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2-19陈芳婷
陈芳婷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旅游资源基础上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市场是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4 年下半年开始,红色旅游热席卷全国。南梁处于丝绸之路旅游带、陕甘宁红色旅游圈、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的叠加区域,拥有良好的旅游发展政策机遇。依托华池县与原陕甘边根据地辖区内18 个县区签订的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宣言,南梁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拥有广泛的区域协作基础,是甘肃“红色旅游线”主题品牌线路的重要节点。
本研究通过在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开展实地考察、访谈、问卷填写等活动,共发放游客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6 份,有效率为93%,走访当地旅游局、统计局、红管会、南梁革命纪念馆等相关单位,与当地居民、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交谈。基于此,主要对客源市场、景区形象感知、游客行为三个主要方面做了统计分析,希望对南梁红色旅游市场调查的研究,可以为其旅游扶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市场拓展等提供一定的意见建议,推动南梁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发展。
一、南梁红色旅游市场调查
(一)南梁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1.客源地域结构
通过对南梁革命纪念馆来客登记、停车场不同车牌照、车辆数目统计和景区内游客的调查发现,南梁红色旅游景区省内游客和省外游客百分比分别为61%和39%,其中甘肃省外游客以华池县临近的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要客源地,占总游客数量的24%。甘肃省内游客以庆阳市为主体,占省内游客数量的79%。
2.性别、年龄结构、职业结构
南梁革命纪念馆游客男性占58%,女性占42%。通过对游客年龄段的分析,25 岁—44 岁游客是南梁红色旅游的客源主体,占总游客数量的47%;45 岁—64 岁游客占23%;14 岁—24 岁游客占21%;65 岁以上游客占6%;14 岁以下游客占3%。
从职业结构来看:南梁红色旅游景区以教师、学生为主要游客构成,占比30%;家庭主妇及无业人员占19%;企业普通人员占13%;政府官员、公务员和专业人士或技术人员占11%的相同比重;私营业主8%;退休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占相同比重为4%。
3.受教育水平
南梁地区红色旅游游客的学历层次主要以大专及其本科学历为主,依次为:大专、本科44%;初中及以下29%;高中、中专23%;硕士及以上4%。
4.政治面貌
南梁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政治面貌依次为:群众50%;共产党员30%;共青团员15%;少先队员4%;民主党人士1%。
(二)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形象调查
1.游客了解南梁地区的途径
南梁红色旅游景区主要与南梁在中国革命中“两点一存”的特殊位置和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的英雄事迹有关,通过调查发现,有66%的游客了解南梁的主要途径是借助于亲朋好友、乡亲邻里的口耳相传;11%的游客是由单位集体组织;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南梁红色文化的游客占10%;6%的游客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才前来参观南梁地区红色景点;5%的游客是通过旅行社的宣传知晓南梁;仅有2%的游客是因为南梁地区自身宣传来南梁地区旅游。
2.南梁地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吸引游客到南梁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当地的自然风光,分别占比65%和13%;美食、交通、娱乐以及当地民俗并不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由于南梁地区的游客绝大部分来自于邻近周边地区,庆阳市内游客占比较大,民俗差异很小,吸引力较低,所以出现当地民俗吸引力偏低的结果。
(三)南梁红色旅游的游客行为调查
1.游客出游目的及旅游方式
访谈及调查结果显示,南梁游客群体中以愉悦心情、休闲放松和观光学习为出游目的的游客居大多数,以当地教师、学生为主的游客群体主要是进行观光学习,当地群众的旅游动机主要是通过旅游放松心情,脱离平时繁忙的劳动场所,使身心愉悦;教师、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是学习南梁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游客在南梁旅游景区开支情况及停留时间调查
通过将访谈与问卷相结合,南梁红色旅游的游客在此地的消费主要以低消费为主,游客支出201 元—400 元占比40%,200 元以下占比30%,401 元—600 元占比16%,601 元—800 元占比6%,800 元及以上占比8%。支出较高的游客主要是远距离游客,支出较低的游客是南梁周围临近游客,出行距离较短,他们大多数不会在南梁过夜,而是选择回家,距离较远的游客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也不会留宿南梁,主要是因为南梁红色旅游景点分散、距离较远、没有完整的旅游线路,游客可参与活动几乎为零,因此,南梁目前的开发状况并不足以留住游客。通过对游客在南梁地区的支出与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游客在南梁地区旅游时,交通和餐饮支出是到访游客的最大消费支出部分,分别占到40%和24%;而娱乐、住宿占比12%和15%;由于当地景区大多是免费对游客开放,所以游客用于购物和门票的消费占比最少,分别为3%和6%。
3.南梁红色旅游景区评价调查
游客普遍认可南梁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教育价值,反映南梁红色文化的人文资源主要体现在南梁革命纪念馆、荔园堡、抗大七分校、大凤川、习仲勋旧居等。南梁来访的大多数游客是被南梁的红色文化吸引,可通过参观纪念馆、革命遗迹、旧址等感受先辈当年的艰苦历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游客对于南梁革命纪念馆、荔园堡、荷花岛的兴趣较浓。
4.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设施调查情况及评价
南梁到访游客中,出游距离300 公里以内游客普遍会在当天返回,多数团体游客在参观完返回华池县城或西峰区选择住宿,在南梁住宿的游客主要是省外或省内学习、会议、商务团队等,其主要入住在南梁历史研究中心,还有寒暑假实践团队或探亲访友游客留宿南梁周围的宾馆。餐饮方面,南梁饭店主要集中在南梁革命纪念馆对面的民俗小吃街,但是距离景点较远、种类单一、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一般,游客吸引力较低,只有一家“红色主题”餐厅具有南梁特色。交通方面,南梁游客到访方式主要是自驾游,占50%,其余主要是小轿车,占24%,乘坐长途车到访的游客占17%,因南梁道路基本状况较好,所以游客的交通满意度较高,但是南梁大巴车每天往返只有一辆,在某种意义上限制游客进入。
二、南梁红色旅游市场调查结果分析
(一)省内及临近省份游客为主,距离衰减作用明显;男性游客居多,游客整体素质较高;重游率及重游意愿偏高,自驾游为主要抵达方式
省内游客与省外游客分别占比61%和39%,省内游客主要以庆阳市游客为主导,省外游客主要是临近的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距离衰减作用明显,以南梁为圆心,半径越大的省份,游客越少。旅游者在学历层次方面,中高学历人员占比较大,受教育水平较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向往更为强烈。由游客构成来看,近距离游客到访次数多为2 次及以上,首次到访的当地游客重游意愿强烈,对南梁红色旅游发展较为满意,游客月收入与景区消费差异较大,月收入以3001 元—5000 元居多,但游客消费在400 元以下占比70%,且多数为交通花费,景区消费并不显著。
(二)目前开发程度较低,文化表达较浅,红色文化价值、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
南梁地处甘肃省陇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中没能有效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体验性产品开发不够,南梁革命纪念馆仍是静态式布展,缺乏一定的生动性,没有将参观教育功能与游客参与体验有效结合[1]。红色文艺是南梁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诞生于南梁的三首经典民歌《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代表着红色文艺的最高水平,也是边区新生活的真实写照[2]。但南梁红色旅游产品在设计时对于多元文化元素挖掘不深,反映这些历史文化内容的文稿、故事、歌谣、小戏等红色文化没有充分展示出来。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景点通达性较差、活动安排欠缺
红色旅游景区住宿、餐饮、标识、导引等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景区对外交通主要有私家车、旅游大巴、县域大巴,且县域大巴每日往返一趟,部分车辆缺乏安全管制。景区规划存在诸多漏洞,产品营销内涵肤浅,观赏性景观居多,没有实现红色文化活化及深入人心。小景区知名度小,景点之间距离较远,没有形成成熟方便的旅游线路,景区文化底蕴厚重,但活动内容单一,交通颇为不便,与游客期望差值较大,游客参与性与体验性较差,景区优化升级存在一定难度。
(四)游客以观光旅游为主,停留时间短,过夜游客较少
南梁现有红色旅游基本以观光游览为主,休闲度假为辅,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观光型旅游产品居主要地位,休闲度假产品未全面起步。85%的游客在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停留时间为一天以内,消费水平较低,红色旅游作为具有教育意义的观光游,带有显著的公益性质,景区内革命纪念馆、大凤川、荔园堡、抗大七分校等免费开放。外地团体游客由于南梁目前红色旅游项目单一、内容薄弱、体验参与度较低,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条件一般而很少愿意留宿南梁,导致游客停留时间较短。
(五)景区旅游商品购销中心偏僻、供给单一、创新程度较低
旅游土特产购销中心(南梁电商体验馆)距核心吸引物南梁革命纪念馆较远,且位置隐蔽,馆内产品陈列稀疏,主要以南梁剪纸、南梁刺绣、南梁香包、绿色果蔬、有机杂粮、工业产品、旅游产品、产品溯源体验区、电商线上销售、南梁红色书屋为基本构成。馆内产品并未以南梁红色文化、精神等为底蕴,深度挖掘和创新,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理念等较为落后。红色旅游土特产购销中心(南梁电商体验馆)目前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游客日益丰富的购买需求,产品种类单一,导致景区内游客基本消费较低。
三、南梁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对策及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专业旅游人才,提升景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素质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景区内导览系统装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多元化身份识别,借鉴先进博物馆建设理念,将声景、VR、光影等技术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轻松、愉悦、有趣的参观体验。打造鲜活、生动的南梁革命纪念馆,拉近游客与历史、与英雄的距离,实现场景切换、如临其境;打造具有浓郁红色文化氛围的红色精品住宿设施、将红色主题与南梁精神相结合;打造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南梁农家红色餐厅、增加舒适、便捷的往返客运大巴或南梁旅游巴士等。在景区服务方面,增加景区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专业人才引导景区发展服务,突破因景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带来的发展局限。通过合理、科学的人才梯队组合,实现南梁红色旅游转型升级发展。
(二)以红色文化为主要依托,将红、绿、俗、闲有机结合
南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因此,南梁红色旅游应充分考虑现有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未来应考虑依托庆阳农耕文化、荔园堡历史文脉及南梁自然风景,将“红、绿、古、俗、闲”有机结合。“红”是指红色旅游资源,“绿”是指自然山水资源,“古”是指当地的文化底蕴,“俗”是指当地的民俗,“闲”是指乡土休闲[3]。共同开发红绿相融的多元旅游产品,如红色主题餐厅、生态观光园、民俗体验、研学拓展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使南梁红色旅游实现由传统观光型产品向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仿古、民俗等为主流的多元产品结构的转变。深度挖掘南梁红色文化内涵,使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良性互动发展,实现南梁红色旅游产业化;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南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增强游客体验性与参与性,优化景区旅游线路及提升景点通达性
旅游活动的综合性与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密切相关,其活动综合性决定产业综合性,以观光旅游为主成为南梁旅游产业进一步纵深发展的瓶颈,今后应着力丰富其产品供给,延伸产业链,实现转型发展。以南梁精彩故事为蓝本,生动演绎红军故事、打造“红色南梁”情境文化演艺活动、建设红色南梁“夜经济”体系、推出“两点一存”国际铁人四项赛等;打造动态体验区,设置红色主题游戏馆、模拟实战馆等,就南梁革命故事做成趣味答题、有奖竞猜等模式;利用战争遗迹和战争场景再现,拍摄具有代表意义的纪念短片,可由游客参与制作,并作为南梁纪念赠送,以丰富产品供给、扩大产品外延。以青兰高速、309 国道、018 县道、025 乡道、027 乡道为主要依托,联动区域条件较好乡镇道路,建设自驾营地、乡村型汽车营地、群山森林型自驾营地,串联境内各个景点。
(四)准确定位市场、注重形象塑造及口碑宣传
利用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做好南梁红色旅游的宣传及旅游形象的塑造。利用多方位的营销渠道和手段,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在抖音、携程、驴妈妈、去哪儿网上做南梁红色旅游推广,注重南梁红色旅游景区整体形象的口碑宣传,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立足于南梁特色旅游资源(如红色旅游资源、绿色旅游资源、当地民俗等)、交通区位、产品特色,针对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结构设计形式各异的活动参与项目,如青年学生的研学体验旅游、中年企业员工的团队拓展训练、老年退休人员的休闲度假旅游、女性特征明显的山野瑜伽体验、男性特征鲜明的跆拳道、武术等活动。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延长游客在南梁景区的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参与和体验。
(五)推进产业多元发展、成立合作社,实现旅游扶贫
南梁目前发展旅游稍有成效,改善了部分农民生活,但旅游涟漪效应尚不明显,与南梁富集的红色旅游资源相比,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较小。未来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学习合作社运营经验,推选致富能人带动南梁及周边村民致富脱贫,吸纳剩余劳动力。使当地居民以多方式、多角度参与南梁产业运行,实现地区精准扶贫,使旅游产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和地方财政的双脱贫致富,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民众最为迫切的内生诉求。红色旅游商品应在现有商品基础上,突显地方特色、融入红色文化及民族、民俗文化,注重商品质量,形成一批南梁自身特色的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商品。如:红色旅游套系纪念品、红色手工艺品、红色革命老区土特产品、红色旅游特色收藏品、红色旅游出版物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