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70 年:《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火炬

2019-02-19董文明

社科纵横 2019年9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特色发展

董文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从1949 年到2019 年新中国走过了70 年的历程,70 年披荆斩棘、70 年砥砺奋进、70 年铸就辉煌,站在今天回顾昨天,我们不禁追问是何种原因促使新中国在70 年间从站起来走到富起来再走向强起来,又是什么铸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唯有如此,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才能继续推进中国这艘巨轮,铸就更加辉煌的未来。

一、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只要矛盾在场,解决矛盾的理论和实践就会出场。正因为有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才不断努力改变自然物的原有存在方式以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正因为有了人与人的矛盾,人类才不断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以实现人与人的和解。人类社会就在不断消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现实矛盾中实现进步与发展。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科学方案。《宣言》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发表于1848 年2 月,它是对成熟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总结,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现实矛盾提出的解决方案。马克思、恩格斯以天才的透彻的鲜明的语言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秘密: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1](P12)资本家用蒸汽机代替了中世纪的手推磨,由此消灭了封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资金和人口,他们为了寻求资本增值,不断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1](P30),他们创造了比过去几个时代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创造了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哥特式教堂、民族大迁徙的奇迹。但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太狭窄了,它再不能容纳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曾经对付封建主义的武器,现在却正在消灭自己。而运用这种武器的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下“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1](P39)。甚至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无产者只有拿起武器“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1](P39),才能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70 年就是不断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建设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中国共产党头脑中臆想出来的,而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中,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运动过程。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所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从建国伊始就面对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此前苏联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提出了“分成两半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的历史阶段;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所有这些都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政治社会主义”与“经济社会主义”的矛盾,即政治上的先进制度与经济上的贫穷落后之间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2](P40)由此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或者是共产主义就是不断消灭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实践活动。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消灭过程就是对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调整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解决落后经济现状的过程。建国初期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都是在解决中国如何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解决如何通过工农业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经济文化需要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经济短板问题。经过30 年的努力到1978 年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49 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只有140 亿元,1978 年达到4237 亿元”[3],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业化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的总阀门,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提高落后的社会生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了中国人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消灭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是消灭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发展的不充分,以此实现发展水平、发展内容的整体提升,满足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更高层次、更多领域的需要。一言以蔽之,新中国70 年就是不断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过程,就是解决生产和需求矛盾的过程,就是解决社会主义应然和实然之间关系问题,就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过程。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宣言》第一次向世界公开了自己的阶级属性,公开了无产阶级的目标任务,公开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手段和途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P39)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他不仅能够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能够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为,他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他是各工人政党中最坚决、最坚定、始终起推动作用的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联合体。为达到这一目标无产阶级就必须与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与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就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再通过政治统治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70 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P74)。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他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党从一诞生就把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是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使命铸就梦想,梦想成就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党带领人民不断扫清前进中的障碍,不断解决实践中的矛盾。我们尝试前人没走过的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我们对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等错误思潮亮剑,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打破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减慢发展的速度,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我们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拍,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2018 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 万……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5]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不能取得如此成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了很远的路,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走得再远,成就再大,也没有忘记自己从群众中来,要到群众中去。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发展战略再到“两步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迈向未来。一言以蔽之,新中国70 年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的70年,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70 年。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1872 年《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P3)。这说明《宣言》给我们提供的是世界观、方法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僵死的教条、本本、框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1](P7),把基本思想与各国实际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70 年。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建国后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通过“和平赎买”政策成功消灭了资产阶级和私有制,奠定了社会主义共有制的经济基础;针对苏联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思想为早期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通过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系统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主要矛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0 年已经走过,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亦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宣言》基本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都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都是中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成果,都是经历史检验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

四、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早在170 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就提到了世界的全球化问题,他们提出在剩余价值和科技发展的驱动下,资产阶级不会局限于本国市场,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P31)他们用于生产的原材料不仅来自本国,也来自其它遥远的地方,生产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也供世界其它地方消费。物质产品是这样,精神产品也是这样。因此,“过去那种地方性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替代。”[1](P31)结果是资产阶级通过先进的生产力把世界联系到一起,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这不仅改变了世界原有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世界原有的面貌。

早在1956 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从自然科学方面讲,中国还是落后的,因此中国应当向西方资产阶级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国的领导人不应当害怕“向外国学习”。当然在学习中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但由于当时国内外形势,我们对外学习的思想没能成功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国际大视野的角度重新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并在1984 年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此中国逐步形成了以经济特区为点,以沿海、沿边、沿江为线,以内陆开放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 年经过15 年艰苦谈判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实现了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成功转型。站在新时代针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我们不断扩大开放,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生命共同体思想、成立国内自由贸易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第一届中国进出口贸易博览会。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是第三大经济体(日本)3倍,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中国完全告别了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时代,中国离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近。事实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6]开放是我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因此,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常抓不懈,要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勇气,要积极主动实行开放,要根据新时代、新方位、新要求形成新的对外开放格局,要处理好开放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为世界经济发展、人类幸福,贡献中国力量。

70 年沧海一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70 年只是一粒微小的尘埃;70 年沧海桑田,中华人民共和国用70 年的时间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能创造的成就。为什么?因为,《宣言》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火炬一直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推动下坚定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发展自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下凝聚精神。它使我们在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中、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中、在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的征程中,既不走封闭僵死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不忘老祖宗是谁,也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既反对照抄照搬外国经验,也合理吸收人类优秀成果;既传承中国经典,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敢于对腐朽、落后的思想亮剑。历史的巨轮仍在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在路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仍未完成,如何继续前进、实现梦想、完成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对我们的思想指引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P7)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思想指针。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特色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的特色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