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随访观察

2019-02-18谭钦威

关键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谭钦威

【摘要】目的 随访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对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溶栓疗法的时段不同将其分为超早期溶栓组和非超早期溶栓组,治疗完成后对比其溶栓成功率,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的心力衰竭的概率。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超早期溶栓组不但溶栓成功率要明显高于非超早期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一年内的心力衰竭的概率也要明显低于非超早期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成功率更高,且可以有效降低治疗完成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挽救患者心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溶栓;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1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梗死患者,根据行溶栓疗法的时段不同分为超早期溶栓组和非超早期溶栓组,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实验完满完成,现将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溶栓疗法的时段不同将其分为超早期溶栓组和非超早期溶栓组。其中,超早期溶栓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9.7±6.3)岁;非超早期溶栓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6.9±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超早期溶栓组在病发3小时内溶栓治疗,非超早期溶栓组在3~12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将尿激酶150万U溶于0.9%、100 mL氯化钠溶液中,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成,在给药前给予患者300 mg阿司匹林,嚼服便可,之后三天每天给予300 mg,三天后剂量改为75~150 mg。溶栓治疗的6小时后,向患者皮下注射5000 U的低分子肝素钙,每12小时一次,连续服用5~7天。治療之外,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止痛、镇静、吸氧等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反应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2]。

1.3 观察指标

治疗完成后对比其溶栓成功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的心力衰竭的概率(患者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后得出,超早期溶栓组不但溶栓成功率要明显高于非超早期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一年内的心力衰竭的概率也要明显低于非超早期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力衰竭与坏死心肌的数量有关,自从溶栓疗法出现以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国情,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也明显增多,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有研究证明[3],灌装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在20分钟内由心内膜下至心外膜下会呈现 “波前状”。病发6小时后,70%的心肌会出现透壁坏死,因此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在病发3小时内的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更加具有较积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通过对112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分为两组后,分别在不同时期给予患者溶栓治疗,实验数据显示,超早期的溶栓疗法不但可以提升溶栓治疗的成功率,还可以降低在治疗后一年内出现心力衰竭的概率。及早进行溶栓治疗,可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后在进行灌注,可有效缩小心肌梗死的谜案集,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增强预后效果。而且需要注意的时,如果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转运患者上,会延误最佳溶栓治疗的时间,因此,医疗人员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就地溶栓,医院也可以为需要溶栓治疗的患者开辟绿色通道,经确诊且患者无溶栓禁忌症后,应立刻给予患者溶栓治疗。

综上所述,超早期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成功率更高,且可以有效降低治疗完成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挽救患者心肌,明显改善预后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文申.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溶栓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61-162.

[2] 赵瑞革,赵 月,王荣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随访观察[J].心脏杂志,2007,19(4):457-459.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