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中变得更聪明更健康
2019-02-18张泽凯
张泽凯
不少家长对运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忽略了对儿童运动习惯的培养。运动涉及儿童认知动机以及情感等方面,而动作发展本身就是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发现,儿童进行30分钟的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后,执行能力和脑激活模式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能更好地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
运动之所以能促进认知的发展,是因为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获得充足的养分,并且让儿童在运动中发泄负面情绪,保护大脑免受长期压力带来的伤害,甚至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建立新的神经元,从而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而孩子看电视、看视频等长时间的久坐行为,则可能导致肥胖,并增加二型糖尿病、高血压、哮喘、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病率。
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从儿童阶段抓起,因为许多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儿童时期身体运动不足等各种不良生活方式有关。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都对培养儿童运动习惯提出了要求。其中,3~6岁的幼儿每天的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而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也需坚持;6岁以上的儿童每天至少累计1小时的中高强度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等。同时,上述指南中还明确提出,家长和教师需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养成锻炼的习惯。
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家长对孩子运动习惯的重视和培养有关。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呢7
第一,为孩子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
大多数孩子喜欢运动仅仅是因为玩得开心,这种从运动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成为他们运动的内在动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德西的激励理论,如果孩子对运动本身即抱有巨大的热忱和兴趣,家长予以外在的奖励,反而会喧宾夺主,削弱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未来仅为获得家长的表扬去运动。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运动兴趣时,需要重视孩子从运动本身所得到的乐趣,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家长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和可玩性的器材,配合创新的玩法,让孩子在运动中探索,促进积极思维、勇于创新,并在过程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趣味性的材料包括有变化的、有故事情节的、色彩鲜艳的运动器材和活动环境;可变性的材料则可以引入多种玩法的材料,例如球类就包含了抛球、接球、传球、扔球、滚球等不同玩法,会让孩子玩得不亦乐平。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用新颖、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根据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运动内容,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有更大的兴趣进行体育运动。当孩子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创造了新的玩法时,家长可以暂时抛开规则,遵循他们新制定的规则,用旧器材玩新游戏。这种对孩子思考的尊重和接纳,不仅会让孩子在运动时更自信,也会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
第二,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鼓励孩子坚持运动
孩子在生长发育方面的特点,决定其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的发展程度,拔苗助长不仅会让孩子有受挫感、失去兴趣,其结果也多是徒劳。2岁以前的孩子,大多数反应都是反射性的,从3岁开始他们才会逐漸发展出越来越多的运动技能。
皮亚杰认为,孩子从出生开始到3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3~7岁为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又称前运算阶段;7~12岁为具体运算阶段,才会发展出以动作逻辑能力为代表的形象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动作逻辑能力,能让孩子的大脑协调正确的视觉处理、正确的运动反应和敏捷的思考,促进其运动技能的迅速发展。例如,3~4岁的孩子体力较弱,身体活动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并喜欢模仿他人的举止言语,因此可以引入模仿动作类的运动,减少运动规则,降低运动难度,来鼓励孩子参与;4~5岁的孩子具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和初步合作意识,因此需注意控制运动量、竞赛性等;5~6岁的孩子体力和智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将一些智力思考引入运动中,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对运动的兴趣。
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一般是对抽象的事物不太感兴趣,但更容易感知到具体的、形象的事物。3~6岁的孩子在运动时,单纯的动作练习虽然是技能的基础,非常重要,需要反复练习,但一般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以至于很多孩子一开始基础练习就感到枯燥和厌烦。这正是因为他们在头脑中没有将基础动作和具体的形象对应起来,也就缺乏对于基础动作重要性的认知。因此,家长可以设定一些故事场景,让孩子了解这些运动的意义,从而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进而坚持运动。例如,以小兔子运萝卜的故事,带动孩子练习反复运球,并且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孩子多加坚持。
运动初期,家长可以多对孩子作能力取向的肯定,展示对孩子的信心;随着运动的进行,需要转为对孩子努力趋向的肯定,描述你看到孩子做了什么努力,并予以表扬,从而增加孩子对抗失败和压力的心理弹性。
第二,在专业性和趣味性之间找到平衡,教学时循序渐进
尽管专业的运动需要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孩子在6岁以前精细动作发育尚不完善,身体力量也较弱,因此,未必能很好完成专业动作。这时,家长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动作或问题,而要多加鼓励,慢慢引导。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逐渐习得新的运动技能,越来越专业。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能保持对运动的持续兴趣。在5岁以前,孩子应该更多地通过自由游戏,保持身体的活跃和健康;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强调运动的趣味性是很好的开始。孩子6岁时,可以参加集体运动,此时他们能遵循指导并理解何为团队合作。此时,孩子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会进入新的阶段,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参与专业的训练。
家长在教一些新的动作或技能时,由于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不够强,可以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骤,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研究表明,成人喜欢接受高难度的挑战以获得高额的回报,但儿童更喜欢接受难度有限的挑战,从而获得信心和满足感。由于大多数儿童会普遍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需要由家长来对孩子运动动作的整体难度进行把控,在一项练习的基础上慢慢增加难度,从而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挑战并获得成功,培养起孩子对该项运动的持续兴趣。例如,教开合跳时,可以先教孩子根据节拍跳,再教孩子根据节拍拍手,最后再根据节拍让孩子同时跳和拍手。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动作,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巨大的挑战。家长将这些高难度的大挑战分解为相对轻松的小挑战,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并激发他们对下一次挑战的兴趣。
还需注意,运动可以分为热身准备、项目介绍、自主活动、增加强度及放松整理五大环节。这五大环节缺一不可,尤其是之前的热身准备和最后的放松整理,能避免孩子在运动中受伤,避免运动量过大导致的肌肉酸疼,影响孩子以后的运动兴趣。
第四,经常和孩子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他们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孩子是否能坚持运动,关键还要看家长的态度。有的父母比较忙,宁愿让孩子看视频,这样就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运动。
家长需要经常和孩子一起到户外去运动和游戏,鼓励3岁以上的孩子参与到同伴社交中,和朋友一起开展体育活动。孩子们会创造自己的玩法,并且在适龄游戏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成为身心发育健全的孩子。
第五,与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关注相关的赛事,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家长与孩子共同观看体育比赛,关注相关赛事,能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孩子真切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这种内在动机能让孩子坚持枯燥的基本练习,并在运动尝试失败时仍然具备良好的心理弹性。体育赛事中的个人赛事和团体赛事都能让孩子从中找到榜样,培养他们拼搏、坚持等优良品质,也教会孩子与人协作的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