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逻辑理路

2019-02-19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个体价值观核心

刁 敏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更加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和力量凝聚的强大功能。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至关重要。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整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情感认同稳定性不足、平衡性不够以及知行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厘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内涵要义,把握其生成的内在机理,不仅是建构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理论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情感认同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真正践行的科学指南。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基本内涵

心理学大辞典中明确将“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一种较为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而情感认同作为情感的一种积极表现,是指个体对某一事物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喜爱、满意、肯定等态度体验和心理状态。它能够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增强人们的行为效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反映的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认可与接受态度,是一种充满理智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情绪形式。

由于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又处于多元思想混杂多变的信息社会,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长期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理性的认知认同,还需要强烈的情感认同以及自觉的行为认同。情感认同作为连接认知认同和行为认同的桥梁,既是认知认同的进一步深化,也为行为认同的产生提供感情因素。要实现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促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一种较为稳定的亲近、肯定与认可等积极态度,从而为他们深入认识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促进自由全面发展、唱响社会主旋律和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等提供强大的情感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生成的内在机理

情感认同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心理过程,也是外部条件和主体因素相互作用而出现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感觉、认知、体验和反应四个阶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得以生成的必经阶段。这四个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协同作用才能产生情感认同。其中,感觉是情感认同生成的起点,认知是情感认同生成的基础,体验是情感认同生成的关键,行为反应是情感认同生成的表现。

(一)感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生成的起点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一般而言,感觉的产生既需要外部的环境刺激,同时也离不开个体的内部需要,是个体通过感知事物的形态、属性等进而产生肯定、满意或否定、厌恶等情感的起始阶段。个体对事物的情感认同一般是从感觉中开始的,其形成及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感觉的积累和发展。外部环境刺激是感觉发生的客观物质基础,而个体内部需要则是感觉发生的重要主观条件,两者的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感觉的形成。

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指出:“看到有刺激的事实的知觉直接伴随身体变化,而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2]即强烈的、多感官的刺激能够让人对事物形成更加鲜活、丰富、具体、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从而使人更易兴奋、激动,即更易产生主动接近这一事物的情感。如果外部环境刺激的条件具备了但是却无法满足个体内部需要,那么个体就会缺乏自觉感知事物的动力,也就无法在情感上认可和接受该事物。相反,只有当外部环境刺激与个体内部需要相一致时,主体才会主动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属性,才有可能形成对这一事物的情感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也始于感觉阶段。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都在极力营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且这种环境氛围外显出契合大学生情感需要的特点时,就会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和感知,发挥其对情感认同生成的激励作用。

(二)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生成的基础

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提出“情绪反应,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都是特定的认知评价的功能。”[3]可见,认知过程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并引导着情感的发展。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认知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作用于自身所产生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是一种在感觉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整体性的把握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曲折上升的过程。

个体受到外部环境刺激之后,会形成对这一刺激的认知,但这种认识多是片面的、表层的、具体的。在此基础上,个体将结合社会发展要求与自身的利益诉求、认知结构、价值取向等对感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改造,最终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4]可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是如此,基于初步感知,结合时代需要与自身诉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与表现形式进行系统分析和积极改造而形成理性认知,再将其纳入自己的意念体系,在情感上认同它并转化为自觉行为。

(三)体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生成的关键

从心理学来看,体验是个体在不断感受和深刻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而生成情感的活动。体验不仅能够深化感觉积累和认知发展,还能促使个体产生对客观事物的亲近或排斥等情感。如果主体进行的是积极体验,那么主体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趋近于该事物、与该事物相融的心理倾向,就会在情感上接纳它。“体验是情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5]体验结果直接决定着情感认同能否产生以及产生的程度。由于情感认同的生成是一个渐进过程,它需要体验的反复进行才能实现。

初次的情境或实践体验所形成的情感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修正或加深个体对客观事物已有的认识和理解,还会进一步提高个体自觉接近或融入该事物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初次体验受到时间长度和空间场域等局限,导致个体对事物的切身感受不够深入,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易受主体原有思维方式、认知图式以及参与态度等影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生成的情感认同可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浅层性与暂时性。这就需要发挥反复体验的稳固和深化功能,通过排除其中的偶发因素、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来准确定位或积极强化个体对该事物已经形成的积极态度。在此意义上,倘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积极体验以情绪过程的形式多次重复,就可能形成稳定的认同倾向性。

(四)反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生成的表现

在经过多次的情感体验以后,个体就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体验会使大脑受到猛烈的刺激而印象深刻,当再次遇到相似的刺激后会变得更为敏感和易于反应。”[6]也就是说,主体通过多次重复体验所形成的肯定、认同与接受等情感心理,在遇到相似或者相同的事物或情境时就会通过一定的语言或行为等反应出来,同时又反作用于这种情感认同。由此可见,反应既是判断情感认同是否生成的主要标准,也是巩固和升华情感认同的重要手段。

情感认同作为心理学的范畴,具有非物质性、动态性与隐匿性等特点,很难对其生成及程度进行直接研判。加之,其生成是主体、客体、中介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以及感觉、认知、体验等多个阶段杂糅交织的复杂过程,这无疑又增加了准确评估的难度。但是,情感认同并不是某种不可捉摸的神秘现象,而是能看到、听到并加以调整的事物。即内含情感要素的心理是行为的先导,决定着行为的产生,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情感心理的客观反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感受、认知和体验,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感反应。此外,由于情感认同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个体通过不断的行为反应才得以发展的。只有使行为反应固化为行为习惯,那么它所映射出的情感认同才能得到彻底强化。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逻辑理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7]由此可见,促使大学生在情感上肯定和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并发挥实效的重要条件。因此,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生成的内在机理,能够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提供环境刺激以激发主观感受,理论感召以奠定理性认知,情境创设以推进切身体验,实践强化以养成行为习惯的逻辑理路。

(一)环境刺激: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主观感受

一般来说,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生成始于他们对契合自身内部需要的外部环境刺激所产生的主观感受,这就要求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并用好外部环境刺激这个因素。通过塑造可感实体、形成良好氛围以及净化网络空间等外部环境来激发大学生主动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将空洞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转化为具体化与生活化的可感实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以一种理论形态引领着社会多元价值观的整合和发展。这种理论形态多依附于抽象、表面的言语符号,很难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群体,但却可以通过标语、广告、图画、广播、口头宣传等文本、图像和音频形式来刺激大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并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需要和生活实际予以相应的调整和转换,以增强其时代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从而吸引他们初步感知这些具体形象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与价值。二是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同向发力,形成全社会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环境氛围具有感染性,也是外部刺激的一种柔性表现。大学生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中能够得到心灵的洗涤和情操的陶冶,从而感受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而要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利用各自的优势,结合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思想动态发挥协调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外部环境刺激才会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大学生主动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要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优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生态环境。在科学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络等新媒体已悄然渗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往、思维等领域。作为现实社会的延展空间,网络逐渐成为多元社会思潮争先抢夺的舆论高地。由于网络的低门槛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空间充斥着西方普世价值、个人英雄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多元思想信息,衍生出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等突出问题,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回应力。而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网民群体,其价值观正处于不断形成的关键时期,急需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因此,主动回击错误思潮,加强网络监督管理,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净化网络虚拟环境,从而为大学生在情感上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一个和谐有序的网络场域。

(二)理论感召:奠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理性认知

在积极接受外部环境刺激之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感知,如何将这种产生于感觉基础上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自然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列宁曾说:“工人本来不可能有社会民主意识,这种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8]同样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不会自发产生,也需要发挥理论灌输和理论教育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实”、说“透”、用“活”,为培养情感认同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

一是要讲“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用理论的真理性与价值性说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借鉴吸收人类价值共识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24个字高度凝练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找到了不同价值主体多元异质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是一种符合全体人民(包括青年大学生)根本利益诉求的价值共识。它在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凸显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二是要说“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区别,用理论的独特性与先进性引领大学生。鲜明的阶级立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区别于西方普世价值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满足人民利益诉求的价值旨归,具有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它既是紧跟时代发展并回应现实难题的先进理论,又体现了我国坚持集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独特理念。而西方普世价值所主张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看似是适用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实则却是少数人奴役压迫多数人的意志体现,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和个人主义色彩。此外,两者在提出的社会背景、发展的时间长度、根本落脚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明晰两种价值观的区别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难题。三是要用“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形式,用话语的生活性与时代性吸引大学生。与大学生情感需要、兴趣偏好和语言交往特点等相耦合的话语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得以生成的有效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空洞化、理论性、政治性与大学生愿意听、能听懂、听得进的生活化、形象化、情感化等话语倾向相冲突,如果直接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大叙事”话语而不进行创造性转换,很难使大学生在内心上接受它。针对大学生个性凸出、思维活跃、推崇新鲜事物等特点,摒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照本宣科、浅层解读和强制灌输,应选择性地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大众话语、反映社会热点的网络话语、体现鲜活生动的故事话语以及轻松活泼的幽默话语来传达和解释正式的理论话语。

(三)情境创设: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切身体验

情境体验不仅深化了个体对客观事物已有的认识,还包含着个体对客观事物与自身关系、意义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现,是生成情感认同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大学生自身特性来创设情景交融、虚实交互的体验情境,实现情境体验的常态化和创新化发展,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移情和共鸣。

一是要创设情景交融、虚实交互的体验情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道德导向、目标凝聚和环境净化的价值功能,还具有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关怀的情感表现。创设既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具体化,又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要素外显化的情景交融的体验情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成效。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也为虚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譬如通过灵境技术(简称VR)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我国山河壮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的新时代风貌,使他们在情感上深受震撼,理性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理念。同时,也要灵活选择角色体验、小品教学、实践调查等现实情境,将大学生的关注点聚焦于现实社会。交叉使用虚实情境才能取得最佳的体验效果。二是要实现情境体验的持续化与常态化发展。由于大学生的情感呈现出矛盾性与不稳定性的特点,加之体验结果又是客体、主体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任何寄希望于一次或几次情境体验就能生成较为稳定的情感认同的设想都是徒劳的。相反,持续高效的情境体验却可以逐渐催生、调整和稳固已有的正向情感。因此,实现情境体验的持续化与常态化发展,对于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情境体验,做好情境体验的创设工作,制定情境体验的实施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境体验能够朝着持续化、制度化与常态化的方向发展。三是要因时而进、因势利导不断创新情境体验。一般而言,多次重复的情境体验能够巩固和发展已经形成的情感,但这并非是绝对的。多次情感体验的结果还受到被重复体验的情境类型是否多元以及情感内容是否更新的影响。如果被重复体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和表现形式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加以转化或丰富,或者是单一的情境体验不再引起积极的情感反应,又或是教育者所创设的体验情境并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与个性差异,没能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化、因势利导,那么这种重复的情境体验不但不能巩固和深化已有的正向情感,反而还会因引发大学生的抵触情绪而弱化。因此,教育者既要及时跟进国家的发展动态,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内涵,彰显其新价值,又要抓住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样有趣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实践强化:养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惯性行为

环境刺激、理论感召和情境体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而行为养成则是情感认同的判定标准和最终目的,也是强化情感认同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习惯来巩固和升华情感认同的目的,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丰富实践内容、创建实践基地以及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发挥实践对行为习惯的养成作用。

一是要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针对大学生需要多样、价值多元、思想各异等特点,教育者应该开展内容丰富有趣、形式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譬如通过社会调研活动,让青年大学生走近基层、了解实际,切身感受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民族复兴、社会融洽以及人民生活和美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个人幸福感等情感体验。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大学生还能辩证地看待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树立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从而自觉将自身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逐步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习惯。二是要创建实践活动基地。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青年群体,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惯性行为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化、常态化与规范化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地方特色把革命旧址、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教育资源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地,或定期组织关爱老人、关心儿童、支教山区、维护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与敬老院、学校、乡镇、城区等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还可以创建互联网虚拟实践基地。通过设计宣传专栏、建立主题网站、创作微视频、创建贴吧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微博、微信、QQ 、抖音等APP开展线上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交流讨论。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实践积累,才能生成惯性行为,不断强化情感认同。三是要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实践活动尤其是户外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存在着诸多不可控因素,加之大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奇特、情感尚不稳定,因此教育者要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和调控,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教育者要想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必须要做好活动规划和预警方案,及时跟进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情感倾向,有效避免盲目性、错误性和低效性等不良行为的出现,从而为其情感认同的生成和强化提供坚强的行为保证。

猜你喜欢

个体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