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舆情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功能及路径
2019-02-19牛建强
牛建强
(1.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2.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高校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单元,既是社会矛盾的易感区、集散地,也是社会矛盾的前沿地、晴雨表,极易对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聚集折射,形成强大舆论焦点,促进社会管理的进步与创新。高校舆情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引导和做好的关键任务,而且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渠道。
一、舆情、高校舆情、社会管理的内涵界定
(一)舆情。从概念上说,舆情指的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和社会空间内,对现实社会中各种事件、现象和问题所持有的态度、认知、取向以及所表达的信念、意见、情绪等的总和,是民众意见的一种聚集折射和综合反应。舆情往往与某一群体、阶层相关联,当具体的社会政治态度通过公开表达并形成了群体的共同看法时,舆情就接近于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舆情和舆论,将舆情作为紧密联系群众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将舆情视为推动社会管理,改进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
(二)高校舆情。高校舆情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了促进高校的健康和谐、安全稳定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工作人员通过思想引导和日常管理,应对和处置师生对事关其自身利益或所关心的国家与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态度、认知、价值取向以及意见、情绪等集中反映的实践活动。高校舆情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高校教师群体、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公共事件等,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指政府部门通过社会制度、政策以及社会法律法规,组织、协调、服务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事业、社会观念、社会组织及社会事务等,监督并化解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并依法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主旨是促进社会系统的和谐运行与良性发展。社会管理工程的复杂性,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层面同样反映了出来。
近代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一些规律所支配的,社会学的任务就在于把握社会运行和发展变迁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已获得秩序,秩序本身就会带来进步。”[1](P66)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当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尖锐复杂时,就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控制并协调社会运行的管理系统。“在社会进步初期,管理中心主要用于处理外部事物,执行防御和侵略的任务,当各种功能的复杂性阻碍了各部分之间完全自发的调试的时候,管理系统就担负起内部调节和控制的工作。”[2](P28)
二、高校舆情与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高校舆情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高校舆情为这一系统工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需求信息、管理信息、激励信息和改进信息,也能有效推动这一系统的进步和创新。
(一)高校舆情和社会管理在理论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一是两者具有相同的阶级性。两者都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始终代表和维护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两者具有一致的实践性。两者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相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进行的对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前者旨在做好师生的思想引导,把解决师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加强师生生活化、人文化的关怀。同时,社会管理通过人们所关心的社会焦点、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本质上也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疏通人的思想矛盾,也需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因此,两者在这一点上具有相通性。
(二)高校舆情和社会管理在作用和方法上联系紧密。一是高校舆情是高校倾听师生意见,了解思想动态、收集舆论信息的重要渠道,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开展提供政治保证和舆论支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预警、报送、反馈、引导与处理等措施方法激励群众、调节关系、整合资源,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加强智力支持。二是在一定意义讲,高校舆情所关注和反映的舆论焦点也是社会群体集中关注和讨论热烈的问题。因此,两者在引导管理方法上联系紧密,都需要紧紧围绕人的实践活动,掌握工作规律,尊重个人价值,注重思想引导,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对话互动,动员广泛参与,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妥善管理和处置社会群体所关注的社会公共事件。
三、高校舆情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功能
(一)高校舆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单元,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会在高校形成聚集和折射。高校校园事件也会波及整个社会,对社会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例如,2018 年发生在部分高校的恶劣事件引发社会对高校的广泛舆论关注:南京大学梁莹教授论文抄袭事件、武汉大学研究生坠亡事件、中山大学教授张鹏被爆性骚扰事件、山东中医药大学导师梁栋性侵学生事件、燕京理工学院服务人员用脚洗餐具事件、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辅导员贪污班费奖学金事件等,这些事件爆料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的广泛的关注与激烈讨论,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社会群众对高等教育的严重质疑、强烈批评和舆论压力。因此,做好高校舆情工作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二)高校舆情影响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大学生作为高校舆情工作的主要对象,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表现欲望强烈,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强烈。他们更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很多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关注度较高,也容易展开激烈讨论。然而,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实践行动的自控能力较差,他们的价值取向由于受到社会热点的影响波动较大,对事物缺少理性分析和正确辨别,容易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表达不恰当的言论,发泄不合时宜的情绪情感,极易脱离正确轨道,对社会管理造成负面压力,在社会上造成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对社会公共事务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社会公共事务的有序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高校舆情影响社会网络信息的管理。当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催生着人类生活新空间,深刻改变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样态。现如今大学生对网络无人不及、无人不用,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显然成为描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词,大学生已经成为主流新媒体诸如微博、微信、QQ、贴吧、易班等通讯工具使用的关键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利用这些主流媒体表达对网络舆论的观点、看法、意见和情绪,这样一来,就会使得高校舆情迅速社会化,吸引很多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形成网络舆论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举措,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如果稍有不慎,处置不当,将会波及整个社会的网络信息管理,影响社会网络信息管理的正常运行。
四、高校舆情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实现路径
(一)源头防范,建立高校舆情管控体系。高校要转变工作理念,调整惯性工作思维,掌握新形势下高校舆情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形势,建立高校舆情管控体系。例如,设立舆情管控中心,组建师生信息员工作队伍。首先,高校要在建立舆情管控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员队伍的工作培训与管理,使他们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新媒体软件技术,熟练掌握高校舆情工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队伍自身素养,培养一支能完全胜任高校舆情管控工作的高素质信息员队伍。其次,从严要求信息员全天候轮流值班,通过易班、微博、微信、QQ、贴吧、校园BBS 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学生关注的网络舆情信息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及由此表现出的具有代表性、倾向性、苗头性的思想动态,做好网络舆情和思想动态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运用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对网络新媒体出现的不良评论信息进行封锁、过滤和监控,并严厉打击危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制造者、加工者和传播者,大大提高校园信息的安全度。”[3]在源头上做好高校舆情的预防和管控工作。
(二)应势而动,掌控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一是针对舆情传播的及时性和聚集性的特点和规律,在处理高校舆情危机时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掌控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把握正确引导的主导权,抓好处置舆论的话语权,牢牢把舆情危机事件处置在萌芽,消灭在基层,解决在内部。二是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高校舆情处置中的朋辈引领作用。当出现大学生广泛聚焦和激烈讨论的舆论焦点时,高校要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朋辈身份优势,通过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主题团日等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良性互动,对有负面思想情绪的学生解疑释惑、加强引导,有效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和情绪波动,发挥学生党员骨干在舆情工作管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防范舆情危机的发生。
(三)多措并举,及时化解舆情风险。舆情风险的化解,需要多措并举方能妥善解决。一是建立高校党委牵头总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舆情监管协同机制。高校要做好舆情工作的有效监管,需要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牵头主抓,相关处室各负其责、二级学院认真实施的协同体制机制,全面研究、部署、负责、做好舆情管控工作。二是加强师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师生思想教育是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关键。为此,高校要坚持舆情工作“宜疏不宜堵”“宜化不宜激”的工作思路,教育引导师生理性看待社会舆论焦点,通过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诉求,提高师生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三是强化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做好高校舆情工作,既要注重做好线上疏导,也要加强线下疏通,强化两者的协同联动。线上利用高校微信、微博等官方主流媒体进行舆情引导的大力宣传,运用微视频、漫画、校园文化活动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形成宣传效果。线下利用阳光服务平台、校领导月月谈、领导干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团会等方式加强师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成为高校舆论工作维护的模范践行者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积极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