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9-02-19刘沧山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民工中心特色

文 刘沧山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只有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之源,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才能在实践中坚定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立场、历史唯物观点,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实处。

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之源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哲学基础。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就极其关注和重视人民的呼声,认为“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1843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强调“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而只有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人的解放,进而全人类的解放之历史使命。人民的幸福、人民的解放自此成为马克思终其一生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主题。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人民是历史主体也是价值主体;第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价值目标也是“现实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群众唯物史观的清晰逻辑主线就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人的基本存在和发展方式,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现实运动、相对过程为表现形式。因此,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就应该是一种“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运动。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和现实运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的内涵,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首先,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的逻辑起点和必然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创新论断就是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逻辑起点来看,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思想为基本精神和指导原则,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哲学光辉思想,才能对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精准的判断、概括和表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单纯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符合人民实际,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幸福等方面的需要在日益增长,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只有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国家肌体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那么,要不断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就必然通过持续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断满足以人民为主体、标准、原则的全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内在逻辑。认真学习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内核的“八个明确”可以看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两步走”战略步骤,“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各个方面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向,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而“八个明确”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价值指引下的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各个环节和方面的有机统一性。以“八个明确”为基本内核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之所以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缘于这种有机统一性。“八个明确”鲜明的价值取向性和有机统一性,又深刻地反映和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坚持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直接体现和最直观转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与以人民为中心在当代中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和统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治国理政理念和基本举措,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保障。可见,以人民为中心是“十四个坚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个坚持”充分体现了人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主体、经济主体、文化主体、社会主体、生态主体的有机统一,是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

结合云南省实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采取最有力的措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举全社会之力,支援脱贫攻坚。以政府为主导,县、乡、村三级联动,抓好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的落实,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重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挥村级党组织及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以科技为牵引,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种植、养殖业,通过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路径,努力建成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完善农村低保、医保及养老保险,真正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以教育公平为根本,增加贫困村群众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深入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帮助困难家庭子女能上学,上好学。一是“控辍保学”。把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治本之策,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无论如何,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坚决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一方面要扩大普通高中规模,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创造机会让更多初中毕业生读高中;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县职业高中作用,坚持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优质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贫困家庭学生技术技能教育和培训,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托底帮扶力度,加强公益性岗位安置,支持新业态灵活就业,强化失业保险支持。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激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招募规模,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业,提供创业融资、参展参赛等服务支持;引导广大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正确面对就业形势;搭建供需见面平台,通过各种招聘会,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实现双向选择;进一步加大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加快构建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

高度关心关注农民工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数越来越多,农民工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社会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劳动者,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一是建议成立农民工基层党组织及工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依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营造理解、尊重和关爱农民工的浓厚社会氛围,推动建立健全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三是从制度上进行保障,改善其生活质量。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农民工薪酬落实制度、工伤赔付制度等以保障农民工最基本的权益。四是从机制上进行探索,确保农民工在享用社会公共资源时,能够获得与当地人同等待遇,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能够获得公平教育机会。

总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实际,采取强有力措施,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贯彻到实处。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农民工中心特色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