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的思考

2019-02-19刘靖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核心素养

刘靖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当今信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以此为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实践、探究、合作、操作、反思、评价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经验的整合,注重问题的解决,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集研究性学习、服务学习、操作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为一体,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这些方面都与综合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且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培养。小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开展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尤为重要。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中,而要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彰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活动较为形式化

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使实践活动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他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目标的认知不充分,没有真正理解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而只是把它作为一项简单的活动来实施,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2.2综合实践活动中核心素养渗透不足

随着教育部将综合实践课加入小学教育中的必修课,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但是许多学校都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教师并不能够在施行综合实践活动中,将核心素养充分渗透,特别是对于核心素养中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有的学校春季的实践活动课主题就是“环境”,秋季则为“收获”,活动主题没有创新意识的体现,而且在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开展活动时,受到固定主体的影响,导致活动在最初创意出发点上,就显得千篇一律,不利于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关系认知的形成。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由于教师对活动小组分组不够重视,将学生随机分配成活动小组,导致学生在小组中锻炼不了合作能力。这两个现象的出现就是由于在施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

2.3对学生个性化差异重视不足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但在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不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如常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学生,导致学生不愿意向教师透漏自己真实的想法,使得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很好地发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

3.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选材上,教师要选取社会热点、学科问题,并且要加强社区调查工作,深入挖掘实践活动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发展趋势,逐渐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取优秀的课外素材,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要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和活动资源,从而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充分展现出来。

3.2创新意识的合理引入

创新意识作为核心素养中一个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核心点,被加入越来越多的课程中,对于综合实践课也不例外。对于综合实践课程中创新意识的引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活动主题的创新:创新的活动主题能够调动学生在综合实践课堂上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秋季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周围植物在秋季的变化,并且记录下来,同时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植物标本,鼓励学生调动想象力,积极思考标本怎样与众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会有许多步骤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完成,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习惯的机会。教师可以就一些步骤,让学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积极调动学生的构造力。

3.3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实行讲授制教学,即一股脑地将课本上所学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只重视考试结果,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极其违背科学方法的,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去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将这种能力运用于生活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目标,要求学生在一定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目标的重点是“实践性”,一句话就是“从做中学”。

结束语

对于学生而言,评价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持续进行探究、体验、反思与行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达成平衡,能够有效聚焦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以增进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信心。对于教师而言,评价在于促进教师持续地投入,富有创造性地探究与指导行动;学校也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教师的参与动力,并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宝敏.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18):46-54.

[2]陈永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及策略应对[J].基础教育参考,2017(23).

[3]景小霞.跨界融通:核心素養视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J].中小学管理,2017(1):52-53.

[4]刘莹莉.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及对策[J].湖北教育,2018.

[5]邵春瑾,王林宝.在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7(5).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核心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