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城融合形势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的规划建设方法

2019-02-19冷虎林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南昌330038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7期
关键词:产城产业园产业结构

冷虎林(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 南昌 330038)

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现阶段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产业园区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综合竞争力低下、产业园区与城市发展脱节及发展失衡等。为了满足国家对于地区发展和产业园区发展的实际需求,需进行合理有序的城市布局工作,保证产业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形成复合型发展的综合模式。

1 产城融合的背景解读

1920年前后,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经济模式开始转型,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工业发展呈现衰退状态,产业结构由以工业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逐渐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新型服务业模式,工业基地由城市逐渐转向农村。之后的20年,西方国家开始建设卫星城,并且不断呈现扩张趋势,在特大城市改造过程中,通过建立小型生活与工作区域来切实减轻大城市的环境压力,新兴城市由此建成并不断发展,产业融合的雏形由此形成。在具体的案例中,筑波科学城与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的建成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特大型城市的环境、交通与人口的压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

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早期发展到全方位发展,最后是反思与成熟发展阶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成果显著,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综合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缓解了特大型城市的发展压力,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在实际的产业园区建设中,相关问题不断产生,严重阻碍了其长远与优质发展。因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缺乏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所以产生了产业园区综合能力与竞争力远远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地区间的交流与协作,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发展需求,集约化、科技化的新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大都市区理论再次回归,给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最新的城镇规划方案中,做好生产、生活与商业活动的统筹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需积极做好产业集聚,同时,不断提升和优化城镇化建设,形成以人为本的新型服务理念,通过加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一体化工作来保证城市发展进程,使其充满活力与动力。在不断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切实提升就业,真正做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健康发展,切实提升产城建设的融合度和城市经济建设水平,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2 “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内涵

模块化建筑起源较早,最早出现于工业化时期,其含义是通过构件的加工来开展系统的装配工作,通过整合最终形成模块式发展链条。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模块逐渐形成完整的空间单位,并通过不同的设施装配来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同时,提升模块化建设能切实提升空间配置,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形成良好的功能表现形式,切实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体系建设模式。在相关的体系建设工作中,需积极做好城市与产业建设,使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在具体的产城融合过程中,可将城市作为具体的单元模块,通过建立健全空间建设来做好产城工作,使之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并切实达到产业园区建设的目标。

3 “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构建

3.1 “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耦合机制——产城融合三大构成要素

为了更好地研究空间建设体系与工作机制,使其真正发挥自身职能,相关部门需积极做好产城融合的分析与研究工作。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产城融合由产业、空间和社会结构三部分组成,三者对于具体的产城融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是产城融合的基础与核心,只有切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保证产业园区的综合发展格局,对居民的消费与就业结构起着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并对于产业园区的综合发展与空间布局形成良好的保障。空间结构在产城融合过程中发挥着载体作用,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今天,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加强城市空间功能与产业功能的融合对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而现代服务业要想取得不错的发展,就要加强与生活空间之间的联系;社会结构对于产城融合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为当前的城市社会结构差异性较大,所以导致不同的社会需求产生;同时,不同行业、不同社会背景的工人们在实际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中,自身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1)产业结构 在产业园区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需对产业结构融和工作进行优化与升级,将具体的居民需求作为工作的基础,通过加强产业园区的配套发展来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生活服务业的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切实提升产业园区的综合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 借鉴先进的城市建设发展经验,具体的城市规划包括工作、交通和居住等功能,这些功能相互交融,呈现出复杂的组织关系,并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极大的联系。为切实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相关管理部门需积极做好产业与城市建设的沟通与联系,通过配套相应的空间模式来保证居民不断变化着的需求,以做到以人为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的融合是指产业园区内居民可实现对教育、就业及消费的需求,并且产业机构和空间结构之间互相协调;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大多数都是普通技工,其收入相对较低,对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要求较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员工大多数都为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其收入相对比较高,对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比较高。产城融合的本质即加强就业与居住之间的融合,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就业结构,而就业结构对居民的收入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不同的收入情况会导致消费结构十分具有层次性,并且促进了社会服务需求的差异化,应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随着产业园区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就业人群的构成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消费结构也逐渐由低级转向高级。所以,完善健全产业园区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及行政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保障。

3.2 “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架构——产业空间要素需求和城市空间要素供给的平衡

产城融合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产业升级、空间布局、道路交通、服务设施及生态景观。根据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和阶段建立时间轴和产业轴,规划轴、产业轴和时间轴共同组成了产城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含产业、居住、交通及旅游等城市空间,而且还有完善的内部设施结构。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城市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城融合模式应运而生,加速了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产业园区的大力发展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综合竞争能力不足、产业园区同城市发展脱节等。为了更好地发展产城融合模式,本文通过对产城融合内涵的分析,对产城融合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阐述,从规划角度研究了城市配套基础设施配置,以期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产城产业园产业结构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
产业结构
产城融合:夯实石首县域经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