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岗位分类设置研究

2019-02-18黄东平梁颜廖佳楷姜佳佳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黄东平 梁颜 廖佳楷 姜佳佳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岗位分类设置的现状,指出其存在:未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未能涵盖所有岗位;对提高图书运作效率的帮助甚微;对部分主体岗位缺乏进一步有效的细分管理等问题。在明确“双一流”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岗位分类的基本理论,将图书馆岗位由现行的三类重新划分为五类,并且阐述了新的岗位分类对于“双一流”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岗位分类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计划”(SRP)项目“‘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201910561614)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j2019018)研究成果之一。

1 高校图书馆岗位分类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高校图书馆一般按照国家人事部对事业单位的划分要求将岗位分为三类,即行政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1]。但我们发现常用的岗位划分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未能涵盖所有岗位。常用分类方法难以针对一些员工进行考核,例如技术部门的组长或部长,一方面需要其在技术上有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又需要其在管理上表现优异,单纯的将其归于行政管理岗或专业技术岗,都难以对此类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又如学生岗位,随着高校图书馆中学生工作人员比例的不断提升,图书馆需要对学生岗位设置适当的考核标准,来确保书馆基础服务的水平。

2)对提高图书馆运作效率的帮助甚微。由于岗位分类规划没有很好的执行,导致图书馆流入了缺乏专业知识、工作责任心的闲杂馆员,以及一部分由于岗位与能力不对应而产生消极情绪的馆员,这些都严重拉低了高校图书馆的运作效率[2]。

3)对部分主体岗位缺乏进一步有效的细分管理。通常业界认为业务岗和工程技术岗组成的专业技术岗是图书馆的主体岗位,占比达到图书馆总岗位的八成左右,但长久以来国内高校图书馆一直对其缺乏一种细致高效的管理。

2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岗位分类的要求

“双一流”对岗位分类的要求具体有:第一,能发挥每一个馆员的最大效用。每位馆员都能从事擅长的工作,明确自身岗位的位置。第二,要突出专业岗位的特殊作用。因岗聘人,发挥其专业知识的作用,以更加有效地推动图书馆发展。第三,能提高图书馆业务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第四,能明确馆员的个人成长通道[3]。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高效,为馆员提供明确的晋升通道,满足专业馆员对发展空间的需求。

3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岗位分类

3.1 高校图书馆岗位分类的影响要素与程序

进行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和分类,是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贯穿于岗位分析和岗位分类中的要素有以下四点:一是工作的性质,二是工作的难易程度,三是职位的责任大小,四是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岗位分析是岗位分类的基础环节,通过对图书馆的岗位需求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目标和发展趋势,进行大致的岗位设置,随后对岗位进行分析,提炼出岗位的名称、工作内容及具体要求,最后确定每岗的人数。岗位分类则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每种岗位的性质与职责程度对每种岗位进行划级,并将权力相当的岗位归为同一阶梯。

3.2 高校图书馆的岗位分析与分类

1)图书馆的性质与功能。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文化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创新中心,相当于高校发展中的“地基”。作为知识服务中心,其功能便是为高校师生及社会人士提供知识获取与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各位读者解决业务或信息资源技术问题。作为文化中心,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高校文化的象征,亦是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作为创新中心,高校图书馆不仅要进行自我创新,提升多学科研究和信息资源技术水平,还要协助师生创新,通过学科咨询、科技查新及提供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为他人的创新提供参考。

2)岗位分析。从功能出发,结合实际提炼出高校图书馆需要的岗位部门。图书馆的所需的职位包含两大类,一类是保障图书馆的基本运作,另一类则负责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能,结合多所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门:办公室、资源建设部、技术部、编目部、读者服务部、信息資源部、特藏部、勤工助学处。

3)岗位分类。结合现有岗位分类和岗位职能分析,及国家“双一流”的发展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技术管理岗和学生岗,以期更好考核与监督行政馆员、技术馆员、复合型馆员和学生:

行政管理岗:指在高校图书馆执行领导或管理任务的馆员,他们一方面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增强图书馆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结合高校的发展实际,对于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在考核时,要求该岗人员能够保持较高的管理素养,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做好本职的管理工作,为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专业技术岗:指在高校图书馆中拥有某项专业技术的馆员,该类人员除了对图书馆现有的平台与高新设备进行建设与维护,还需要为图书馆信息资源技术及学科研究的发展供支持。专业技术岗作为图书馆的高新技术人才,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创新、服务升级的主力军。在考核中,要求该岗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还需要具有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不断学习行业的前沿知识,带动图书馆的整体创新。

技术管理岗:指在高校图书馆中进行技术工作与技术研究的管理人员,区别于专业技术岗的员工,此类人员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应当具备带领团队完成技术任务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该岗的重心是对技术团队的进行方向指引、任务分配和工作监察,管理者需要同时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与专业技术帮助团队提升工作效率,攻克技术难关。在考核中,要求该岗人员不仅要保持较高的科学研发水平,还要在组织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同时对行业的发展有清晰认识。

学生岗:随着高校对图书馆功能领域的不断拓展,现有的馆员已难以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于是便有学生开始逐步协助馆员从事较为基础的服务工作。鉴于学生的能力与工作时间有限,且流动性较大。因而考核时主要看重学生的服务态度与工作态度。

工勤岗:指在高校图书馆进行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和一般技术工作的人员,主要负责维护图书馆基础的自助设备运作,保障图书馆水、电等能源的供给和消防设施的维护。

3.3 高校图书馆岗位分类的意义

1)强化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实现了“人尽其才”的目标,完善了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了更为规范的体制,在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运转风险的产生[4]。

2)培养管理能力更强的馆员。培养出创新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一流人才让更优秀的馆员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为图书馆的管理出谋献策,不仅能提升馆员的归属感,培养其“主人翁”的意识。

3)深化馆员的科研创新精神。让馆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的工作,使个人专长得到发挥,并激发了馆员的工作动力,使馆员更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更为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强化其科研创新和解决重要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本文按照“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分析了图书馆作为文化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创新中心的性质[5],结合岗位分类的原则提出了一个高校图书馆岗位新的分类,以达到强化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培养管理能力更强的馆员和深化馆员的科研创新精神等效果,使得图书馆更符合“双一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西亚.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分类和岗位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05):50-51.

[2]梁建峰.图书馆制度与文化的差异[J].图书馆界,2012(6):26-27.

[3]张海梅.“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97-101.

[4]陳玲.岗位分类管理与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通道[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3):46—48.

[5]严丹,马吟雪.高校图书馆岗位需求变化与机构设置趋势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8(10):33-3.

作者简介

黄东平(1983-),男,汉族,馆员,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梁颜(1998-),男,汉族,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廖佳楷(1998-),男,汉族,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姜佳佳(1997-),女,汉族,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