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媒介阅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9-02-18韩迎春邸文亭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媒介素养

韩迎春 邸文亭

【内容摘要】“媒介”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载体。“跨界”是指涉足不同领域的一种关联行为。“跨媒介阅读”是指我们在传统书本阅读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涉足声音广播、文字书报、数字电视、图像网络,以及最为普及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等媒介之间的交叉、流动、合作共生、互动协调,最终达到所需信息的接收、认知、积累、开阔眼界获取信息。

【关键词】中学语文  跨媒介阅读

“跨媒介阅读”虽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但真正能够有效借助这一模式运用与实践教学当中的少之又少,原因可能是这一阅读方式走向教学实践还有一些困难与问题。本文从中学语文跨媒介阅读实践教学尝试入手,探讨跨媒介阅读的课程化问题以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与策略。

一、跨媒介阅读课程化相关问题

如果我们将跨媒介阅读融入中学语文课程化教学,就需要对其利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量。

第一,碎片化阅读问题。时代高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与量化,人们阅读的介质越来越电子化,不得不承认其方便快捷,尤其是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阅读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书本,更多的人习惯于屏幕、影像思维模式,再加上众多手机app的强大功能,更强化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媒介阅读的自由化与大众化,在这种背景下,碎片化阅读也就成为一种阅读的常态。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碎片化阅读没有价值,毕竟存在既合理,它的简单扼要极具现代性价值和意义。集高效、省时、易检索、快捷与一体,并且可以形成信息的互补,多种文本互文拼贴。

若是站在领略世界资讯娱乐见闻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可若是将其整体转变为跨媒介阅读方式,我们就有必要审慎考量跨媒介阅读的碎片化问题。对于电子媒介的阅读,主要来源于信息的获取,这也是信息技术最直接的体现,而信息获取分为主动与被动,所谓主动就是我们通过引擎搜索来获取相关知识信息,而被动我们接收到许多推送信息。这两种方式形态都无法满足深入阅读的条件,一些零散信息,甚至连知识性都不具备,太多无意义碎片不仅不能给阅读带来收获,反而浪费了时间以及对思维的误导。在这种模式下,会让许多人形成不会就搜索的阅读习惯,但却没有认真理解与记忆思考,当时解决问题,过后一概不记,阅读的兴趣逐渐淡漠。

对于这些跨媒介阅读的实际问题,也是让众多老师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如若利弊对等甚至是弊大过利的情况下,还不如不去涉险尝试。如若我们不想放弃这与时代接轨的教学新理念,那就必须要意识到并有合理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二、课程资源的构建

要想将跨媒介阅读引入课程,最重要的核心步骤就在于课程资源的构建。我们前文已经提及了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同时也知晓这些资源参差不齐,用优良可差来定位在合适不过了。对于课程资源的构建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与内容载体两个纬度来开展。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无际大海,我们当取哪一瓢?面对这样的困惑,我们应该有明确的答案,承袭经典,吸纳当代元素,守正出新,转换生成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能够与我们所学课本内容形成有效联系。

三、信息加工策略的学习与运用

综合处理多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是跨媒介阅读需要学生具备的素养,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谈:

第一点,信息感知度,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不同媒介言语有辨别真伪是非好坏的能力。

第二点,信息综合分析,通过对信息进行梳理、对比、摘取、整合,使之条理分明,完整综合吸收。

第三点,信息评估和判断。能够通过自我的认知进行推理评判,确定信息的质量高低,言论好坏,信息对错,然后形成自我的意见和结论。

第四点,信息的应用,通过转述、补充、创作等方式,分享信息,展示所得。

这些核心环节提升,是学生掌握有效加工策略的必备手段,同时也是对大家综合分析素养以及评估评判素养的培育。

四、对多元视角的理解与辨别

跨媒介信息核心可以用“多元”来概括:方式多元化、传播载体多元化、传播主体多元化、参与接受方式多元化。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行为与结果。多元也意味着“差异”,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比较、甄别的基础上,才能去谈认知与理解。探讨不同媒介之间对题材选择与取舍,对不同信息表达所产生的不同理解差异,以及传播者背景、客观、主观,等综合因素的结果。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对比、去探究,辨别信息的價值好坏、对错、等等。

总结

跨媒介的传播过程可以说是信息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化的爆炸式过程,所呈现内容在各种平台形成复杂关联,与多种层次,需要我们借助跨媒介阅读去探索、厘清这些观点、事实。让学生突破“泛阅读”,走向深度的学习,一直都是我们探讨的方向。通过制定跨媒介阅读的策略与注意事项,让大家都能够分清信息迷雾,在虚拟世界中有自我的思维分辨力,对社会、文化、媒介、自我都能够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从而借助跨媒介阅读提升了自我,也锻炼了多种能力素养,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媒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