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

2019-02-18韩双军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保管陈列文物保护

韩双军

摘 要:本文对影响文物保管与陈列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自然因素、保管条件因素、技术因素和保护机制四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文物保护意识下文物保管与陈列的改进措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管;陈列;文物保护

文物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与艺术等多方面的重要研究价值,文物保护工作也是我国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目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中,许多因素都会对文物的保管与陈列造成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文物保护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使文物得到良好保存。

1 影响文物保管与陈列的主要因素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文物保管与陈列工作的影响主要为自然环境中温度、湿度等的变化对文物的影响。在文物出土后暴露于自然环境下,会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而逐渐发生结构与性质的改变,并且在恢复上存在很大困难。自然因素对文物保管与陈列的影响具体表现包括书画掉粉、文物褪色现象等。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察觉自然因素对文物的影响,作出有效预防措施。

1.2 文物保管条件因素

目前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文物保管条件未能达到相关要求,从而影响了文物的保管与陈列。比如在一些小型博物馆当中,由于无法全部进行展览,而将许多文物存放在库房当中,库房保管条件较差,会对文物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1.3 文物保护技术因素

在文物的保管与陈列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的温度、湿度与照明等条件均具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文物修复技术手段。保管与陈列时需要对各项环境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如果保存场所不具备完善的温度、湿度控制和防虫、防霉等技术手段,就容易造成文物的损坏问题。

1.4 文物保护机制因素

完善的文物保护机制能够促进文物保管与陈列工作的合理开展。目前的一些博物馆中,文物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对游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对游客的人数与行为作出有效规范,由于游客人数太多或随意拍照等因素,对文物的保存环境造成影响。

2 文物保护意识下文物保管与陈列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与技能,有利于正确进行文物的保管与陈列工作。其中,文物保管与陈列机构应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学习,促进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思想层面充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文物保护中常用知识和技能的宣传与培训,使工作人员更好了解到常见文物类型的材料特点、影响其保存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比如可以向工作人员宣传铁器的防锈处理、丝质布料的清洁方式、瓷器的防氧化处理方法等内容,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文物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与上报,促进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1]。

2.2 改善文物保管与陈列环境

文物的保管与陈列对于保管条件具有较高要求,因此相关保管机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文物的保管和陈列创造良好环境。对此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各类文物的具体保存环境,以及相应的调控方式,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周边环境对文物的不利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文物保管与陈列环境作出改进。第一是对文物作出合理归类,并根据文物的特性与相关标准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对于同类型的文物可以在同一空间进行保管陈列。比如可以将青铜器、铁器等金属类文物保存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下,对于纸质类与衣物类,需要在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同时做好防虫工作。其中可以通过安装空调、加湿器、除湿机等设备加以调控。第二是要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对保存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比如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摄像头和红外感应装置等。如果发现保存环境存在较大变化,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调控。第三是要做好保管与陈列环境的清洁工作。文物与外界接触过程中,灰尘和泥土等物质中含有较多细菌,对于木质等材料的文物,很容易对其造成损坏。对此工作人员需要每天定期开展库房、展厅等位置的清扫和消毒工作,使文物处于相对清洁的环境中。

2.3 提升文物保存与处理技术

在目前科学技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物保管与陈列中可以选择的技术也更为丰富,通过一些先进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提升文物保存效果。具体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文物的展出、搬运、转移以及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进行监管,确保其处于安全环境下。同时也需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合理进行防霉、防虫等技术处理。比如需要根据存放地具体环境每年定期开展防霉工作,投放一定数量的防霉剂,并准确掌握防霉剂的用量及使用方式,定期更换防霉剂以防止霉菌产生抗性。对于纸质文物需要采用科学方式进行防虫处理,比如可以采取低温去虫技术,将纸质文物放置在-20℃低温环境中储存一段时间,能够起到有效的去虫效果,并能够避免传统处理技术对文物的损坏[2]。

2.4 全面落实管理制度

在文物的保存与展出过程中,场所内人员的活动情况对于文物的保存具有很大程度影响,因此博物馆及相关单位应充分重视对人员的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文物保护人员来说,应制定相应制度对其操作行为进行规范,比如进入保护场所时必须穿戴防护服与手套,同时对保护人员所携带的物品进行有效规范。对于参观人员来说,博物馆要通过制定相应制度有效控制每天的参观人数,对游客的拍照等不良行为加以严格限制。

3 结论

文物保护对于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价值。在进行文物保管与陈列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树立积极的文物保护意识,深入分析影响文物保管与陈列工作开展的各项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文物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

参考文献

[1]于洋.对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探微[J].时代报告,2017(30):155.

[2]马云.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及现代技术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5):86-87.

猜你喜欢

保管陈列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名胜古迹
浅谈影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管水平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