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深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02-19武侯区人社局
在新形势下,成都市武侯区立足实际,就提升就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人社系统着力深化全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研辖区企业用工概况,并立足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
深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一是建设标准化平台,提升就业服务经办能力。武侯区聚焦标准化“三级”就业平台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配齐统一系统、业务设备、标识标牌等各类便民设施。截至目前,全区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1个,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6个。二是提供全方位服务,精准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三年来,武侯区共组织开展系列大型专场招聘活动59场,促进就业6000余人,为全区各类用工企业和求职者群体搭建了有效的就业平台,扩大和促进就业工作成效明显。三是聚焦技能型培育,深化武侯人才品牌建设。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健全完善“诸葛人才”系列政策体系,积极实施“武侯区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四是助推高质量发展,浓厚创业就业营商氛围。持续开展失业保险“护航行动”,实现各项就业“惠企政策”宣传全覆盖。按照“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精准服务”标准,完善企业申报台帐,实行全程一对一跟踪服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用工难”矛盾突出。当前,青年劳动力就业观念发生根本变化,职业期望值增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基础岗位难以让他们满意。而生产企业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高学历、技能型人才短缺状况更加明显。
二是政策落实不充分。部分企业对现行政策缺少了解和运用的渠道,以至于很多政策红利释放不足,对企业营商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大。同时还存在稳岗补贴申请时限太短,补贴发放手续繁琐,小微企业资格认定标准不确定等问题。
三是就业培训有待升级。企业在岗职工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普遍偏低,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需求。同时,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增加,特别是对当下新经济业态的专业人才技能培训需求激增,但此类新兴工种和专业不在现行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目录中,无法享受相关技能提升性补贴。
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政企协同,优化就业服务。一是建立重点民营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借助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供需资源储备,解决民营企业长期或短期用工难问题。二是开展就业巡回服务系列招聘活动。结合就业形势实际,开展好校园双选、街道专场招聘、网络在线招聘等系列招聘活动。三是大力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用工与求职信息的精准传导匹配。建立准确可靠,实时更新的供求信息数据库,及时采集录入企业岗位信息和求职人员信息,集中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就业信息数据集中共享,全面覆盖。
落实补贴政策,改善营商环境。一是提升补贴政策的便捷性,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微小企业应享尽享优惠政策。二是在狠抓制度建设与日常监管的基础上,依托既有的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资金发放与监管机制,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完成灵活就业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建设,形成覆盖全区灵活就业工作的档案管理信息体系。三是抓牢政策宣传普及。开设政策培训班,举行政策解读会和培训会,建立市民大讲堂,组织工作人员进企业,让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及时得到政策帮扶。
强化就业培训,助推企业发展。一是鼓励在岗职工技能提升性培训。对参加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的企业在岗职工,全额报销其培训费用,大幅减轻企业在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方面的用工成本。二是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充分整合资源,主动对接企业,为企业引进、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搭建平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首席技师工作室,给与补贴的同时鼓励工作室向社会免费开放资源。三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相关文件明确规定若要增加或减少职业资格目录中的工种或专业,须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后按程序包国务院批准。武侯区将紧密关注实际,结合企业需求,积极向上级职业资格鉴定主管部门反映企业相关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