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山东省革命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2019-02-19张伟
张 伟
(山东英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250104)
山东省是经济强省,更是文化大省,革命文化资源丰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实现文化带动战略成为重要课题。目前,对山东省整体革命文化开发利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各区域革命文化研究也不平衡,沂蒙红色文化和胶东红色文化研究相对较多,渤海和鲁西南地区红色文化研究相对较弱。本研究尝试突破原有区域界限,从整体上把握和提升山东省革命文化开发利用策略,挖掘山东革命文化底蕴,开发新媒体传播潜力,全方位拓展山东革命文化传播路径,实现山东革命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嬗变,使革命文化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做出贡献。
一、山东省革命文化资源分析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领导全国人民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和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了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晶。
山东省革命文化是山东省各级党组织和山东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齐鲁大地上用自己鲜血积淀的红色文化。山东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深厚的红色革命基因,作为全国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五四运动后,以王尽美、邓恩铭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积极组织建立党组织,领导工农运动,开展革命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更是成为重要的敌后抗日战场,发展壮大了我党革命队伍;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山东儿女南征北战,山东则成为全国解放战争重要的战略基地。
山东省共有革命老区乡镇1373 个,总面积为9.28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9.2%。[1]为了更好地整合山东革命文化资源,结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分区,在考察各地市所拥有的革命文化资源基础上,把山东省革命文化分为四大区域,即鲁中南革命区、胶东革命区、渤海革命区和鲁西南革命区。
(一)鲁中南地区革命文化
鲁中南地区以临沂为核心,包括枣庄、泰安、莱芜、日照等地区,其中沂蒙革命文化开发利用较为丰富,形成了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成果。
沂蒙地区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积淀了浓郁的革命文化,孕育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革命时期流传下来的红色革命故事通过影视、文学、戏剧、歌曲等众多的文化艺术表现出来,丰富了沂蒙革命文化符号,如“沂蒙红嫂”“沂蒙山小调”等。沂蒙地区物质形态的革命文化开发利用也较为成熟,形成了一批相对集中的红色革命文化区域:以“沂蒙红嫂纪念馆”为依托的马牧池沂南革命文化区域,以山东省政府成立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为主体的大店镇莒南革命文化区域,以孟良崮战役为主题的革命文化区域和以大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等。
枣庄地区革命文化主要包括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遗址、八路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旧址等;日照市的日照抗日战争纪念馆、安东卫保卫战遗址公园等;泰安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地、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岱岳区革命史展览馆、新泰革命史纪念馆等。
(二)胶东地区革命文化
胶东地区革命文化主要涵盖青岛、烟台、威海等地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革命文化。
物质形态的革命文化主要有威海市的胶东育儿所纪念馆、胶东育儿所旧址、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等;烟台市的地雷战纪念馆、昆嵛山一一·四暴动策源地、胶东第一县委历史文化展览馆、雷神庙战斗纪念馆、杨子荣纪念馆、许世友将军胶东纪念馆等;青岛的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等。在怒海潮起的峥嵘岁月里,前仆后继的胶东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胶东红魂,“忠诚团结、创新争先、实干克难、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胶东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
(三)渤海区革命文化
渤海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1944 年1 月由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合并而成,西起津浦铁路,北至天津南,东到渤海湾,南接胶济铁路西段,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德州市、淄博市、潍坊市、济南市以及天津的津南地区、河北的沧州市,其中心地域在山东滨州市。
渤海区人民在长期与敌人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还拥有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丰富物质文化遗产,如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潍县集中营、潍县战役旧址等。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地又开发建设了纪念园、纪念馆等革命文化载体,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同时,又创作了一系列的革命影视作品,建立了革命文化网站“渤海春秋”等,组建了革命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进一步推动了本地革命文化的传播。
(四)鲁西南地区革命文化
鲁西南地区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主要包括山东省的菏泽、济宁、枣庄、聊城南部等地区。鲁西南的称呼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杨得志率部挺进鲁西南,创建了以菏泽曹县为中心的鲁西南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鲁西南地委等机关,发展成为鲁西南军民抗击日寇、反击顽军的军事、政治指挥中心。现有鲁西南革命纪念馆、鲁西南烈士陵园、鲁西南革命英雄纪念碑、羊山战役遗址等革命文化形态,重现了鲁西南革命儿女为争取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艰难历程。
二、山东省革命文化传播现状
山东省丰富的革命文化经过几代人多年的弘扬与传承,一些红色经典已经深入人心,耳熟能详。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红色经典的认知却越来越弱,革命文化的影响力呈现弱化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内容过于呆板、传播方式过于简单、传播途径过于单一有关,从而导致了红色革命文化渗透力不足,传播效果不明显。
(一)传播内容过于呆板
现有的革命文化传播集中体现在传统的红色经典之中,如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红嫂等。这些革命经典由于发生在战争年代,与人们现行的生存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对现时代年轻人吸引力有限,即使是值得学习的精神、值得传播的文化,他们也会自动筛选,有选择地放弃,吸收能力比较弱。新时代的文化似乎更为现实、更为物质化,以方便快捷、轻松愉悦为主,他们以“过时”回应红色革命文化,这时再采用传统的传播方式讲述经典红色故事,效果不甚明显,需要挖掘新的革命文化内容采用更接地气的传播方式。
(二)传播方式过于简单
目前,革命文化的传播还是以灌输为主,从学校教师的课堂讲解到党基层组织的报告宣传,无不带有灌输的特点。不管是报告会,还是组织会议,即使偶尔采取的宣誓等活动,总体上表现为暂时性、零散性,其教育效果相对较弱。各种形式的受众对这简单的传播方式持有传统而自然的抵触心理,感觉是例行公事,内心没有什么敬仰与信服,从而导致红色革命文化宣传缺乏生命力。
另外,多数革命文化传播是横向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性,且以参观考察、观看影视资料为主,这种传播方式适用于过去科技相对落后,信息传播渠道较少,受众信息相对贫乏、参与意识较为薄弱的年代。当今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自媒体、融媒体传播盛行,信息传播条件大大改善,传播方式更为多样,信息量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传播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不断扩展,而且,受众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不再接受教条式传播教育。为此,必须随时代发展而变革传播方式,实现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的转变。
(三)传播途径过于单一
革命文化过去一般采用纸媒传播,而且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传播效果较为有限。纸媒等传统媒介的传播是单向传播,比较刻板,不利于受众的广泛接受。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也有其局限性,不仅传播面有限,而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失真的情况,产生偏差。融媒体时代,传播途径不再是单一的声音传播或者图片传播,而是图文并茂,多方融合,即时传播,传播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瞠目。所以,红色文化传播也应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纸媒时代进入新媒体时代,实现由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转变,变单一式传播为融合式的传播。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山东省革命文化传播意义
媒体融合是信息化社会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融媒体加强山东省革命文化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既能增强山东省文化软实力,又能缓解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问题。
(一)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
伴随我国日益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灵魂工程。革命文化在我党长期革命的实践中凝练而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它的广泛传播能够不断扩大受众面,让人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革命文化是我党和我国人民近些年来共同的精神居所,是我们近百年来的精神特质,它的传播能引导人们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促进全国人民共同精神家园的建设。革命文化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在引领社会风尚,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有利于传播红色基因,增强政治认同
习近平同志指出,意识形态是旗帜,它能否做好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21
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红色基因,必须不断创新革命文化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保障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色与本质。革命文化的传播能够有效整合社会共识,坚定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
(三)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缓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存着经济与文化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山东在社会主要矛盾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如革命老区和经济强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尤其革命老区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革命文化作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它的开发与传播一方面能够加速老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丰富老区人民的精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利于缓解当地社会主要矛盾。
(四)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革命文化创新性、科学性、革命性的思想性特质,正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马克思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革命文化的有效传播能够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群众,展现理论的伟大力量,从而涵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软实力。
山东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不仅能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能够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提高山东文化竞争力。山东革命文化的传播可以让我们更有效、更合理地保护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将其融入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发展中,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的活力和更持续的推动力。
四、媒体融合背景下山东省革命文化传播路径
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报纸、电视、电台的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衍生出许多信息产品,构建不同的传播平台,为革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利用融媒体,讲好革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4]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软实力”。[2]23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做好革命故事的挖掘与整理工作,过去多年的红色教育与宣传,已经将原有经典红色故事进行了深度的挖掘,那些人与事都是英雄一般的存在。在新时代,尝试换个角度,从平民角度出发,将曾经参加过革命斗争依然健在,或为革命做出间接贡献的人与事进行重新梳理,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更多普通而又伟大、现实而又高尚的个人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革命故事”的传播既要顺应技术变革的要求,又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力量,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传播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大力传播山东革命文化,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过去,山东“革命故事”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单向、平面的传播形式传播。随着媒体技术的提高,山东革命故事传播要开发更多的传播渠道,通过动漫、游戏、3D等多种媒体形式展开,同时,鼓励文化传媒企业综合运用动漫、视频、音频等丰富革命故事传播形式,结合旅游、餐饮、娱乐等传播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传播手段自媒体的出现,为山东革命故事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它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更快更好,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推荐、转发革命故事,让红色革命文化迅速传播,影响面更广泛,传播效果更坚实。
(二)开发衍生产品,打造产业化发展平台
山东革命文化资源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但总体情况有待改善。现已开发的革命文化产业由于思维的局限和开发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使得革命文化资源的政治经济效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革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首先,采用发散思维,探寻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产业形式,这是革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融媒体时代,自媒体、网络等新型传播渠道与消费者的消费渠道融合一体,在革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创新思维,不能囿于传统模式和过去的消费习惯,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消费者同步。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通过从消费者到传播者的倒推思维,挖掘信息背后的产业潜力,实现媒体平台与品牌经营的完美结合,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产业运作模式。
其次,培养富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传播人才,这是革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革命文化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传播渠道,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需要符合地方特色的传播人才,从衍生产品的研发、革命文化的宣传,到革命故事的创作等,尤其是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娱乐、游戏影视等领域。充足的革命文化传播队伍为研发革命文化产品、构建革命文化产业平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再次,利用商业包装创新革命文化衍生产品,为革命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革命文化传播要不断地与商业策划相结合,深度研发衍生产品,这是产业链条的起点。在这方面,革命文化传播不能仅把目光局限于媒体产品,更要注重把它们转化为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出衍生产品,从而获得丰厚的物质利益,实现传播与营销的良性循环再生。
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山东革命文化的长期发展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砥砺前行。从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到市场的营销运作,从高层领导的组织构建到基层人才队伍的培育成长,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中重要资金问题,可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通过战略调整,联合、重组整合有效资源,构建一体化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使红色革命文化产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多元发展的目标。
(三)受众互动参与,丰富革命文化开发方式
革命文化传播依据受众参与路径与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现实体验式传播和网络虚拟互动式传播。体验式传播多体现在红色旅游之中,人们在现实实践活动中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的艰辛与苦难,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目的。网络虚拟互动则主要出现在新媒体领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接受方式,增加受众参与渠道,为受众提供参与平台,让受众参与到信息交换与分享之中,让传统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受众在互动体验中培养了归属感,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革命文化的传播者和受众良性互动,大大提高了传播效果。
新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受众的参与互动,充分调动广大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受众黏性,促进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因此,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在重视受众的基础上不断开发革命文化参与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
(四)新旧媒体融合,创新革命文化传播渠道
媒体融合得到中央高度重视,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革命文化的传播必须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自媒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蓬勃发展的机遇,实现虚拟与现实、网上与网下融合,构建多渠道革命文化传播体系,努力提高山东省革命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山东革命文化传播需要借力新媒体,通过网络红色革命网站、微信公众号、各种客户端等对革命文化进行宣传,引领社会热点,吸引更多群体关注,提升革命文化的影响力。为适应当下快餐式消费、碎片化阅读习惯,提升受众体验,要量体裁衣,制定合适的传播内容,通过微信、微博等手机终端与受众互动,增强受众的参与感。新媒体环境下,还有一股强大的自媒体力量。传播主体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着自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但限于各主体对问题认识深浅与方向上的差异,传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为此,相关机构必须努力建立专业的官方自媒体平台,以引领正确的传播方向。
传统媒体面临媒体融合带来的极大挑战,但仍有其自身的优势,要在融合之中做加法,勇敢地抓住机会,凭借深厚的社会公信力、庞大的人才队伍,借鉴新媒体技术,保持持续而强劲的生命力。从深度报道、专题策划、调查报道等方面展开山东省革命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文化体验。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充分利用山东省现有革命文化资源,加强革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研发符合大众需求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产品,以满足革命文化传播的需要。传播过程中注重人们体验式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讲好革命故事,提高革命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开发革命文化产业,形成互利共生的产业链条,切实将其转换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原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