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扶贫工作中的运用

2019-02-18杨建勋武宝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扶贫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杨建勋 武宝

摘 要:精准扶贫现已进入攻坚期,但扶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给扶贫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笔者认为,扶贫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如理论教育、榜样教育、形象教育、心理教育,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为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扶贫

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在改善贫困农民的物质生活状况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准扶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直接体现,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状,尤其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不当,因此在扶贫过程中造成了不少问题。笔者以凤阳县板桥镇头铺村的扶贫工作经历为依托,探究恰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扶贫工作的帮助。

1 当前扶贫工作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精准扶贫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但与此同时,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凤阳县板桥镇头铺村位于皖东地区,该村常住人口76户,其中贫困户24户(含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和残疾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村中多为老人和留守的青少年儿童。

笔者在头铺村进行扶贫工作期间,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目前农村扶贫工作中“重物质给予,轻精神引导”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扶贫干部只是为了扶贫而扶贫,根本不走进群众,更谈不上精神引领,久而久之使一些贫困户产生了“等靠要”的不良作风,严重偏离了扶贫政策的方向和初心。同时,村里没有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虽然有村支书等党员村干部,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使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没有及时准确的传达给贫困户,甚至造成了部分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一无所知以及误解。另外,一些贫困户思想始终得不到解放,乐于贪图小便宜,懒惰思想泛滥等小农意识泛滥,与“扶贫先扶志”的目标严重偏离。

因此,针对这些在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农村扶贫工作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則必须运用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改变农村扶贫工作的现状,真正达到精准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目的。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扶贫工作中的运用

笔者通过实地扶贫,结合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析和思考,精准扶贫要达到政策的初衷,必须在扶贫工作中恰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理论教育。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扶贫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农村也是贫困户最集中的区域。同时,由于过去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一些群众未接受教育或教育文化水平低以及层次不高是导致贫困的首要原因。

在头铺村的贫困户中,12户属于文盲,7户只有小学文化水平,5户为初中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低以及文化水平不高限制了贫困群众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政治敏感性和对政策的理解,他们极少看得懂时政新闻或从不看时政新闻,不关心国家大事。因此,对于扶贫,不少贫困群众表示“这就是给我们送钱送东西”,严重扭曲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质。

因此,参加扶贫工作的干部,要担负起做好扶贫政策等理论宣传的责任,积极走进贫困群众中,跟群众“聊家常、谈国事”,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真实情况,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用通俗的语言准确向贫困群众讲解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指示,介绍当前扶贫工作的进展。村支书也应积极学习扶贫政策,了解国家时事,当好扶贫思想政治工作的后备力量。

2)榜样教育。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力量来支撑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主席的名言历久弥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振聋发聩。

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应及时宣传脱贫致富的榜样人物或家庭,树立正面的形象。任何一个时代,精神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力量,而榜样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些贫困户之所以一直贫困,懒惰、贪图小便宜,说到底就是缺少榜样的指引,缺少积极的正能量精神。

因此,在扶贫过程中,广大干部要积极宣传典型的榜样人物,搜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脱贫人物或家庭,通过口头或者在村委会的宣传栏中张贴海报的形式向贫困户进行宣传,尤其是“因地制宜”的着重宣传那些跟帮扶贫困群众家庭情况相似的脱贫人物或家庭的案例,从而借助榜样的力量让贫困户激发起学习效仿榜样的精神力量,从而助力脱贫。

3)形象教育。文艺活动一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文艺活动的受众不分文化层次的高低,文艺活动从人民群众生活中来,为人民群众所创造。因此,利用文艺活动作为扶贫工作的形象教育方法,对于贫困户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头铺村为例,县文化局每隔几个月便会进行“优秀电影下乡”活动,免费为村民播放以扶贫为主题的电影,但由于村民以及贫困户多以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为主,青少年儿童对这类电影不感兴趣,老年人看不太懂这类电影,因此产生的作用非常有限。

笔者认为,扶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形象教育如果借助文艺活动来表现,应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这个主题,以话剧、小品、地方戏等所有老百姓都可以看得懂,听的明白的文艺形式来进行,一个优秀的文艺形象或主人公可以被群众所铭记。这就需要广大扶贫工作者要积极开展文艺作品创作,不断创新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树立脱贫致富的人物形象,从而在精神上引导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

4)心理教育。笔者在扶贫过程中发现,部分贫困群众在心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

如头铺村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某,67岁,未婚,无子女,基本上就是“等靠要”的心理状态,不种地,不劳动,不务工,扶贫工作开展以前基本上靠邻居和亲戚接济为生。经过与其进行交流,他认为他无儿无女,没有生活的动力,更没有改变生活现状的必要,“活一天算一天”。

如村里另外一个因残疾致贫的贫困户赵某,56岁,未婚,有一个抱养的女儿,由于双腿行动不便,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和务工,只能靠年迈的父母养活。由于没有劳动能力,曾经受到邻居嘲笑,他自暴自弃,每天饮酒度日,精神萎靡,拒绝与人交流沟通,还有暴力倾向。

正所谓“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不少贫困户所拥有的心理问题需要在扶贫过程中重视起来。上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医疗卫生机构或学校组织一些心理医生或心理教师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让他们在农村开展相关心理讲座,引导贫困户进行心理咨询,对部分贫困户进行心理疏导,了解贫困户致贫的心理原因,对症下药,真正让贫困户在心理上富起来,心理上的富裕最终会带来经济生活上的富裕。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组织一些业余的文化培训活动,尽可能提高一些贫困户的文化水平,拓宽贫困群众的眼界和见识。

3 结语

在扶贫工作中如何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好困难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鉴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稳步推进,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才能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杨建勋(1989-),男,安徽凤阳人,法学硕士,任职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武宝(1988-),男,安徽凤阳人,文学学士,任职于中共凤阳县委党校,扶贫专员,研究方向:党史与党建。

猜你喜欢

扶贫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证监会“扶贫”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