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期刊经济类稿件的编辑策划与实现
2019-02-19四川行政学院四川成都610072
文/王 卉(四川行政学院,四川成都 610072)
内容提要:策划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重视的一种活动。经济类稿件的特质性和它所面临的环境要求学术期刊要重视经济类稿件的编辑策划。经济类稿件在编辑策划过程中必须确立前瞻性、时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四个理念。经济类稿件的编辑策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须经过一系列环节及其相互配套才能实现。其中,定位策划是策划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选题策划是策划的核心和期刊的生命力所系;来稿策划是定位策划和选题策划的具体落实;编辑团队与素质是经济类稿件编辑策划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学术期刊进行经济类稿件编辑策划的必要性
首先,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十分重视科学策划。策划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目标,事先进行的筹谋、计划、设计等一系列制作实现目标最佳方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大到国家、企业,小到个人都日益重视策划。而且,策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要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更好更快捷地实现目标。好的策划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种学术期刊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策划;一种学术期刊要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需要各个栏目的编辑工作者的精心策划。格罗斯说的好:“一个优秀的编辑人员必须像发行人一样思考、规划、作决策。”[1]
其次,进行精心策划是学术期刊在激烈竞争的学术期刊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执行,我国各类学术期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我国,学术期刊一般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学术期刊的科目分类包括有社会科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2017年11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在第二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上讲,中国现有各种期刊总数10084 种,其中学术期刊6400种,占比超过期刊总量的60%。哲学社会期刊1918 种,占整个期刊总量的19%。[2]各种各类的学术期刊既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或曰差异,又有其同质性,因此,当前的学术期刊界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任何一个学术期刊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做好自己的策划,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培养核心竞争力。
第三,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的特质性要求对经济类稿件的编辑必须进行策划。众所周知,经济类稿件一般都投稿或发表于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是指包含了文、史、哲、法、经、社、政、教等众多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二级学科及其以下学科的、内容栏目设置庞杂的学术期刊。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具有着自身的特质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内容上的多样性。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的内容涵盖十多个方面,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其内容呈扩大趋势。由于其内容上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相较于专业类学术期刊而言,就有着特色不易突出的天然缺陷。第二,竞争力培养的长期积累性。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所刊登发表的文稿多是涉及社会科学问题的,既包含着一些基本理论研究,也包含着现实的或实践性研究,这些问题本身就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因而对它们的研究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的竞争力不可能仅通过一期期刊、一篇文章、一个编辑等某一个环节就建立起来,而必须经过长期积累。拥有较强竞争力的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会拥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从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第三,评价的不确定性。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的作者或读者既可以来自于多个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爱好者,众口难调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或意义自身评价缺乏唯一标准决定对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高低、好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四,期刊声誉维护的不易性。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声誉的建立来之不易,但毁誉却简单、容易。期刊各利益相关者如办刊者、作者和读者等的行为都有可能使期刊声誉受损。办刊者如果发表了有损于国家利益、有悖于政府政策的稿件,将不仅受到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惩处,而且还会受到作者和读者的唾弃;办刊者如果对作者的稿件不负责任地处理,则有可能失去好作者、好文章,因此期刊声誉维护需要精心呵护。
从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的特质性出发,编辑经济类稿件必须进行科学的策划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稳定自己的作者源和读者源、保障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类栏目仅仅是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众多栏目中的一个栏目,在一期期刊中所能发表的经济类稿件仅几篇。要想在数千种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无以计数的经济类稿件中崭露头角谈何容易。要达到此目标,也必须进行科学策划。
二、学术期刊进行经济类稿件编辑策划应确立的基本理念
尽管策划的种类可能不胜枚举,各种策划的具体目标、手段和过程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是任何策划都是具有目的性、前瞻性、风险性等基本特征的。结合策划的一般性和经济类稿件的特殊性,在进行经济类稿件编辑策划过程中必须确立以下理念:
前瞻性。策划就本质来讲是一种人们为实现既定目标而经过一定思考、调查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它必然具有前瞻性。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就不能局限在仅仅为学术理论研究提供成果发表的园地和平台这一点上,而要努力成为该学科学术研究和理论的引擎和领跑者。为此,作为刊发经济类稿件平台的一个学术期刊中的一个栏目的策划活动必须具有前瞻性。经济类稿件是关于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的研究成果。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是层出不穷的,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不同时期也可能产生相同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尽管如此,经济发展是有规律性和周期性的,因此也是可以预测的。正是鉴于此,经济类稿件编辑策划要树立前瞻性的理念。一篇具有前瞻性的经济类稿件的刊发,并在后来的现实中得到证实其正确性,那必将引起作者和读者对该学术期刊的长期关注。
创新性。策划是人们思维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思维的革新。创新性是一个期刊的灵魂,有灵魂的期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常言说“一招鲜,吃通天”。绝大多数的经济类稿件都是对一定时期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成果,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具有同质性的经济类稿件。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雷同稿件的刊发,提高学术期刊的效率和影响力,就必须树立以有创新的稿件作为首选的理念。有创新的稿件不仅指其研究视角独特,还包括观念创新、形式结构创新、方法手段创新等,有时还可能是文章中出现了某一小闪光点。重视有创新的经济类稿件的编发,可以使该刊物的经济栏目成为引领经济理论研究和社会经济实践的风向标,这也正是经济类稿件编辑所期待的。
时效性。创新性是离不开时效性的。通常创新度越高的论文,就越要求发表的时滞要短,从而可给读者提供最快的研究成果信息,促进学术交流;也可以大大提高被引速度,期刊来稿也会源源不断,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论文的发表时滞是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所经历的时间,又称出版时滞,它是期刊时效性的重要测度,也是决定期刊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类稿件所进行的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等问题的研究,大都是在一定的前提(时间、环境等)下进行的,其目的是要揭示经济运动规律或提出解决经济问题建议,因此,经济类稿件的时间性较强,这也就要求经济类稿件编辑策划要讲究时效性。
实践性。经济类稿件可以分成经济基础理论性研究稿件和应用性研究稿件两大类。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在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上存在着差异,但二者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性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基础,应用性研究是要解决实际中的经济困惑,解决现实重大经济问题,创新经济运行机制、操作方法等。经济类稿件对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的研究其目的不是仅仅为了阐释、论证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及意义,而是最终要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或为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建议,要服务于现实。因此,在进行经济类稿件编辑策划时要更重视现实性、可操作性稿件的刊发。这样既可以扩大该栏目的影响力(作者或读者的关注度、文章的被引数量等),又可以提高该栏目的社会效益(被政府或企业等实践者运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三、学术期刊经济类稿件编辑策划的实现路径
各种学术期刊的具体目标会有所差异,但就其总的目标而言都是试图刊发具有学术研究前沿价值的稿件,成为领导学术研究的先锋、成为作者和读者最关注的期刊。但是,期刊质量以及读者评价一般不是从整本期刊来衡量的,而是看期刊的相关栏目所能带给他的期待。也就是说,期刊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期刊中的各个栏目分目标的实现过程。而各个栏目分目标实现就离不开成功的策划。经济类稿件编辑策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须经过一系列环节及其相互配套才能实现。
定位策划:策划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就像任何商品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体一样,一种期刊、一个栏目也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作者和读者群体。读者,是指具有一定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的社会群体,从编辑学的角度来看,读者是学术期刊的需求者(学术期刊的购买者和阅读者),其目的是要获得可阅读性、可借鉴参考性。作者,是指直接进行学术研究和研究成果写作的人,他既可能是学术期刊的需求者(学术期刊的购买者和阅读者),又可能是学术期刊中学术研究论文的原创者(或可以称为为学术期刊提供产品的人),其目的是获得可阅读性、可借鉴参考性以及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编者,是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借用一定的设施和手段,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并使之传播展示给社会公众的人员,其目标是在向公众提供精神产品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读者、作者和编者是学术期刊客观存在的三个利益相关者,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三赢”,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
所谓经济类稿件的定位策划,就是指要确定经济栏目服务的目标对象(作者、读者)。经济栏目是为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研究者以及爱好者提供交流学术研究和学习的平台和园地,当然,不同期刊的经济栏目所服务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还会有层次的不同,尚需进一步明确。定位策划准确,并由此围绕既定的目标作者和读者群的特点、需求偏好等展开编辑活动,不仅能够有的放矢,避免使作者产生误导,使读者感到困惑,也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还可以在作者和读者心中形成“不可替代”或“不愿替代”的理念,培育“忠实作者”或“忠实读者”,增强期刊利益相关者彼此的信任与尊敬,使期刊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选题策划:策划的核心,期刊的生命力所系。选题策划是整个策划的核心,决定着期刊有无核心竞争力,也是期刊编辑的学术使命。选题策划是指对刊发文章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所进行的策划。选题策划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动态的过程,即是说,选题策划不仅要有选题的长期和短期策划,而且选题还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焦点问题的转变等而不断调整,这样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并促进经济研究成果的传播与交流。经济类稿件选题的长期策划应该侧重于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短期策划应该以近期经济形势发展、热点焦点问题为着眼点。成功的选题策划不仅仅能够被实践所检验、能够对现实的经济活动有指导意义、能够吸引作者和读者的眼球;而且还有引导经济学者们研究和写作方向、提高编辑效率的作用。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乃至不同年度的经济事件、经济问题、经济研究热点不尽相同,因此,经济学术研究和经济类稿件的刊发具有时效性。经济学术研究和经济类稿件的刊发的时效性要求选题策划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经济问题、经济研究热点的转换与时俱进。回望近几年经济研究热点的转换,2016年经济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供给侧结构改革、三农、公共经济、绿色经济、金融秩序与金融安全等方面;2017年经济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供给侧改革、农村土地流转与三农、创新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城镇化、“一带一路”方面;2018年经济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有些经济研究热点具有连续性,有些则是新呈现出来的。如果经济类栏目的编辑们能够在年末把下一个年度的选题方向提前告知作者,就可以引导作者的研究方向和视角,有利于使来稿的研究方向和视角聚焦,从而精选出好的稿件。
来稿策划:定位策划和选题策划的具体落实。经济类稿件的来稿主要来自于作者主动投稿和编辑组稿两个途径,对这两种途径的来稿都需要策划。编辑对作者主动投稿的经济类稿件的策划,包括在已确定选题计划的基础上,对来稿的标题、结构等进行策划,力争醒目、新颖;对研究视角独特,但内容及方法尚存在不足的稿件与作者沟通,共同策划和修改完善;对可能引起争议的稿件进行争鸣策划(包括自发或约稿形式引进其他商榷者)等等。
经济类稿件是对现实经济形势、经济问题等的研究,从根本上讲,它会随着客观经济形势、经济问题的变化而变化,要具有时效性、实践可操作性。因此,经济栏目应该特别重视对经济类稿件的组稿。编辑组稿是传统的“等米下锅”办刊模式转变为“找米下锅”办刊模式的结果,它本身就是一个发挥编辑主动性、创造性的策划过程。这个策划过程是多种多样的,编辑可以根据选题计划,主动约在某一方面研究有优势的学者写稿投稿;编辑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并挖掘适合本刊特色的作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引导他们撰写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经济类稿件;编辑可以跟踪一些经济学者的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经济研究成果,择其需要,为我所用;等等。
编辑团队与素质:策划实现的重要保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反映了一个创意的形成机理。上述从定位策划到选题策划,再到来稿策划,每一步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编辑团队。
要实现对经济类稿件成功的策划,对经济栏目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经济栏目的编辑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及时地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目标和任务,唯有这样,才能策划出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符合政治经济社会形势需要的选题和选出优质稿件,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第二,经济栏目的编辑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而且还要能够洞悉经济学的研究前沿、研究进展、研究热点、研究难点,进而策划出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深度的选题,这样才能使学术期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第三,经济栏目的编辑不仅能够了解掌握现实经济发展及对经济学研究的需求,还要能够以前瞻性的眼光洞察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策划出有前瞻性和有争议性的选题,引导作者开拓思维和创新,引发读者关注。第四,经济栏目的编辑要具有甄别真伪、创新与否的能力,不被时髦的语言、故作高深的分析方法所迷惑。第五,经济栏目的编辑在发挥主动性的同时,要摒弃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作风,编发与己不同的学术观点、己所不感兴趣的问题或领域的稿件。有碰撞才会有火花,有火花才会绚烂夺目,期刊的生命力才会旺盛,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编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