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后勤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2-19于志刚孙苗苗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后勤工作对策探讨问题

于志刚 孙苗苗

摘要:我国的民办高校由于投资主体来自民间,且具有一定的盈利目的,所以其后勤工作也体现了不同于公办院校的特色。来到民办高校上学的学生在支付了比公办院校多的学费后,作为“教育消费者”的意识更加强烈。在当前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后勤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后勤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适应民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后勤工作;问题;对策探讨

一、民办高校后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后勤实体追求经济效益超过社会效益。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主要区别在于办学投资的主体不同,所以办学经费来源不同。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和学校对外的一些投资与创收。民办高校实际上是一个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后勤部门在投资兴建食堂、宿舍、校区超市時都是出于营利的目的,大多不是从方便师生学习和生活的角度出发。

(二)管理重于服务和育人。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的后勤部门都是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后勤保障。高质量的后勤服务,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它的管理功能,很容易淡化后勤的服务、育人功能,使整个后勤工作变为一种单纯的管理和经济活动。管理和服务的区别不仅仅是字词上的变化,其中体现出的理念是大不相同的。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民办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与公办高校在工作性质、管辖范围、管理内容和服务对象等都是相同的,但从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后勤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略显逊色。大多数民办高校缺乏一套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如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岗位操作流程等不明确,由于缺乏“规定动作”的指导和约束,导致后勤人员服务行为随意性大,服务标准模糊,即该做什么不清楚,做到什么程度不清楚,做好做坏也没有什么说法。

(四)后勤工作者的素质不高。后勤工作者(包括宿管员、炊事员、服务员、园林工、清洁工等)有着“三不”现象,即:“文化层次不高”、“技术力量不强”、“职业道德修养不厚”,做不到以校为家,真心真意的做好这份工作,并且人员流动性大。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针对民办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健全后勤管理机制、加强后勤服务管理、提高后勤人员素质、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改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一)健全后勤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后勤管理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合理设置后勤机构,根据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建立业务明确的机构组织,并对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清晰的划分,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优化领导班子,后勤管理工作种类十分复杂,单一专业的领导人才难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这就需要集合熟悉后勤各项业务的人才,各个领导取长补短,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三是完善监督审查机制,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加强对后勤各项工作,例如学生的住宿和饮食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并进行及时反馈,以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整改。同时,后勤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树立育人理念,围绕教学中心开展服务保障工作,根据教学、科研和师生的需要,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

(二)提高后勤人员素质。在科技快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后勤管理需要专业技术水平更高的人员,而部分民办高校现有人员缺乏后期的培训和教育,在技术水平方面较为欠缺。要提高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在后勤人员招聘的过程中,学校相关部门要进行严格把关,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选择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的人员担当后勤工作,避免徇私舞弊、滥竽充数的问题发生,特别是避免民办高校特有的裙带关系人员进入专业队伍,外行领导内行,从根本上保障后勤队伍的素质。其次,学校要定期组织专业的后勤管理知识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可以采用脱产培训、在岗培训等方式,对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员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并结合岗位需求和个人专长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从整体上提升后勤队伍的业务能力。此外,后勤管理部门还要完善考评机制,对后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公平、合理的考核,并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时代,高校后勤工作必须因势利导,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后勤工作,实现后勤管理、检索、利用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加速后勤信息化建设。一是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同时,建立后勤信息数据库,以方便利用传输和联网,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密集存贮和快速检索功能。二是高校后勤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新的管理模式在后勤工作中的应用,推进后勤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建设高性能的后勤信息网络,加快后勤信息加工处理的现代化步伐。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为提升综合竞争力,高等院校必须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提升知名度。高校后勤管理是完善高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团队素质等方面加强管理,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后勤服务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全宏.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7)

[2]李相佑,杜峰.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

[3]邓佳玉,孟庆毅,崔柳,王嘉麟,王海博.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分析[J].居业,2017(12).

[4]王语砚.高校物业管理模式及趋势分析——以扬州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

作者简介:于志刚(1982—),男,烟台南山学院后勤管理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后勤工作对策探讨问题
基于模块化管理模式下后勤工作的创新
当前形势下做好基层人民银行后勤工作几点思考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后勤科学发展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关于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