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自信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
2019-02-18王悦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因时而新。将厚积薄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有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学生文化自信教育。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学生;思政教育
1 高校思政教育涵盖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文化人主要是指,以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存在方式、文化形成的社会环境,来影响和制约人的思维和行为,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言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因时而新。提振大学生文化自信我们有厚积薄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有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养成大学生优秀的品质和德行,有着像“DNA遗传”一样的影响力。特别是儒家文化历经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内心世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当前主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特别是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政治觉悟,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能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可以通过加强文化自信各方面内容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并逐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载了文化自信的价值追求
涵育文化自信主要是要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养成大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行、高尚的爱国情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坚定的政治觉悟、崇高的精神追求等等。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引领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大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对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的作出调整和改变。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和途径,正确认识两者内在的逻辑联动关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发展问题,让两者的优势在适应时代发展中有新的诠释。培养大学生坚定的“四个自信”,增强大学生“四个意识”,帮助大学生深刻领悟四个“正确认识”的具体内容,促使大学生自觉学习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让大学生更有自信、更加自豪的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贡献者。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涵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德,有利于深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以身心愉悦的方式接受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 培养高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
3.1 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制造及思辨性反应能力等。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QQ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微文化背景下所呈现的信息可谓泥沙俱下、瑕瑜俱有。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诈骗、不良借贷、暴力等不良与虚假信息。因此,提升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成为微文化背景下有智慧的媒体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可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日常教育规划并给予相应学时学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辨识、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升其网络媒介素养与理性对待网络的能力。
3.2 创新教育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的体系。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内容形式也不够丰富多样,多局限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与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价值引领,教育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今社会,西方节日与其所承载的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作为追求个性发展的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走在了前沿,对西方节日与文化表现出较强的接受度。部分大学生往往立志做一个浸染着外来文化的国际人,而对自身本土文化通晓甚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进一步完善课程教育内容,以传统文化、岁时节日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行程过程、功能特色及发展演变,通过这种文化自觉来实现对学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同时,更应帮助学生透析西方节日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真正了解理性中西节日文化异同,而不是单纯的把西方节日过成购物节、商业节。这种内涵式拓展,使思想理论课程变得有章可循,有脉客把。大学生在对中西方节日文化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后,不仅提升自身文化自觉,也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牺牲,积极创造、大胆创新,因此才让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又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相信我们的国家、民族会更强大,人民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曾捷.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2]秦慕星.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培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3]王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8.
作者简介
王悦,女,汉族,山东烟台,山东工商学院 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