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易班网互动平台

2019-02-19杨青山马云天

社会科学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易班育人大学生

杨青山,马云天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易班网是教育部总结上海经验逐步向全国推广的一项网络创新实践,它将高校的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中,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新媒体新技术的高度融合,激发了其自身全方位育人作用的日益凸显。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易班建设实现全覆盖,有1129 所高校、1000 万大学生进驻易班。[2]可见,易班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然而,易班网的建设,不仅给高校的全方位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易班网探索出新媒体时代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加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需要在推广易班网的过程中时时深入思考,不断进行实践。

一、易班网络互动平台的特征

1.可掌控性:共筑清朗的网络空间

易班的使用群体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并且必须经过校方的实名认证,形成了使用群体的单一、稳定等特点,区别于其它网络社交媒体使用群体的复杂性,从而有利于对易班平台使用群体的管理。易班平台使用群体的特点决定了易班传播信息的纯洁性、可控性等特点,易班是大学生群体使用的相对封闭的网络平台,能够对各种传播信息进行有效地净化和过滤,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形成了思想相对纯净的网络社区,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易班平台传播信息的管理权、主导权、话语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教育者的手中,形成了可掌控的教育管理局面,为全方位育人创造了清朗的网络空间。

2.可拓展性:打造综合的服务平台

易班是应用相对全面、思想相对纯净的网络社区,是集学习、生活、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社区。易班平台不仅仅是将文字性的内容“搬”到网络上,同时也实现了文字内容的图片化、语音化、视频化,将文字性的内容转换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易图看懂、微视频、微动漫等,营造出图文并茂、声影同现的场景,实现了教育、服务的形象化、精准化;易班网集成了包括微博、微信、手机APP 等在内的等众多功能,几乎可以覆盖大学生在校的基本需要,实现了大学生在易班平台上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易班和其它教育网站实现一键互通,广西的易班网实现了和广西大学生在线、广西漓江学堂等平台的互通。实现了易班平台的有效拓展,充实了全方位育人的易班服务平台。

3.易共享性:搭建丰富的资源高地

易班是一个以高校师生实名制使用的网络虚拟社区,其集合了多种新媒体的应用功能,通过该平台,高校师生可在线互动交流、交换各种信息及资源、上传照片、撰写博客等。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话题、日程表等特色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学校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和需要开发易班轻应用,让学生在易班上实现学习、生活、娱乐等;校际之间,各高校依托自己得天独厚的教育科研资源,实施校际间学科特色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开发的“三知一青”(知心、知恩、知行、青马营)四个特色“轻应用”在全区高校进行推广,实现了全区高校轻应用的共享,为构建全面育人新模式搭建了丰富的资源高地。

二、易班网络互动平台对全方位育人的影响

1.易班网络互动平台给全方位育人带来的机遇

响应新时代号召,为全方位育人提供新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3]借用易班平台进行全方位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响应新时代号召,对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最好应用。事实上,易班平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社区,正在乘势而行,抢抓新时代发展机遇,网络平台传播内容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强调新时代的鲜明主题,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进行显性教育;积极融入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实现教育内容的软传播,适时进行隐性教育。网络平台传播形式不断进行创新,易班平台的热门话题、热门活动融合了大量的新时代“元素”,增添了丰富的新时代“气息”。易班推出了“点赞十九大,加油新时代”、“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网络文化主题活动,年活动量达到5000+场次,参与人数达1000000+人次;易班承办的CCF 全国青年大数据创新大赛,吸引了1438 支参赛队伍参赛,提交作品高达5647 个,参赛人数近6000 人。[4]易班网增强了全方位育人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教育的寓教于乐、润育无声。易班平台可掌控性的特征促使易班网络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教育者的手中,易班网实现了拥抱新时代,为全方位育人提供了新契机。

切合新媒体特点,为全方位育人提供新路径。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走进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了以“短小精炼”为信息传播特征的“微时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已经习惯并擅长通过网络获取资源、分享信息、沟通情感和表达诉求。这种“碎片化”思维逐渐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时候,旨在为大学师生构建一个相对纯净网络环境的易班网应运而生。易班网一直在不断地最大限度的融合新媒体的优点,不断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易班平台上,使用者可以平等对话、适时互动,任何注册者都可以在平台上畅所欲言,任何发言都有可能成为易班用户关注的焦点,使用主体实现了平等对话;传播内容不再拘泥于宏大叙事,碎片化、形象化的内容反而更加朴实无华、接地气;传播形式不再局限于文字表述,各式各样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层出不穷,各高校创作的独具易班特色的“易班体”竞相迸发,鲍德里亚所描述的“拟像社会”已经呈现,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具吸引力。如易班网主办的以“唱响青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好声音”大赛,在第一届“校园好声音”大赛450 万人次参与,3 亿次网络传播的良好基础上,第二届达到31 个省市的517 所高校学生参加,累计收到音乐作品20634 首,其中原创歌曲414 首,网络投票超过800 万人次,微博微信传播5 亿次,总决赛优酷网络直播累计收视超过336 万人次,近1000 首大学生原创歌曲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海洋注入了一股清泉。[4]新媒体时代,不断发展和创新地易班网愈加吸引当代大学生的“眼球”,迎合当代大学生的“胃口”,为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模式开辟了新路径。

遵循“三大规律”,为全方位育人提供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易班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以“三大规律”为指导,以“实现教育的梦想”为核心理念,着力打造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线上“主阵地”和线下“好帮手”,多角度、全方位地优化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易班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贯穿始终;借助网络载体的优势和特点,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更好地推进育人工作;不断以探索、研究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为重要基准,最大限度的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易班平台的构建成为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聚集地,实现了班级内部、校际之间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正在逐步打造成为能服务于大学生成长且具有较强用户“粘性”的网络互动社区,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纯净的网络空间。易班的核心理念及其易共享的特征,为全方位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理念。

2.易班网络互动平台给全方位育人带来的挑战

高校师生的参与度不高。易班平台的全方位育人效果如何,依赖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和大学生的接受程度。面对网络大潮,如何打造一套既能适应科技发展又能满足学生需要的“育人经”,这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环顾教育实践的现实,仍有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即使应用网络也比较单调,面对易班平台同样呈现的是使用率有待提高,未能将易班平台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易班平台的教学化、课堂化、办公化仍有困难。网络环境区别于实践活动,使用易班平台的大学生具有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双主体”特征,即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被赋予了受教育主体的身份;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角色。易班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的发挥创造了空间。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生活被各种社交媒体“包裹”着,有限的时间不断地被分割,势必影响其对易班的使用,事实的确如此,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社交媒体与易班做选择时,更妥协于对社交媒体的运用。调查发现,82%的学生使用微信的频度为每天至少一次,而对于易班,85%的学生只是想起来偶尔上一下。[5]高校师生习惯了对各种商业社交媒体的使用,再加上易班系统仍在不断完善中,致使其对易班平台的参与度、体验度、认同感和接纳度处于“低档”阶段。

教育内容的原创性不足。易班网作用的发挥,教育内容是关键。然而,易班网的建设未能完全实现“内容为王”的具体要求。易班是“实现教育的梦想”的地方,其推广建设的主导力量、背景、机制等决定了与商业网站、社交媒体的不同,易班网没有专业的写手、团队,在内容创作上对于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心理稍显欠缺,内容的来源渠道多而稍显凌乱,未能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内容,不能充分保证网站内容的原创性。易班网的内容创作呈现出“搬运工”的工作模式,将其它网站上的内容进行标注转载,或将转载的内容进行“粗加工”,这些只是变换了一下形式,相同的教育内容可能同时在多个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出现,给用户阅读、浏览留有可选择性的余地和空间,而易班的使用模式、登录方式相比于商业网站又形成了一道用户截留的屏障,使得易班网的使用“粘度”大打折扣。易班网如何保持传播内容的新鲜度和独特性,保证内容的质量,形成常态化的更新机制一直处于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且无法完全满足用户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获取需求。因此,易班平台的内容单调、缺乏原创性、缺乏新鲜感等势必影响全面育人工作的开展与实践。

易班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易班网是在教育部的主导下开始试点推广的网络教育平台,其建设和发展相比于其它网站、媒体有独特的政策、资金、技术等优势,事实上面对“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推广建设易班,使用者却自我构筑起隔离带,形成“拒之门外”的使用心理,使优势变成了易班网发展的障碍。易班网在试点地区分批次进行建设,前期的建设推广机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完善,后续的相关内容创作、队伍建设、技术研发、运营推广以及数据分析等机制尚且不够健全,如何建立从第一课堂的教师、教学资源,到第二课堂的线上线下活动互动,再到行政办公三个维度全方位育人运行机制、模式,建立怎样的相关保障机制仍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易班网的“粘度”,最终高效地实现教育目的,而现有的运行考核机制距离这个目标仍有差距,因此,这些的不健全、不完善对于易班网络互动平台的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基于易班网络互动平台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构建

1.以“三个贴近”为目标,遵循共同规律

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大学时代是学生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借助易班平台实现全方位育人新模式的构建,必须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创造性的进行易班网的建设,优化网络版块设计,将焦点新闻、热门话题置于最醒目的位置,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打造易班网络课堂学习的系列资源,形成学生第一课堂学习的有效互补;实现易班网与其它校园网的融合或一键互通,方便学生查询成绩、借阅图书等;拓展收费增值服务,集合充值缴费、订水订餐等生活服务。努力做到集学生日常管理、学业教育、职业规划和生活娱乐于一体的全覆盖,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全融合。[6]将易班网逐步打造成全方位育人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贴近大学生成长的时代特点。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网络交织的空间里,其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形成了传播主体平等化、大众化,传播内容碎片化、形象化,传播形式多样化、虚拟化等特点,因此借助易班平台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模式,必须贴近大学生成长的时代特点。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完善易班网的各项功能,实现易班网的与时俱进,突破易班网的交流壁垒,深度优化易班网的互动功能,实现线上交流的大众化,如通知公告、召开班会等;迎合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特点,创作和传播图文并茂、音影同现的“易”文“易”事,实现随风入校、润育无声,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易班网开发的轻应用“微风校园”(2015年全国十佳轻应用)、“微风播放器”等;易图看懂、微话题、微视频及各种轻应用层出不穷、“竞相绽放”,如“同门会”、“微电影展播”和“助班的奋斗”等,目前易班网上有8000+项全国师生自主研发的特色轻应用,最大限度的贴近大学生成长的时代特点,提高易班平台的用户“粘度”。

贴近大学生触网的心理和习惯。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新青年,对网络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可以说对网络是“无师自通”,所以运用易班平台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模式,必须贴近大学生触网的心理和习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打造易班网上精神家园,不断刷新学生在易班网上的存在感,抓住学生的触网心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整合学生乐于浏览的内容,结合隐性教育的特点,实现教育思想的有效传播;不断进行换位思考,研究学生的触网习惯,像各种手机APP 一样,随时或定期对易班网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进行升级更新,提高学生对易班网的使用频率,尽可能多的满足学生探索和求知的心理。只有贴近大学生触网的心理和习惯,使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层次上感受到被充分尊重,获得感得到明显增强,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将明显提高。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以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以“三级平台”为载体,融合学校特色

依托易班网的校级平台,搭建校际互动的桥梁。校级平台是推动易班网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主战场”,建议由各高校党委牵头,加强顶层设计,学工、团委、宣传、教务等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举全校之力建设易班平台。易班网的校级平台统领学校易班网的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各项工作,需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打造凸显学校特色的易班平台,形成极具标志性的易班工作亮点;需借助学校的学科优势,做大做强易班平台,形成品牌效应,不断地将更多的大学生凝聚到易班网上来,逐渐吸引大学生成为易班的“忠实”用户。各高校间应尊重差异、彰显个性,依托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和已有的网络教育平台,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微风映像”,搭建校际互动的桥梁,实现优势互补和优质资源共享,探索构建校际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开门办易班”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

借助易班网的院级平台,建设主题鲜明的工作站。院级平台是优化易班网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具体“操作者”,建议以学院为单位,依托学院的学科特点和专业集群优势,主攻某一方向,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易班工作站。构建学校“大易班”工作模式,形成“一轴多翼”的阵地联盟平台,需要各个院级平台配合校级平台打好“组合拳”,各个学院要借助已有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培养一支师生共聚的易班工作队伍,为易班内容创作、轻应用开发、微活动发起、微话题创建等提供更好的保障。例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创建了“思政课网络推广中心”,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安全学院创建了“微风校园运营中心”,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了“大学生主题活动推广中心”等,各学院平台依托学科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形成了主题鲜明的易班工作站。

凭借易班网的班级平台,设置有专业特色的群组。班级平台是丰富易班网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具体“践行者”,建议打造班级互动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凭借班级平台设置群组是易班网的最主要功能,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群组,如学生会、党(团)支部等。让每个实名注册的师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组织”,并成为这个“组织”管理和建设的参与者。班级群组具有日常工作管理功能和信息存储功能等,同时建议将班级群组打造成大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圈”、“朋友圈”,积极将大学生刷易班建设成校园生活常态,培育大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坚持将易班平台交到学生手中,从学生的视角去创作和表达,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凭借本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实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形成独具特色的易班网基本组成“元素”。

3.以“三个结合”为方法,凸显主要阵地

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马克思曾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7]实施全方位育人需要抓好教育,课上教育是关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课下教育是课上教育的有效补充,没有课下教育的课上教育是不完美的。传道受业解惑的主渠道在课上(课堂),是学生领会知识内涵、掌握技巧本领、明确做人道理的重要获取地,全方位育人必须用好课上教育这个主渠道;课下教育是课上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如第二课堂等,让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获得发展和提升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因此,探索全方位育人新模式必须将课上教育和课下教育相结合,实现课上课下教育全覆盖,以求达到课上教育充实高效,课下教育丰富多彩,形成课上课下的良性循环,实现“一显一隐”的易班教育功效。

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网络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传播媒介的大发展,各种社交媒体纷至沓来,与此同时,相对纯净的易班网诞生。借助易班网探索全方位育人新模式,需要充分利用易班的在线互动交流、交换资源、上传照片、撰写博客等功能,实现用户间的交流互动;利用优质视频教育资源,如拥有600+所高校、参与学员3000000+人次、视频课程10000+门的MOOC 平台,实现移动学习;充分运用易班原创作品进行线上教育,打造系列特色教育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全方位育人模式。易班区别于其他社交网络的优势在于现实生活中用户的真实身份差距较小,便于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增进用户间的情感。[8]通过线上活动的开展加强用户间的联系,转而通过线下活动增强用户间的人际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即形成了“线上交心线下服务”的长效机制,如易班达人秀、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积极将正向的价值取向、精神内涵等多种信息的线下活动进行多媒体整合、包装,然后通过易班平台发布、传播到每一位大学生,形成“线下活动线上传播”的局面。线上线下活动增强了用户对易班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也加强了用户对易班的忠诚度,凸显了易班网络阵地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自己的网络教育阵地,易班网的诞生就是最好的实践。易班网是在教育部的主导下开始进行试点建设,这为易班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各高校要充分借助行政手段推广建设易班网,通过内容创作、技术创新发挥易班网的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全方位育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同时也是专业课教育的任务,需要所有专业课程通力合作。借助易班网开发网络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发挥专业课教育的优势,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隐性育人功能,尽展育人风采,如国内易班共建高校打造的“易班学院”。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紧扣其“一显一隐”的主要阵地,进而形成立体化、多维度、全方位的网络育人空间,有效推进网络立德树人工作。

猜你喜欢

易班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完善“易班”建设探析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