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

2019-02-18马光朝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中职院校应用分析

马光朝

摘 要:在中职教育的众多基础学科中,数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数学能力关系着中职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接收和理解能力。本文通过对数学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现状的分析,介绍了新的教学模式及其作用,并通过教学案例深入的介绍应该如何在中职教育实践中应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希望以此能够提高数学在中职教学中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案导学”模式;数学教学;应用分析;作用

1 “学案导学”教育模式及其作用

“学案导学”模式总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根本,授课教师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教案,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学会所讲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配合的教学理念。鉴于中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缺乏,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能够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各个方面的帮助。首先,符合新的课程改革思想。新课改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在授课中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兴趣和配合性,而“学案导学”正是这种以学生为重点,教师和学生一起协作完成教学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宗旨,符合新课改的实践要求。其次,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全面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案设计和在授课中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对数学课堂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如何去看书,怎样去看书。最后,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在之前的教学中,课堂的重點往往是教师,课堂进度由教师进行主导,忽视了学生的接收程度和理解能力。而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关注的重点是学生,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讨论,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提高教学的作用。

2 “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

2.1 设计学案

在教学实践中把教案精简一下当作学案使用,这是很多教师经常陷入的误区,“学案导学”中的学案,是一种教学方案,是如何教学的纲领,是一种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完成授课的方案,而不是教案的简单压缩,这点需要所有教师需要在根本上进行认识。如何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设计学案时,教师必须思考到以下几个原则:首先,知识问题化原则。对于课堂想要传授的有关知识,不能以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要把知识要点设计成有效的提问,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去想怎样解决问题,去发现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其次,计划性课程安排原则。根据总体教学计划,把授课内容分解成不同的课时,对分解的课时进行学案的设计,这样能够有目的性和时效性的进行教学。再次,方法化原则。“学案导学”的授课方式要通过引导学习的手段,在授课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其可以自行完成预习和复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最后,学生参与原则。目前的中职数学教育课堂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课堂有注意力不集中、说话、睡觉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学生为主的思想出发,科学的设计学案,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一些有吸引力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的主动性,使其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以上是学案设计中的整体原则,这些原则之外,还应该注重学案中具体内容的设计,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实践效果。学案的具体内容应该涵盖以下方面:第一,学习目的。依托于教学大纲设计学案,确定学习的目的和教学中的重点。第二,基础知识。学案的设计不能脱离基础,要包括与课程有关的所有基础知识和定义,并通过选择、填空、图标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整理,使其学习的知识逐渐系统化。第三,例题。例题的分析和验证是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关系着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所以学案中的一定要有经典的例题。关于如何设计经典的例题,就要求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总结各种经验分析各种题型,尤其要注重常见的题型,以此来引导学生读题、解题,养成良好的习惯。第四,加强练习。根据教学的主题安排与基础定义有关的专项试题,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其树立知识点有关的学习结构,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2 学案的执行

学案的执行可以分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及课后。课前,是指上课前的预习,教师为学生确定好预计的课程和主要内容,并指导学生记录下预习中出现理解不清和看不懂的知识,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听讲更有目的性。课前对学案的顺利实施有重要意义。课中,指的是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是基础和有关的解题过程的学习。有关基础的教授过程中,要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学习基础定义和知识。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后,老师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结构,帮助其深入理解。在此之后把学案中设计的跟知识点有关的练习题分发给学生,多数是填空题,要求学生自己答题,并与同座互相批阅打分,对全部答对的同学予以表扬鼓励。利用学案设置的典型例题来讲解如何解题。教学实践中可以安排学生先自己进行解题,得出答案,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重点讲解,提升针对性。同时,学生自己先解题,可以不拘泥于教师的解题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多种方式解题,深入对题型的理解。课后,是指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是一种加强的训练,借此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安排学生在课后复习中对学案中的经典题型进行回顾,整理和记录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式,方便后续记忆。老师要引导学生记录笔记,培养学生养成记录课堂、课后笔记的习惯,并进行周期性复习,提高整体课后的质量。

2.3 应用效果

“学案导学”模式理论上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为了检验其实际应用的效果,进行了教学中的实验。方法是: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一个作为实验采用“学案导学”方式进行教学,一个沿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在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完成后,实验班级的数学成绩及课堂秩序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不少,与数学老师的关系也增进了不少,课堂互动更加积极,教学活动更加顺利。从实验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学院的数学教育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提高课堂效果,从而提高数学的整体教学。

3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到中职学院中使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有很多的优点。在根本上这种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新课改的一种现实实践。在教学中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还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得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同时可以使得教师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个人习惯,在后续的教学中更有目的性的设计学案,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从学生本身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兰英.知识文库,2018(05).

[2]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陈慧.高考,2019(23).

[3]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反思[J].曾义.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8(Z6).

[4]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研究[J].化希东.知识文库,2019(08).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中职院校应用分析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