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育与磁现象

2019-02-18刘头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联系磁场教育

刘头明

【内容摘要】在物理学中磁感线的方向可以用小磁针来检验,教育方向、目标的成功是由学生的获得感来检验,因此“宝宝”有发言权,同时正确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其次,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换的教育方式犹如变换的磁场, 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使教育功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教育 磁场 联系

在物理学上磁场有两大特性:特性一,磁场的磁感线的方向从外部看是从北极指向南极,且磁场中任意一点的磁感线的方向就是将小磁针放在该处时小磁针北极的指向:特性二,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

教育的总体目标可以看作是磁感线的方向,受教育者个体的个性的发展则可以看作小磁针在磁场中北极的指向,这些指向各不相同即个体的个性的发展不尽相同,但若把这些小磁针的北极的指向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从北极指向南极的曲线,即每个个体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则教育的总体目标也就实现了。此外,不断变换的教育方式犹如变化的磁场,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把这种磁场的性能在教育上的应用称之为教育的磁性现象。

教育的磁性现象体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教育者的目的、方法、手段随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的不同而不同,施教者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就是通常所讲的要因材施教,切不可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组织教学,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此外,施教者的人格魅力、才艺、品质、性格、情趣等综合素质对受教者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小学校的班主任对这一点尤为重要,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之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

一、教育是磁场,学生是小磁针,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要由磁针来检验

1.尽管教育目标具有历史性,但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却具有一致性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教育目标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五十年代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情况下,毛泽东同志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长期以来它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引导着我国教育工作不断前进。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以后,1985年5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及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正是根据我国当时所处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人才的要求而提出的教育目标。不管怎样,教育的目标离不开对受教育者的培养,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国家的人才,这是教育目标的出发点也是其根本。

2.尽管教育的目标是一个宏观概念,但教育目标的最终完成还得依靠受教育者

国家的教育目标由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需要制定,它体现国家意志,但教育目标要有针对性即教育要满足个体的发展。教育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属,受教育者在教育中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马克思说:“人,不是抽象的纯生物的个体,而是一定社会的具体成员……”这就好比,磁场中不同的地方小磁针北极的指向不同,但是倘若将这些小磁针北极的指向连接起来,会发现它是一条从北极指向南极的封闭曲线(总趋势),这形象的说明了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和教育的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才能构成教育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各种类型的人才而不是千篇一律同一幅尊容。马克思充分肯定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在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人们的生产关系“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應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的、为各个新的一代所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随后,他在致巴·瓦·安年柯天的信中写道“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的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因此,个体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微观的体现,是教育目标实现的根本形式。

3.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智慧、德形、身体“和谐发展”的思想;十七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观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十八世纪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J,Rousseau l712-1778)认为“儿童自然”决定教育目的,卢梭思想反对对儿童个性的压抑,要求教育应该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十九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说“教育在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的与均衡的发展”。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J·DeWey· 1859-1952)在他看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他反对脱离儿童的本能、需要、兴趣、经验对儿童生长过程强加目的……是对儿童个性粗暴干涉,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要“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苏联的一批教育改革家提出“合作教育学”的思想,主张个性的民主化“这是个人的一切才能和精神的发展和解放”,认为“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鲜明的、刚强的、创造性的为祟高理想所鼓舞而热情奋发的个性”。

日本的《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四次咨询报告》(终结报告)也提到,“本次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铲除迄今我国教育根深蒂固的弊病一一划一性、僵硬性、封闭性确立个人尊严、个性尊重自由和纪律、自我负责的原则即重视个性的原则,我们必须对照 '重视个性的原则'从根本上重新认识教育的内容、方法、制度、政策,等整个教育领域。”

4.教育目标的微观方面要明确和具体

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相似,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它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活动开始时观念已经存在于人脑中。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如果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物奠基的时候,连他要建筑什么东西…部不能回答,你将对他说什么呢?”同样我们完全有理由去问教育者,他将在他的活动中追求什么目的,并且要求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而断然的答案。

我国现阶段教育主要还是谋生的手段。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保证基础教育质量除了教育思想的更新,学校各项工作改革的深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设备、 校舍,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而无巧妇,有巧妇而无米都是不能成事的。

二、变换的教育方式犹如变换的磁场, 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使受教育着的个性得到更大的发展

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者通过教育方式的改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个体得到发展,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其中的涵义有二:其一,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朱嘉所言“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其二,不  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新鲜感。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教育者应当了解每个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其兴趣、爱好、擅长与不足,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遵循心理学家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学生“伸伸手够得着”,不断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激烈竞争,都要求学校教育应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求教育者采取特殊的措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如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校内外的一些竞赛以及简单的科研、开设选修课、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等, 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根据教育者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然相同,针对当前教育的过程中灵活性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使学生能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同时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其中的内涵做到举一反三。

4.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才艺、品质、性格、情趣等综合素质对受教育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育者的高尚人格很易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情,教师的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在教育中的地位,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正所谓:传道于人必先闻道。《论語。于路》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俄罗斯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什么人”。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的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此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应该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各部分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只有知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应该依照磁性教育理论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的发展,教育要以人为本,从受教育者的个性出发,促进其全面发展,以此实现教育的整体目标,同时通过改变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犹如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一样,发挥其巨大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受教育者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P79,第三卷57年版P295-296;第四卷P321;第十三卷P202.

[2]《外国教育资料》 1988年第一期P4,18,19.

[3] [苏]柯瓦列夫等著.《教育学概论》,温州科技情报部印P100.

[4] 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 罗正华主编.《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联系磁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西安的“磁场”
题解教育『三问』
为什么地球有磁场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磁场的性质和描述检测题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2016年春季性感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