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尖村: 长在深山人未识
2019-02-19王强
文_王强
1
桃花尖村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西南,距乡政府约7公里。这里山清水秀、古树名木众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传说众多,传奇故事源远流长。
这里有座钟台山,海拔561米,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1.8公里,占地1.98平方公里。山虽不大,却是一峰突起,气势雄伟。清同治五年《咸宁县志》载,山顶呈椭圆形,“有石台、石钟,钟时自鸣”,故名。相传,古时钟台山山腰以上种满桃树,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粉红。山腰下的苍松、翠竹一片青黛,既像花蕾的花托,又像桃树上茂密的枝叶,把粉红的花瓣烘托得格外鲜艳夺目。山脚下那一道道的山梁既像花蕾的花柄,又像一根根将桃枝、桃叶、桃花撑起的树干。从不同方位远望钟台山,钟台山既像一枚花蕾,又像一枝盛开着桃花的桃枝。故其主峰又称之为桃花尖。后来这里有了村庄,也以此为名叫桃花尖村。尽管村组变化合并,桃花尖村的名字始终延用。
2
从大幕乡到桃花尖,首先要经过桃花尖村八组章尤,这里有被当地村民称作“夫妻树”的两棵千年红豆杉。所有来过这里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钟台山东南坡的山腰上有一石灰岩溶洞,因地处桃花尖而得名桃花洞。桃花洞巨石嵯峨,洞口呈三角形,高4米,底部宽2.5米,深12米。洞内钟乳倒悬,洞腰有一“仙人灶”,洞底有一巨石如台、如凳。由于修路等原因,洞口已被黄土全部掩埋,若不是随行的大幕乡沈部长告之,我们这些外人即便到了这里,也完全没办法找出曾经桃花洞的踪影。唯有洞口的一块石头,因为十分独特,才能让曾经来过这里的人们记住它,石头下面即是传说中的桃花洞洞口。
在这荒凉的山野,钟台山几乎默默无闻,然而千年之前,它却与唐代大名鼎鼎的李善、李邕父子联在一起。据说,李邕六七岁时,李善带着他回到祖居的江夏,看中了远离尘嚣环境清幽桃花流水的钟台山。于是,在李善的指导下,李邕在这里开始了为期四五年的苦读。《太平寰宇记》载:“钟台山,上有桃花洞,即李邕读书处,石室见存。顶有石台,台上有钟,时或见鸣。”《湖广武昌府志》也说,钟台山“旧有修静寺,李北海读书其中”。
在山的东北面山窝有一泉眼,名曰“桃花泉”。“泉水甘洁,里人用以造茶,曰:‘桃花绝品’”(见清光绪八年《咸宁县志》载)。桃花泉就是从这里涌出,虽然水量不大,但是长年不断。泉水清澈、甘冽,冬温夏凉。
如今修静寺虽然已不是原样,桃花洞也已埋没,读书台无法目睹,但是关于李邕父子的记载还在。相信随着大幕山旅游快速发展,游客来到钟台山,不仅能观赏钟台山、桃花泉的美景,听到桃花洞的美丽传说,还能想起那千百年前钟罄悠悠、书声琅琅的情景,能感受到李善和李邕这两位咸宁历史文化名人的风貌。
3
离开桃花尖来到七组菖蒲塘。菖蒲塘在桃花尖的东边,是咸安区海拔最高自然村湾,平均海拔在500米。菖蒲塘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该村有小溪穿村而过,以前村中有一水塘,水塘的四周长满很多菖蒲,菖蒲可入药,故名菖蒲塘。
这里是革命火种的发源地,诞生了咸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鄂东南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是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这里众山叠翠,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这里成为革命的热土。1932年,中共咸宁县委在大幕乡桃花尖菖蒲塘湾成立了咸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同年4月,咸宁县苏维埃政府轰轰烈烈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为咸宁革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六军、红三师也曾来这里修整“充电”,带动这里的人民开展武装斗争。
由于这里地理位置险要,山高路远,进可攻,退可守,群众基础好,适宜开展革命武装斗争。1938年4月,鄂南地区许多党组织和人民武装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破坏,时任湖北省委委员的何功伟,受党的派遣回到鄂南,重建党的各级党组织和开辟鄂南革命根据地。他选择在大幕桃花尖菖蒲塘成立中共鄂南特委,从此,这里便成了鄂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首脑”机关。
当年咸宁县委和鄂南特委就在老屋里办公。老屋门口正上方写着四个字——“簾織振绪”。“簾織”为帘织的繁体字,应该读为“绪振织帘”,据说“绪振织帘”匾额为光绪年间所写。“织帘”一词应该来源“织帘先生”——沈驎士。这家的主人也姓沈,而且这个湾子里的人大多数都姓沈,不知道与“织帘先生”沈驎士是否有关。从门口牌匾的字来说,应该是有关系。可惜村里年龄大的老人已经不多了,年轻人更没有几个能说的清楚这个门牌的来历。
4
离开菖蒲堂去往六组塘岭。塘岭在桃花尖南部,是山坳里的村湾。这里曾经是塘岭人民公社所在地。当年公社时修建的两层楼房,目前基本维持原样,只是年久失修,已基本上成为了危房。湾内老屋间的石板路,依然可以让人感觉到当年的繁华。这里有一处古井,由三个部分构成,即饮水井、洗菜井、洗衣井。各井功能明确,乡亲们自觉照办。饮水井因为井深,容易发生孩童落井事故,他们就把木条扎成井字格栅栏,固定在井中,以防人员掉入。
桃花尖村以种植红豆杉闻名。如今,拥有红豆杉苗100多万株。下一步,准备对红豆杉进行深加工,除卖苗木外,红豆泡酒、叶子制茶,开发衍生产品。这里还有万亩野樱花,春来灿烂似锦,千百年来自开自落,长在深山人未识。如今交通条件好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进山赏花,却没有给村民带来效益。乡里规划沿进山公路种植万亩油菜,山下发展万亩茶园,山上开发油茶基地。到时候,野樱花白、油菜花黄、茶场绿,还有满山杜鹃花和竹林,大好自然生态,一定会游人如织,带动这里的人们走向富裕生活,一定会使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当地群众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