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怎能缺少一个“情”字

2019-02-18李晓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教学

李晓燕

【内容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改进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用“情”统领阅读教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 阅读兴趣 感情基调

改进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如今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认为,阅读教学抓住一个“情”字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写满了“情”。人世间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情”是核心。或恨,或爱,或同情,或惋惜。因此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和評价。一个作家在广阔的现实生活里,与人、与物、与大自然发生这样或那群的联系,通过观察、选择、提炼,反复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一种准确的思想。把这种思想用语言艺术再现出来,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这正是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我们小学语文教材则是经过反复精选、严格审核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情,必是纯洁、真切、热烈、浓厚的。

抓住了“情”字,不仅抓住了“文”的“灵魂”,而且也抓住了学生的心。如果阅读教学抓住了“情”字,我们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阅读教学顺利而高质量地进行。抓住了“情”字,也能正确处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因为抓住了文章的灵魂——“情”,学生感知文章的“情”,体验文章中的“情”,与文章中的“情”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1],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还可以防止忽略思想教育的现象。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情”字.把阅读教学搞好呢?

首先,要重视备课。备课时,要“观事者披文以入情”,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要分析、研究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此“情”,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艺术表达此“情”。这些问题弄准确了,搞明白了,上课时才会不偏离“情”这条主线,使阅读教学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作者写文,是“情动而辞发”,不过是借这人、这事、这物、这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已。例如,《飞夺泸定桥》是通过叙述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勇夺泸定桥一事,赞扬红军战士英勇、机智、顽强、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讴歌共产党领导的英明、正确。《海上日出》则是通过描绘“日出”这“伟大的奇观”,表现作者积极向上、不畏险阻、昂扬奋进的心境。《燕子》则是通过描写燕子的“动”“静”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喜悦之情。

其次,要用符合文章感情基调的导言,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感情,初步产生为英雄行为而感动,为“好人”命运而担忧,为“美景”而陶醉的感情。

再次,教师要以自己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范读课文,进一步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感情初步与作者的感情“合拍”,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教师只是灌输知识,声音没有一点感情色彩,忽视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征,学生听着硬邦邦的语言,会很快厌倦学习,影响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调动。动情于师,才能以情传情。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师绝不能没有表情,课堂中的教师是和蔼的、热情的、他的喜怒哀乐要与文中作者的情感协调、同步,使学生随教学情境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进入课文所表达的境界。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2]。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言教学,我们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诗意美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及情感,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才能体味到文章的丰富情感。作为教师要在范读过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也要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感染学生,诱发其去想象,使其入境入情,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

学生通过教师的导言、范读,已基本上感知了作品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师生要共同探讨作者是通过什么人、事、物或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并要进一步研究作者是怎样通过人、事、物或现象,用语言艺术这一载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这正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任务之一。缺了这一环,就失去了语文思想性这一特点。

这种教学思路与以往教学思路的不同在于:

1.以往的感知教材是感知课文的内容,而现在的感知教材则要求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

2.以往的深入理解课文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深入探究,而现在的深入理解,则要求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感情入手,研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来表情达意的,这样从作者的感情入手来研究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可以避免。“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分离的教学弊端,由“情”这“魂”去统帅“语言文字”这“躯壳”,使“语言文字”有了生气也使“情”这“魂”有了着落。

3.以往的巩固阶段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实现知识的迁移。而今的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则是对作者的感情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其目的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净化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艺术这一载体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生活感受、抒发情感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情”字,不仅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而且会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智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人格。

总之,阅读教学应抓住“情”字,从“情”入手;用“情”统领阅读教学,教学必定会有一个改观,教学质量也将有一个飞跃。

【参考文献】

[1]    朱建忠.教学中开展国情教育.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1):63-64.

[2]    吴萍.语文课堂生态化的理想愿景.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Z3):5-6.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族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