业环节从原来的7个减少为4个,平均用时从原来的22.9天减少到8.6天。

我国营商环境评价“缴纳税款”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五项指标:缴纳次数、时间、负担、税后程序指数与执法规范水平。缴纳的次数表明了公司必须填报和缴纳的税种与频率。时间指标反映了准备、填报和缴纳三个主要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时间成本。企业税费负担对应世行指标体系中的“总税率”,衡量了企业所承担的税收成本。税外负担包括企业承受的各种收费、罚款、集资、赞助、摊派等税收以外的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报税后程序指数反映了增值税退税的合规时间、获得增值税退税的返还时间、企业所得税审计的合规时间和完成企业所得税审计的时间。税收执法规范水平是对税务部分执法规范性的综合评价。其中纳税次数、纳税所需时间和企业税负负担反映了我国“放管服”改革要点,并体现了上级领导对营商环境构建的相关指导。

二、税收风险管理在优化营商环境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税务总局近期提出:“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和实践,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指标,在以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制度、方式、渠道、科技等多方面推动突破和创新,从根本上破除制度性、技术性藩篱,打造更便捷、更集约、更低成本、更可信赖的税收营商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以下体现:

1.前端办税开放化。互联网时代,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要求超越时间、空间和形态限制,发挥“金税三期”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的作用,将实体办税服务逐步转为全天候的网上、自助和移动的办税服务,让纳税人所有涉税事项逐步实现多渠道申办、全网络流转、回复、全流程无纸化办理,使办税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为纳税人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体验。此外,随着互联网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的日益普及和成熟,实现多渠道缴税方式的创新。

2.后端管理智能化。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既要求便利纳税人、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又提出税收管理应由粗放向精准转型,提高税款征收效率。因此要求我们将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引入税收风险应对工作,依靠各数据信息平台和系统的交互对接,自动收集、整理和应用各方信息,科学统计、分析、比对涉税数据,实现税收大数据的“采集——加工——应用——检验”闭环管理。以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管理平台为基础,智能搜挖、排序和推送税收风险,彻底改变“人盯户、票管税”的传统做法,提高税收管理的质效,打造“智慧税务”,实现“数据管税”。

3.涉税流程简约化。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必须以减轻纳税人负担为出发点,贴近纳税人,注重简化流程和提升效率。我们一方面要做互联网的加法,另一方面更要做办税流程的减法。税务机关应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动态实时清理涉税流程中存在的重复环节,使办理事项的路径和人力资源得到最佳优化,使各环节、各业务节点更加精确,从而达到办理环节最少、办理时间最短、办理速度最快。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必须使办税流程应更加简化、规范、统一,进一步实现征纳双方的“双减负”。

三、税收风险管理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实践和创新

税务部门正积极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实践和创新,通过构建“服务型管理+共治型遵从”新型税收风险管理模式,从服务的视角向纳税人推送风险信息,确保纳税人和缴费人对各项税费政策红利“应知尽知”、“应会尽会”、“应享尽享”,从“被管理”转为“自管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办税环境。

(一)主动引导打造“服务型”风险管理

税务部门以明晰征纳权责为基础,营造自愿遵从的税收环境。积极发挥税收大数据在受惠对象识别、政策提示推送、主动提醒申报等方面的作用,将涉税风险预警信息直接推送给企业关键人员,为纳税人化解风险提供清晰有效的税收政策指引进行自查自纠,推行“服务型”风险管理,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1.创新风险预判模型转变办税模式。通过借助大数据分析不同涉税事项之间的关联性,预判纳税人办税需求并推送下一环节业务办理建议,大幅减少纳税人信息搜寻与风险发生概率。如通过分析纳税人领票习惯、信用等级等数据,筛选出符合电子税务局领用发票条件而又已预约前台领票的纳税人名单,精准推送办税建议。

2.探索“报前”自评模式前置风险防控。通过税务部门网站、“税务企业号”等发布渠道,向纳税人推广宣传各税种相关事项涉税风险提示清单及应对指引,事前就可以对征管全流程、全税种风险进行防范纠偏的做法确保纳税人持续提升满意度。同时开发应用能直接前置到企业端口的税收风险自检软件工具,为企业提供“一户式”自检自评风险服务,主要是在进行纳税申报前,对涉及涵盖申报数据、财务数据在内的数百个风险点进行全面扫描分析,及早化解风险,实现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再升级。

3.实现营商环境“减干扰”“减负担”。加强进户执法计划管理,合并进户执法事项,开发启用“税务检查(入户检查工作台账)”功能模块,多措并举确保进户执法“最多去一次”落地生效。2018年进户执法同比入户次数大幅下降,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纳税人多次通过文字形式发送表扬和认可,促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形成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密切关系。

(二)创新渠道推进“共治型”税收遵从

1.创新税收风险分析工作机制。形成“区域税收风险指数”,准确判别分析各区域税收风险高低综合情况和纳税人遵从程度,创建风险共治模型,通过差异化管理转变风险应对主体为纳税人,实现纳税人从“被管理”到“自管理”的全面升级。

2.探索中风险自查自纠模式。以“税务企业号”为主要渠道,对低风险开展定向批量风险识别,对“两代表一委员”任职的和科技创新类的信用等级A级企业探索中风险自查自纠模式。2018年分信用、分等级向纳税人发送中低级风险信息,涵盖享受税收优惠备案异常疑点等20个风险点。通过详尽的应对指引引导其在税种鉴定、发票领购、优惠备案等各方面的涉税行为全部合法依规、政策红利用足用好。

3.推出“注销预检一键查”功能。为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以“税务企业号”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推出“注销预检一键查”功能,企业人员在关注公众号并实名认证后,即可自行开展“注销体检”。“注销预检一键查”包括是否存在未申报情况、是否存在未注销的出口退税资格、是否存在未缴销发票、或状态为非正常等27个检查项目,企业进行预检时系统将分类显示通过及未通过检查项目,并提供详细的办理指引,帮助企业自查自检注销资格,助力企业一次性办理注销业务。

(三)分类分级构建“适配型”税企交互

税务部门通过分类分级实现对纳税人的精准管控,对税法遵从度高的纳税人创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对中信用纳税人依法依规提供各项便利服务措施,为税法遵从度低的纳税人加大管理力度,着力构建起征纳互动高效便捷、涉税风险快速响应、风险处置梯度渐进的动态税收风险防控体系。

1.促进纳税信用“可视化”“有感化”。作为总局信用积分制度试点的重要举措,税务部门对1128个企业指标规则和91个自然人指标规则开展“一户式”和“一人式”评价,实现了33个关联业务事项在办税渠道、资料报送、办理时限、办理结果、管理措施五方面的差异化管理服务措施。经过开展征管流程重整和差异化管理,取消表证单书15类,支撑风险管控“分级走”。

2.推出“硬举措”营造“软环境”。通过人脸识别实名办税系统与税收风险库“重点关注名单”有效关联,对失联企业等15种风险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管控对象从法人企业延伸到自然人。2018年9月开始试点,已有数万户次办税人员成功使用“刷脸取号”系统办理涉税业务,共触发人脸识别风险预警上百户次,并按其严重程度采取不予取号、阻断业务、发起联动管理等手段,大幅度提升纳税遵从和防范税收风险。

3.风险预警信息“微信直达高层”。通过建立风险预警信息的微信直达模式,实现税企之间的“高层对话机制”,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关键人员的税收政策理解水平,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成为提升纳税人内控管理水平的“体检仪”“助推器”,促使纳税人自我遵从意识进一步提升,税收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整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净化。

猜你喜欢

办税纳税人营商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逾期清税情形下纳税人复议权的行使
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的基层实践与设想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转换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亿企赢“最牛办税员”活动结束 河北办税员百强榜公布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