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陶县木吉乡2号铜矿地质特征和找矿远景浅析
2019-02-19艾西梅
艾西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 乌鲁木齐 830000)
1 区域地质背景
新疆阿克陶县木吉乡2号铜矿地处天山南脉与昆仑山脉汇结处,距离布伦口水库约30km,区域大地构造属布伦口—慕士塔格古断隆带西段,岩浆岩演化带隶属海西期木吉—布伦口构造岩浆岩带。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特征
研究区出露地层单一,为早元古代云母石英片岩和第四系现代坡积物。云母石英片岩呈黑色、灰黑色,片理走向140°—150°,倾角45°—65°,顺片理产状蠕虫状穿插的石英脉发育。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西部,分布面积约4km2;第四系为山间坡积,呈灰白色细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东部,分布面积约7km2。
2.2 构造特征
古断隆断裂及其派生次级断裂是影响查区成矿的主要有利构造,主要有乌孜别里—塔什库尔干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是形成本区铜矿化的主要动力。
新构造运动造成老断裂构造的进一步活化及其派生断裂裂隙构造又对矿床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成矿构造:木吉—布伦口断裂构造岩浆岩带:西起乌孜别里山口,经布伦口至恰尔隆,该断裂构造岩浆岩带内岩石碎裂,沿断裂形成断陷,在木吉沿此断裂形成多处火山口。是成矿热源、物源运移的通道,形成侵入岩浆岩带并伴生热液蚀变和矿化。
2.3 岩浆岩特征
研究区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南部,属海西期岩浆活动产物,为多次侵入中酸性杂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分布面积约3km2。为华力西第二次钾长花岗岩,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白云母。晚期白云母电气石伟晶岩脉穿插。
石英闪长岩为前期侵入岩体呈灰色,中细粒半自行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组成,蚀变岩石可见绢云母化、隐晶帘石化。二长花岗岩为后期侵入岩体,灰白色,中细粒半自行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等组成。
2.4 蚀变矿化特征
研究区北东部石英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接触带发生大面积硅化、绢云母化退色蚀变,强蚀变带主要分布在石英闪长岩岩体一侧,大体呈与接触带平行的带状分布。
蚀变带岩石呈碎裂结构、块状构造,遭受强烈的动力变质作用,受热后组分发生碎裂现象,原岩成分和结构构造严重破坏,硅化、绢云母化强烈;蚀变带中铁白云石网脉发育,铁白云石脉由铁白云石、石英、黄铜矿等组成;铁白云石:米黄色(氧化带呈褐色、褐黑色),呈不规则粒状紧密接触,均匀分布,<10.0-1.0mm,80%-90%;石英:它形粒状,<2.0mm,5%;黄铜矿:呈它形粒状,0.05-0.1mm集合体组成1-2mm,块状、斑状镶嵌铁白云石中,2%-50%。
3 矿体特征
研究区铜矿化与物化探异常吻合程度较高,产于闪长岩接触带,在东西长达500米范围内闪长岩两侧均会见到铜矿化,但矿化表现为断续薄层状,具体情况如下:
TC1见矿化宽度3米,铜品位0.12%-0.59%,矿化体分布于闪长岩脉北侧,以内接触带为主,主要矿物孔雀石。
TC2见矿化宽度0.10米,顺片理产出,片理产状205°∠50°,矿化体分布于闪长岩脉南侧,为片岩中的硅化钙质层,主要矿物孔雀石。
TC3见矿化宽度0.05米,顺片理产出,片理产状225°∠21°,矿化体分布于闪长岩脉南侧,为片岩中的硅化钙质层,主要矿物孔雀石。
TC4见矿化宽度1米,铜品位0.28%,矿化体分布于闪长岩脉南侧,以内接触带为主,主要矿物孔雀石。
TC5在闪长岩滚石中见到浸染状孔雀石化,铜品位0.33%。
TC6见矿化宽度0.30米,顺片理产出,片理产状190°∠60°,主要矿物孔雀石,矿化体至槽底尖灭。
4 矿石特征
4.1 矿石结构特征
矿石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和孔雀石,矿物组成简单;黄铜矿结构呈自形~半自形中粗粒结构,团块状结构。孔雀石结构呈半自形~他型结构,星点状、薄膜状构造。
4.2 矿石矿物组分
矿石物质组成较简单,主要有用组分为铜,铜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地表多为氧化矿石,主要含铜矿物有孔雀石和黄铜矿,一般地表铜品位较高,深部相对较低。
4.3 主要矿物特征
矿石中主要矿物有黄铜矿、孔雀石和石英。
黄铜矿为黄色,强金属光泽,自形~半自形,或呈碎斑状,集合体呈斑块状或脉状、似层状。地表氧化后生成孔雀石、褐铁矿等。
孔雀石呈翠绿色,多呈星点状、薄膜状出现。
5 找矿远景浅析
研究区位于木吉—布伦口断裂构造岩浆岩带:西起乌孜别里山口,经布伦口至恰尔隆,该断裂构造岩浆岩带内岩石碎裂,沿断裂形成断陷,在木吉沿此断裂形成多处火山口。是成矿热源、物源运移的通道,形成侵入岩浆岩带并伴生热液蚀变和矿化。在此成矿带上今年相继发现一系列成型矿床。
铜矿:主要分布在木吉—不伦口—苏巴什一带,有热液型(喀拉麻、巴哈马沟、沙子沟)、矽卡岩型(卡拉库里、塔尔、拉依布拉克)、层控型(特格里曼苏)等类型。
喀拉麻铜矿和巴哈马沟铜矿赋存于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属热液型铜矿,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矿体赋存在镁铁白云石脉中,矿体呈脉状,长达1400米,含铜0.05%-9.2%;
卡拉库里铜金矿点:主要岩性为板岩和大理岩,含铜金硫化物主要赋存在大理岩中,但品位和规模不大;
特格里曼苏砂岩型铜矿:位于盖孜河支流特格里曼苏河上游,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矿体产于红色铁质砂岩所夹的薄层灰白色石英岩、石英砂岩中。
综合认为,在时间上西昆仑的内生矿产主要富集阶段为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中期,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外生矿产主要富集阶段为奥陶、志留、石炭系;在空间上矿产的定位展布与区域深大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等因素有关。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矿床成矿环境为海西期杂岩体,岩浆岩属石英闪长岩(早)+二长花岗岩(晚)序列,控矿构造为产于石英闪长岩中的一组北东—南西向断裂破碎带,断裂破碎带产状中等—平缓,可能是后期二长花岗岩上侵推挤形成的;
以上综合信息展示,查区具有巨大找矿前景,其成矿地质条件——杂岩体+岩浆岩构造裂隙组合——给出了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床的想象空间,目前勘查的铜矿体可能是斑岩铜矿头部的脉状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