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9-02-19祁飞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祁飞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文章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当前,湖南文理学院正在向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但是由于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的业务能力、专业实践及创新思维等的训练,导致毕业生很难符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目的。基于上述考虑,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及内容与外贸企业需求有差距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理论型课程偏多,应用型课程偏少。理论够用、突显应用性才能更好地彰显专业特色。近年来,专业课程设置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调整了部分理论性特别强的课程,加入了报关、报检、单证等应用型课程,但后续还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应用型课程的比例,其次,专业教材建设力度远远不够,教材内容与研究型大学相似,理论性太强,没有突出应用型创新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同时,由于开设的部分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跟企业实际人才的要求不吻合,导致人才供给与外贸岗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出现外贸公司招聘不到合适的外贸毕业生,毕业生也找不到适合的外贸岗位的两难问题。

2.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作为提高学生外贸技能的重要手段,实训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利用起来方能培养出合格的外贸毕业生。目前,学院也非常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校内实训室正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也购买了相关的实训软件,基本满足日常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需要;但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学生参与外贸企业项目的机会不多,实践教学大部分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一般只能进行模拟实训,跟外贸企业的实际操作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导致毕业后还需企业培训一段时间后方能适应工作岗位,就业竞争力不强。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当前国际贸易专业的师资结构需要再作优化,教师队伍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梯度结构,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科带头人主要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领域,教学方面的投入则相对较少。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实践技能相对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幅度提升。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数不少的教师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学生被动式地听讲,学习兴趣不高。近些年所倡导的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一些新型教学手段,对教师授课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很难独自完成。另外,大多数教师都在硕、博士毕业后直接任教高校,缺乏企业任职经历,因而经验不足,缺乏实践技能。可见,要想真正地落实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务之急乃是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案

1.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群

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基础,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科交叉,以实现课程教学计划内在的融通,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再开设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运代理、进出口报关实务等实训课程。同时,围绕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诸如证券投资、跨境电子商务、中国税制、互联网金融实务等交叉课程,促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最终构建多平台、分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的整合。

2.建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

从大一开始,就根据相关教师的研究方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为每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实行学业导师制。教师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指导他们申报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项目,或是吸纳学生加入自己的项目研究。并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组织管理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导师可以对学生开展较为全面的专业指导,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根据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选择高职称、高学历、经验丰富、教科研业绩突出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实行以老带新。定期安排青年教师集中听课、参加教学类竞赛、组织外出培训计划等。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目标和思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教、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被运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4.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在学院层面上与企业展开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评价与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利益保护机制,使企业能受益于校企合作,从而能积极参与;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让企业在人员培训、技術合作、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能够依托学校的资源,享受便利。

参考文献:

[1]姜萱.“跨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风,2018(9):249-250.

[2]倪 琳,陈向阳.“基于CDIO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8(6):132-134.

[3]张 慧.“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8(1):108-110.

猜你喜欢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图片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国贸专业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浅析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