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载体
2019-02-19张军成李威浩
张军成 李威浩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一、现状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凝练出的文化成果和标志,它源自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肥沃土壤,包含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理想和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保证。基于新时代特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是人文化、生活化、信息化,这就需要更加生动、更具感召力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并明确提出“继承革命文化”[1]的要求,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相互融合的,革命文化所积淀的宝贵素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广阔的物质沃土和丰富的精神养料。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感召力,革命文化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的载体。当前,立足于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革命文化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文化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浸润人心,贵在心心相印,贵在蔚然成风。”[2]近年来,高校把革命文化融入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积极发挥革命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在高校校园中,我们时时能够听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感情激昂,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气壮山河、一心为国的革命英雄的先进事迹等,这些都是直击大学生心灵的。革命文化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活动活动,使得自己对革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文化的影响,其独特的感召力、影响力,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大学生自身素质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自身的价值观也受到了潜移默化影响,使得大学生更加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意义,更加懂得时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同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使得大学生时刻以此督促自己、勉励自己,自觉外化于行。因此,高校把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总体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一些高校虽然意识到革命文化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利用革命文化这一载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革命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有些革命文化活动有形式化、口号化、表面化的倾向,未能深化革命文化的真正内涵和意义。采取的教育途径过于单一,把革命文化简单化、片面化,未能把革命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未能密切关注时代特色,对学生教育引导力度不够,有的学生认为革命文化已经过时,对于革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学生对革命文化几乎全然不知等,这都造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二、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契合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不同时期人们精神文化的凝练和表达,它们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它们拥有不同的目标、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背景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在借鉴和吸收了革命文化的精髓而凝练出来的,二者都蕴含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人民夙愿,承载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昭示着中国追求文明、崇尚和谐的远大理想。二者的总体目标和价值导向上是相同的,这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因此,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因,而且具有共同的长远价值诉求。它们的内在统一可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利用革命文化来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革命文化中所包含的客观真理与事实,孕育的伟大精神等宝贵材料作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物质沃土和精神养料,可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深刻学习、领会、践行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二者拥有共同的道德基因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孕育出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成果,拥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和思想,教育、引导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勇、天下为公、民贵君轻等,尤其是邦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弱胜强的主张,以和为贵的社会文化等,都是华夏儿女的代代传承与发展的宝贵财富。
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努力奋斗、伟大斗争的结果,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和高尚品质的结晶,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走群众路线、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等。它象征着执着的精神追求、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革命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源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在它的引领下不断地向前发展。“革命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成果,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得以传承的结果,既继承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也积极吸收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各种先进思想。它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夙愿,象征着中国文化活力,继承了中国古代圣贤的美好愿景,教育、引导着当今时代的每个人。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与具有宝贵价值的革命文化是息息相关,正是有了革命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水之源木之本。
(二)二者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革命文化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共产党人凭借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冲锋陷阵的革命勇气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没有革命时期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就没有今天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的革命文化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接力奋斗、共同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爱国奋斗,让国家“富强”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追求目标,让人民“民主”更具广泛性和真实性,让“文明”之香弥漫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让“和谐”之美遍布整个中国大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革命文化蕴含“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所以叶茂,是因为根深。革命文化是“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正是深深植根于革命文化中,才得以发芽、开花和结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三座大山压迫,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没有自由,但人民向往“自由”;百姓受到各种各样不平等的待遇,人民追求“平等”;处处存在着不公正,人民渴望“公正”;“人治”普遍存在,所以人民希望“法治”,这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奋斗的目标。毛泽东曾经审时度势,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在这样的奋斗目标的引领下,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爱国奋斗精神孕育而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因为这些精神也显得更加明亮而清晰,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正是因为革命文化中的相关内涵而愈发显得有根基、有底气。而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社会层面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是新时代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革命文化厚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革命文化蕴含着广如大海的爱国情怀,蕴含着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蕴含着说一不二的诚信品质,蕴含着亲和友好的友善气度。正如我们所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所形成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让后人永远把五四运动中的先进分子所体现的爱国行为珍藏在脑海中,而且他们有着尽职尽责的“敬业”品质,有着崇高的“诚信”品质,有着谦恭爱人的“友善”精神,使后人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更加推崇和敬仰。而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之所以能够让人感受到“爱国”力量的鼓舞,敬业精神的激励,诚信品质的鞭挞,友善品格的感召,甚至让人们为其香气而陶醉,正是革命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强大文化根基。无数革命先辈所表现出来的极具征服力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行动,崇高敬业、诚信、友善精神品质深深地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三、革命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一)抓“理论灌输”,以系统性的革命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知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进步发展的继承者和接力奋斗者,其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强化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革命文化因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素材、独特的感召力,成为促进大学生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切入点,营造良好的革命文化学习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只有在良好的革命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认真地体会、领悟革命文化所蕴含的道德基因和价值诉求,才能对革命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引起与核心价值观的共鸣,进而更好地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革命文化中的革命理论、道路、精神、历史等教育内容,切实把革命文化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心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文化滋养。二是高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革命文化素养。“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的主体是教育者,教育者的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程度,提高高校教师革命文化素养,才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三是高校要广泛开展革命文化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是“理论灌输”的重要途径,学术讲座是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活动。通过专家学者的讲授,大学生对革命文化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理解和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接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四是着重营造一种良好的革命文化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引起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革命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之中,学生能够自觉的学习、领悟革命文化,进行自我“理论灌输”。
(二)抓“学生心理”,以创新性发展的革命文化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革命文化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革命文化应该被注入时代元素,创新性发展。而这样的创新性发展只有基于新的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才能使革命文化深受大学生喜欢,大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在革命文化的影响下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接受程度。一方面,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创新发展革命文化内容。革命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它是无数英雄烈士前赴后继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造的光辉历史和胜利奇迹。大学生朝气蓬勃,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着无限兴趣和好奇,随着时代的发展,革命文化内容也应该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文化。我们必须对革命文化内容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革命文化以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突出时代主题,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引起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共鸣,从而提高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创新革命文化教育形式。革命文化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以怎样的形式在学生中展现革命文化,直接关系到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为使革命文化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革命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更加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形式多样的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革命文化都可以采用,大型的革命文物展览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丰富的革命文物之中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深受感悟和启迪;革命文化舞台剧表演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塑造各种英雄人物,体会革命人物的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精神和革命时期的艰难岁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教育更加具有新颖性、创新性、时代性,通过喜闻乐见网络文化开展宣传教育,提升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三)抓“实践活动”,以生动性的革命文化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知行合一、贵在行动,要尊重实践、不断实践、坚持实践……”[5]革命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相关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和活泼性等特点,大学生通过参加与革命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反认识也取决于实践,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认识。一方面,组织革命文化基地参观调研活动。革命文化基地是很具有教育价值的场所,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去革命文化基地调研,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加深切感受到革命文化基地的魅力、历史的厚重感,深刻体会到无数仁人志士的那种伟大精神,清醒认识到自己在新时代应该肩负的责任使命和付出的努力奋斗。组织革命文化基地参观调研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一定要保证这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方式方法精心策划,活动之前要让同学们了解参观调研革命文化基地的相关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组织活动过程,活动过后让同学们交流心得体会、写观后感等,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理解活动的真正意义。这种革命文化基地调研活动使学生无形之中深受革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组织大学生志愿活动。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蕴含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高尚品质,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革命文化传达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不仅能够体会到无数前辈的默默耕耘和慷慨奉献的精神,更能够明白这样的精神在自己身上也应该表现出来,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更加明白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学生更加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知行合一、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四)抓“党建工作”,以感召性的革命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学生党组织作为高校中的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利用革命文化其丰富的科学内涵、独特的感召力、以及容易同大学生思想和情感上产生的共鸣的优势,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方面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借助革命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谱写的壮丽史诗、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感悟革命先辈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人格魅力。在革命文化的引导下,吸收革命文化中的丰富营养,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自觉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并在实践中提升党性修养,不断加强大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普通同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组织基础和榜样力量。另一方面,要依靠和借助革命文化所包含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宝贵素材,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党组织中的作用,利用组织生活、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的力度。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革命历史、领悟革命文化、学习榜样事迹,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价值引领,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指导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成才的实践,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