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扶贫工作的认识和感悟
2019-02-19刘岩峰
□刘岩峰
“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一声令下,吹响了脱贫攻坚决胜战的号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役”。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10月,我响应省委组织部号召,派驻山西省和顺县李阳镇挂职锻炼,任副镇长,主要负责乡镇扶贫工作,从而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基层、切身体会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机会。
原先对扶贫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新闻媒体、网络报道、朋友间的闲谈,不无道理,但却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只知皮毛。下乡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挂职不是镀金,不是享受,而是学习,更是锻炼。这次下乡扶贫给了我一个重新、全面认识扶贫工作的好机会。
一、扶贫工作的内涵
1986年5月16日国家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12月28日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沿用至今),主要负责扶贫开发相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是相对于过去的粗放漫灌式的扶贫方式而提出的,具体来讲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所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扶贫效果的精准考核。通过科学细致的评判方式,将低于当时贫困标准线的家庭和人口识别出来,同时分析清楚导致这些家庭和人口贫困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致贫原因,然后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因地因户因人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消除致贫的关键因素和脱贫的主要障碍。同时,根据贫困状况发生的实际变化,及时识别出新的贫困家庭和人口,将已经脱贫的家庭和人口调整出去,保持精准扶贫的实时动态调整和工作的有效性。
从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到河北正定,再到福建宁德,从基层到省市,再到中央,“扶贫”始终是习总书记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花费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扶贫经验的日积月累使其理论内涵日渐丰富,主要概括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内容。
二、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扶持谁”就是要找准扶贫对象,这是整个扶贫工作的基础。我国地域辽阔,贫困人口的分布极其分散,有的聚集在偏远农村,有的集中在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区,对于确定扶贫对象难度较大。此外,由于我国长期的粗放式扶贫方式,贫困群体养成了“等、靠、要”的心理惰性,这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谁来扶”就是要明确扶贫工作的践行者。“党建引领促脱贫”,党的领导在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省、市、县、乡镇,到具体的贫困村,每一级党的领导都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扶贫工作中最基层、最直接的一级组织。村支两委人员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执行力与扶贫政策的落实程度。鉴于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村支两委人员大都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较差,在执行扶贫相关政策时,难免出现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针对长期出现的类似问题,我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以我扶贫的山西省为例,对贫困县、贫困村的扶贫工作采用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定点帮扶的方式进行。我所在的和顺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国家和省直帮扶单位有财政部驻山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纪检委、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省煤炭交易中心、国药集团山西分公司等。由农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组成了扶贫队伍,帮扶效果和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怎么扶”就是指帮扶措施。每个阶段面临的情况和任务不同,制定的帮扶措施自然不一样。以往的扶贫更多是靠政府和社会力量“输血”,体现的是物质扶贫,扶贫方式粗放、单一,这样的扶贫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下扶贫工作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行之有效、细致具体的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逐渐掌握“造血”技能,大大提高了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退”就是指脱贫要精准。制定完善详尽的贫困退出机制是反映脱贫成效,防止返贫,圆满完成精准扶贫任务的必要途径。以往出现的“数字脱贫”、“被脱贫”等诸多怪现象会得到有效遏制。
三、“六个精准”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就是要把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家庭详细情况、贫困程度、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摸清楚,解决的是“扶持谁”的问题。例如,和顺县在实践过程中,在建档立卡基础上,建立“一户一档”贫困户档案,做到一户一个档案,一户一本精准脱贫手册,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宣传挂图,一户一张帮扶政策牌,一户一张收入明白卡,各帮扶单位还制作了帮扶村暖心工程清单和扶贫政策宣传台历,让贫困群众真正了解自己的贫困现状和享受到的扶贫政策,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因村派人精准”指的就是根据贫困村的现实状况选派农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以此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以山西省为例,自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开始,以“将和顺县打造成为山西省脱贫摘帽标杆县”、“山西脱贫攻坚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山西这块红色土地”为奋斗目标,面对“5+2、白+黑”的扶贫工作,在原先帮扶力量不减的情况下,山西省制定了“一村一队、一队三人”五天四夜驻村帮扶的工作制度,各帮扶单位还对贫困户安排了帮扶责任人进行入户帮扶对接,不定期的入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并长期保持电话沟通,帮扶成效和群众满意度提升显著。
通过“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地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贫困人口中,致贫原因千差万别,有的年老体弱,缺劳动力;有的有劳动力,有自己的耕地,但缺资金或缺技术;有的有劳动力,也有自己稳定的收入,但家中有患有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或者孩子上学,无法承受高昂学费的,出现因病、因学致贫,甚至返贫。针对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直达靶心。
“脱贫成效精准”就是要建立科学、行之有效的贫困退出机制,制定详尽的贫困退出标准,做到精准脱贫,这样就解决了“如何退”的问题。和顺县在全国“一稳定(有基本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四联通(通电、通互联网、通广播电视、通手机信号),五洁净(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六要六有(住房要安全,要有玻璃和纱窗;庭院要规整,要有大门和围墙;屋内要亮堂,要有床柜和桌椅;电器要添加,要有电视和电话;内力要激发,要有自信和自立;陋俗要革除,要有好的习惯和家风)”的精准脱贫达标标准。2018年全县范围内开展“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提质工作以来,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精神面貌发生大幅度改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五个一批”
“五个一批”真正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扶贫方式方法是否正确、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脱贫成效的高低。它是针对整个脱贫攻坚的全过程,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的治病良方。具体来说,指的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了建档立卡,分类施策,不留锅底。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解决脱贫攻坚问题的最主要途径,为的是实现稳定脱贫和脱贫状态的可持续发展。“异地搬迁脱贫一批”是针对有劳动力,有技术,却没有耕地或者其他发展生产途径的贫困群体而有针对性提出的。它是通过“挪窝”的办法,直接解决了“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问题。“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针对居住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贫困地区重点实施易地搬迁,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体的生计问题,另一方面,又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体现了扶贫先扶志,扶贫与扶志和扶智相结合的扶贫思想。“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重点解决的是特困群众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越性,保证了精准扶贫道路上不落一人。以和顺县为例,但凡年满65周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享受社会低保政策。
扶贫工作,一头联系着贫困群众的殷切期盼,一头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宏伟的中国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减贫事业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是脱贫攻坚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决执行者。多年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与借鉴。
五、感悟
2019年3月17日,我们帮扶工作队与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联合举办了“我们都是星星之火”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我在对共青团员们介绍农村脱贫情况时有感而发:“同学们,你们是极其幸运的一代,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部进入小康社会。也就是说,你们现在所在的这个脱贫攻坚“战场”,到了2020年将全部消失,这将成为你们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下乡扶贫已近两年,在我与“战友们”交流时,很多人都感触颇深,他们感慨万千。“自己有幸在而立之年赶上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投身到这场无比神圣的战役中,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面对这样一个饱含着使命和荣光的时代任务,唯有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坚持不懈。小康社会的目标越近,越要点燃不辱使命的奋斗激情;攻坚克难的任务越重,越要以拼命的精神冲锋到底。
“筚路蓝缕、愚公移山、集腋成裘、水滴石穿”,只有时刻保持这样的“精气神”,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指日可待。气可鼓不可泄,劲可提不可松。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以必胜的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