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技巧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19-02-18江南罗燕
江南 罗燕
【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技巧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心理障碍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1:1比例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相比于护理前明显降低,组间对比,B组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技巧对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增进护患和谐友好关系。
【关键词】精神科;心理障碍;心理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1
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对自身疾病了解或认知不全,智能、思维、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障碍以及心理障碍会导致其出现较为严重的抵触心理,不仅会降低其治疗依从性,甚至还会导致过激或自残行为,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对此类患者强化心理护理[1]。本文选择本院精神科收治的心理障碍患者70例进行分组研究,现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心理障礙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25~75岁,平均(47.6±5.8)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2±0.8)年;抑郁症37例,精神分裂症25例,其它类型8例。依据1:1比例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其合理用药、饮食、运动锻炼等。B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具体内容:①焦虑心理及护理措施:症状表现主要为心烦意乱、失眠、食欲不振、激动等。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维持良好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对其情绪进行引导,以其心理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指导;②兴奋心理及护理措施: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提升其安全感,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进行交流沟通,缓解其激动情绪,密切观察患者冲动先兆,发现其有攻击行为的征兆时,需保持冷静,给予患者安抚,使保持情绪平稳;③恐惧心理及护理措施:症状表现为四肢发凉、心跳加速、面色苍白等,热情主动的接待患者入院,进行宣教指导,促使其尽快熟悉病房和医院环境,将各项检查的相关要求、目的以及注意要点进行告知,防止其出现恐惧感。通过暗示或启迪的方式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尽可能将其恐惧心理消除;④抑郁心理及护理措施:症状表现为自卑、悲观,且存在轻生想法,护理人员需予以支持和鼓舞,嘱患者家属增加探视次数,使其获得家庭支持。
1.3 观察指标
通过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在护理前后对两组焦虑、抑郁状态加以评定,得分与焦虑或抑郁程度成正比[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2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组间比较,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著(P<0.05)。
3 讨 论
精神科患者均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心理护理术艺术、科学的护理方式之一,护理人员在正确运用心理护理技巧的情况下,有效融合专业、服务等内容,进而演变成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可对其认知能力进行显著改善,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念。对于不同心理障碍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技巧,可对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有效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3]。
本次实验之中,B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到以下护理体会:心理护理技巧对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增进护患和谐友好关系。
参考文献
[1] 裴来凤.探讨心理护理技巧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2):182-183.
[2] 化继红.心理护理技巧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254.
[3] 蒙 艳.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技巧的探讨[J].华夏医学,2017,24(05):605-606.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