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政党制度与人民政协

2019-02-19陈立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人民政协民主党派

陈立明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济南 251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和特征作了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多党合作独特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新型政党制度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政治纲领。作为共产党人第一个公开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不仅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原理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指导产生了国际工人运动,这一切使得 《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产生的标志。

首先,政党是阶级对立的产物。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出发,科学阐明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性的作用,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然而,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资本运动使得资产阶级走向历史的反面。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他们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组织成为政党,从而使得两大阶级的斗争和对抗日益具有阶级对立的性质。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其次,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因此,共产党人要冲破旧的思想牢笼的束缚,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建立现代国家即自由人的联合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上升为统治阶级后,要尽可能快地提升生产力,通过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加强新社会建设。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由主要承担政治统治的职能发展为主要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从而越来越具有公共性。当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管理成为国家主要职能,“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

第四,共产党人要争取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全世界民主政党的团结。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着未来。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也就是争取和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全球化和现代世界体系创建的意义,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按照自己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出现了统一的民族和民族国家。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历史的发展,主导全球化和现代世界体系的力量,也由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逐渐过渡为社会主义和非西方的力量。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建立在极为广阔的现代世界体系基础之上。

二、深刻认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优势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斗争中,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经过70年来的实践和发展,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阶级基础、政党结构、政治功能等方面,发展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阶级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从政党的性质和所联系代表的社会阶级基础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在成员发展、组织发展方面,具有延续已久、相对明确的范围。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主要是分布于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群体中,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目前,中共各级组织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统一战线工作对象,建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机构和组织,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培训工作。各级政协也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积极作用,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一种一体多元、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特征,就是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较早确定下来的两项基本职能,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之中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项重要原则确定下来,政协协商和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逐渐明确。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采取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等结构形式。我国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也实行过多党制等政党制度。两党制和多党制等政党制度形式,主要在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这些国家的政党分为执政党和在野党,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各自的阶级和政党利益互相攻击,政党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台执政。因此,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根本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不同政党集团很难形成共识,这些国家的政党的政治纲领也往往为了组阁和执政故意讨好选民,很难提出战略性的长远政策。

(三)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科学民主决策

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曾经说过,要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政治优势的集中表现。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不是在野党、反对党,而是在国家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中同中共密切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坚持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参加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渠道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这样,保证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广泛集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旧式政党制度,是一种分散的、相互制约的政党制度。西方政党和政党制度,由于他们代表不同的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在决策时互相掣肘,特别在重大关键问题决策时,经常会因为讨价还价、分赃不均导致久议不决,难以形成决策,甚至撕裂社会,导致族群冲突和对立。由于西方一些国家的政治体制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约的体制,议会、政党与选举构成现代议会民主的基本框架,近年来,在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高涨的背景下,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大选中出现了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美国更是首次出现两党候选人势均力敌、民主党不承认大选结果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旧式政党制度并非田园牧歌式的美好,也不是人类唯一的政党政治模式。

(四)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为全球化和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的方案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秉持 “天下为公”的理念,各政党之间超越了狭隘的政党利益,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秉持 “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理念,各政党之间互相尊重差异,中国共产党将尊重、照顾同盟者的利益,作为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分别赋予其不同的内涵,不仅尊重照顾同盟者在物质上的利益,而且尊重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在新时代,我们党更是将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作为统一战线的工作方针,统一战线的范围不断扩大,团结的面越来越广,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

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常态,政党作为政治参与的工具,一端连接着公共权力,一端连接着社会公众。衡量政党政治有效性的重要尺度,是看政党政治能否高效运转,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或者按照政治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将来自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变为公共政策,实现政治系统的有效输入与输出。如果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进行比较,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以来在应对难民危机、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等全球问题方面,中国政府所进行的有效治理和政党政治模式,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国家包括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普遍出现了治理失灵,自由主义不再是唯一有效的治理模式。人们普遍认为,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现代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将不再由西方主导和制定,随着中国等非西方力量在世界上崛起,将出现一种非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为全球化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需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的作用,不断丰富政治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和完善政党协商的体制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

(一)丰富政治协商的内容和形式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协商包括政协协商和政党协商。政协协商是一种高层次的政治协商,它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的基础之上。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逐渐嵌入国家治理体系,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从政治协商产生协商政治,这是协商民主发展的逻辑。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保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一体多元结构。协商民主的发展,是包含着民主的价值、制度与程序的有机统一。协商政治不是要把民主的建设与发展限定为协商民主,而是要通过发展协商民主来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在中国政治协商的战略资源中,最具战略性的资源就是存在于新型政党制度之中的政治协商资源。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既是一种基本制度体系,也是一种国家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从而构成政治生活和政治系统的常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带来政治协商形态的重大变化,政治协商直接面对的不仅是传统的政治和统一战线领域,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也成为政治协商的重要内容,政治协商渗透到政治社会生活的过程和制度结构之中,直接影响到政治系统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和结果。

(二)健全政党协商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制定了 《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对指导政党协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政党协商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努力。民主党派在提高政党协商水平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但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首要责任。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更加需要听取来自民主党派的声音,应该虚怀若谷、集思广益。首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协商环境,鼓励不同意见交流和讨论,真正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氛围。要为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履职尽责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条件,帮助他们了解有关情况,支持民主党派搞好调查研究。要完善政党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知情和反馈机制,增加讨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对于民主党派来说,要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担负起政党协商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的政治责任。

(三)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需要丰富和完善政协协商的价值结构、制度结构、程序结构,不断开发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功能。

一是价值结构。协商民主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基础上运行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人民民主的价值结构具体体现为: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上,应坚持以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宪法至上原则;政治平等原则;程序民主原则;理性表达原则;保护弱者原则,等等。

二是制度结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应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同坚持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下,根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考虑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府过程中党委、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军队以及社会组织等系统的相互衔接,不断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结构,建立政党与社会、国家与社会以及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通过制度化的协商机制,实现协商、合作与整合,更好发挥政协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程序结构。人民民主的议事,不在事后的选举和表决,而在于事先的协商和交流,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核心要义。协商政治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则与程序,从而确保协商民主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些规则和程序,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对政党关系、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一般关系的调节和约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协商民主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人民政协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再议民主党派的界别趋同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