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食品仪器分析检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18刘英何艺何连军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仪器分析气相色谱信息化

刘英 何艺 何连军

摘 要:本文以《食品仪器分析检测技术》课程中“气相色谱法检测蜜饯中甜蜜素的含量”这一教学单元为例,通过对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的分析,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本课程中的应用。通过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仪器分析;气相色谱;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提升。《食品仪器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利用信息化资源,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气相色谱技术中“气相色谱法检测蜜饯中甜蜜素的含量”项目为例,阐述信息化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1 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大二学生,具备仪器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操作技能,喜欢动手实践,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习有帮助,但是学习兴趣弱,态度消极;知难而退,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容易放弃,对技能的学习兴趣相对强,喜欢动手操作;自控力较差,独立学习能力较弱。结合学情分析,对接食品检验员岗位需求,确定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

2)教学重难点。“气相色谱法检测蜜饯中甜蜜素的含量”项目的教学重点是甜蜜素的上机检测,教学难点是谱图分析和结果判定。针对谱图分析难,将谱图分析的理论教学转为线上,与线下实训课程相结合,既易于学生理解,又节约了课堂时间。针对结果判定难,课中利用手机在线查询标准进行结果判定,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策略

针对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通过案例等说明食品检测行业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岗位对食品安全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认同,同时增加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针对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对单项技能操作训练感觉枯燥没有成就感的情况,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完成项目任务,获得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同时充分理解本课程在专业岗位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喜欢动手操作的情况,采用以操作视频指导课堂实训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针对大型精密分析仪器结构复杂、工作原理较为抽象、操作规范性要求高的特点,建立微课、视频、动画、课件等形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时时处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降低学习难度。

针对部分学生克服困难、克服诱惑的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加强学习过程性考核。通过对线上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 教学过程

本课程分为课前知识预习,课上技能训练,课后知识巩固,课外技能拓展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通过本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并说明工作任务、预习内容及预习成果的考核方式。学生进入课程App观看微课,学习理论知识、熟悉仪器操作,查看相关检测标准,可随时通过网络平台或微信小程序课堂派提出问题,教师在线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课堂实施。课堂实施过程安排如下:

随堂考核,预习检查。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随堂考核。首先通过视频分段提问的个别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再同在线测试的整体考核方式相结合,检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

知识总结,提炼重点。教师公布测试答案,提炼出实训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情境导入,提出任务。在情境导入部分,播放央视视频资料,蜜饯供货商生产的风味陈皮甜蜜素检测结果是超标,但是该企业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该产品甜蜜素检测结果是合格的。到底事情的真相如何呢?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后,引出工作任务——蜜饯中甜蜜素的检测。由校合作单位提供蜜饯样品陈皮梅,与学生同步检测甜蜜素含量,并进行结果比对。

首先小组讨论,确定方案。查看甜蜜素检测标准,制定色谱条件优化方案。然后任务拆解,化繁为简。将检测任务拆解成3个子任务,降低任务难度,配合对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任务一、甜蜜素的上机检测。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制定的方案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适合的检测条件。学生利用平台上的视频课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甜蜜素样品和标准溶液的上机检测,并及时记录数据。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看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强调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任务二、甜蜜素检测结果的计算。学生先利用“谱图分析”线上微课对色谱图进行分析,确定甜蜜素的峰面积为两个峰之和,然后一边观看“标准曲线绘制”的微课,一边用色谱软件绘制标准曲线,按照规范要求将检测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上,计算出蜜饯中甜蜜素的含量。任务三、检测结果的判定。利用“食安通食品安全查询平台”查询《蜜饯通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先对陈皮梅进行归类,再根据类别判断蜜饯中的甜蜜素是否超标,并与校企合作单位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对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评分。通过真实任务检测,学生知道了风味陈皮蜜饯检测结果的争议在于产品的分类,所以,综合运用知识和标准,对产品正确归类,对检测结果判定尤为重要。

第三部分,课后巩固。完成教学平台上的单元测试,巩固学习效果。对感兴趣的问题在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讨论区公开提问或微信提问,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解惑。

第四部分,课外技能拓展。课程平台提供仪器维护的微课,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室,学生轮流对仪器进行多方面维护,解决了课时少,仪器维护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

最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过程评价方式,细化考核方案。对于线上考核,首先在平台上发布在线考核标准,根据观看视频时长、笔记上传次数、讨论区发帖情况、在线测试和作业成绩获得线上考核分数;期末笔试考核是以在线考试的方式完成。

4 实施成效

1)教學效果。利用线上线下综合考核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仪器操作技能。食品安全检测大赛名次逐年提升,报考高级化学检验工一次通过率100%。课程资源为解决教学重点提供了技术支撑,难点问题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解决,综合技能有效提升,增强了岗位竞争力。

2)创新之处。(1)克服了大型仪器教学资源不足的困难。微课资源与开放实验室相结合,打破了仪器教学时间的限制,有效增加了学生仪器操作时间,解决了大型仪器台套数不足的问题。(2)与企业实际检测项目同步更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新较快,本次课使用的甜蜜素检测标准就是近年刚更新的,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能够随着标准的变更,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与企业的实际检测项目达到同步更新,满足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波,白慧云,张鑫鑫,等.基于混合式教学和形成性评价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2):44-49.

[2]郭明,夏琪涵,周建钟,等.混合式教学在“仪器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06):32-37.

[3]贾兰,周铎,赵光.基于“互联网+”的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130-132.

作者简介

刘英(1981-),女,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

猜你喜欢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信息化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农田沟渠水中6种有机磷农药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海水中的氟氯烃和六氟化硫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