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松动的那块砖
2019-02-18陈皮
陈皮
我有一位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朋友,他曾教给我一个拆墙的方法。他说:“垒过很多墙之后,我发现其实每堵墙都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们都会有一块松动的砖。”
和青春期孩子沟通,很多家长无从下手,感觉太难了。因为那些孩子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家长走近。家长如果想走近他,了解他,就必须找到他的薄弱点,也就是那块“松动的砖”。那块“砖”可能是孩子的兴趣、爱好、理想,也可能是激发他潜能的某种东西,比如摩托车、食物、异性,甚至是一本日记。
问题藏在表象之下
何晴是个乖巧的女孩,表现一直很好。可是最近,她突然大清早磨蹭起来,经常导致赶不上校车。每天早晨,妈妈问她是不是准备好了,可不可以出发了,她都说:“快了快了,好了好了,马上来马上来。”可就是一直磨蹭,直到校车开走,她才从屋里出来。妈妈无奈,只好开车送她去学校。
妈妈有自己的工作,这样每天早上送女兒去学校太耽误时间,况且有校车可搭乘,为什么不搭乘呢?于是她跟女儿讲道理:“你每天早上这么拖拖拉拉是不对的。要知道,你已经上五年级了,不是小姑娘了,应该懂得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妈妈不能像对待婴儿似的,整个早上都哄着你,知道吗?”
何晴接受了妈妈的意见,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表现不错,及时赶上了校车。
可好景不长,前几天她又开始像之前那样故意错过校车,导致妈妈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上班时间而专门送何晴去学校。妈妈不满地说:“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以前的你从来不用我操心。这样吧,以后你再赶不上校车,我可以送你,但你必须给我钱,这样才公平。”
第二天早上,何晴果然又没赶上校车,妈妈只能开车送她去学校。到了学校门口,妈妈摆出公事公办的态度说:“你要给我10元钱,还得跟我说谢谢。”何晴很生气,喊道:“坐出租车的时候,从来就不用跟司机说谢谢!”妈妈见女儿这么没礼貌,就没让她马上下车,而是把车又往前开了一段距离才停车。
她想和女儿好好谈一谈。这次,妈妈没有摆出永远正确的教育者姿态,而是看了何晴一会儿,忧心地问:“你到底怎么了?”妈妈担忧的眼神,终于让何晴说出了心里话。原来,最近何晴在学校过得很不开心。因为有一门课程,她总听不懂,而且上那节课时还有个男生总捉弄她。
通过交谈,妈妈总算找到了女儿的问题所在——女儿因为听不懂功课,对上学有了恐惧心理,这跟坐不坐校车根本没有关系。
共同爱好让陌生瓦解
涵涵15岁,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他性格孤僻,总喜欢自己待着。因此,其家长特意告诉活动主管老师:“这孩子只愿意待在自己房间里写日记,不喜欢和外人接触。”
当晚,在自助餐厅吃饭时,主管老师特意坐在涵涵身边。开始,他只是和涵涵随便聊天,比如青岛的海边和这几天大家的表现,随后他把话题慢慢转移到了日记上,他说:“也许你不相信,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写日记。我写日记坚持了很多年,如今已经写了好多本了。”
“真的?”涵涵听了,一下子有了兴趣,“我也喜欢写日记。”他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和主管老师以及其他人逐渐有了互动,并在夏令营结束前结交了几个好朋友。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主管老师对他的爱好表现出了相同的兴趣而已。
张猛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今年,他高中毕业,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去大学报到前,他邀请我参加他的欢送会。欢送会上,他穿一套新西装,理了发,笑容满面,看起来自信、阳光,似乎已经为上大学做好了准备。
在和张猛的父母聊天时,他们对我表示感谢,不仅因为我是孩子的老师,教了他功课,更因为我是孩子的朋友,给了他很多有益的帮助。他父母说,张猛以前并不是一个干净整洁、积极上进的人,当然也不是坏孩子,可他太孤僻了,不喜欢与人接触,没朋友,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上大学。从小到大,似乎没人能够走进他的世界,直到我成了他的老师,他的“保护墙”才一点点被拆掉,从而整个人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最后,张猛的父母好奇地问:“您是如何和张猛相处得这么融洽的?因为我家孩子以前是从来不愿意与任何人接触的。”
我笑了笑,说:“因为我无意中发现我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看老电视剧。每天,我都会找他聊聊老电视剧的剧情。而他有时也会给我讲讲那些老演员的现状。”
我在无意中发现了张猛身上那块“松动的砖”,并以此为突破点,慢慢打开缺口,拆掉了那堵把张猛与外界隔开的墙。
陪伴和接纳让情感流动
徐女士有个18岁的女儿。作为青春期女孩的妈妈,她非常庆幸自己及时找到了女儿的那块“松动的砖”。
去年夏天,女儿参加了一次露营活动。女儿盼露营盼了整整一年,所以那股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可露营活动结束后,女儿整个人都变了。她显得心事重重,且和家人越来越疏远,很情绪化。她以前爱说爱笑爱美,可露营回来,不说不笑了,连穿着打扮也不在乎了。
当时,徐女士并没有意识到女儿的变化是有原因的,也没找女儿谈一谈,直到她捡到了女儿的日记本。
那天晚上,女儿出去打工——在街头发宣传单,由于走得匆忙,日记本掉在门前也没察觉。徐女士心想:女儿怎么这么粗心?她捡起日记本,看了一眼。不料,这一眼让她越看越怕,因为女儿在日记中写着“露营时导师参与了一些非法活动,还要我一起加入”。徐女士赶紧拿着日记本找丈夫商量。孩子的爸爸看后气坏了,说这样的导师居然会被允许与小女孩儿们一起露营,他气愤地想要去找露营的负责人理论。
与此同时,徐女士并不知道如何同女儿沟通这件事。思来想去,她觉得还是得和女儿正面交涉。如果假装什么也没发生,生活当然会很平静,但对女儿来说却非常糟糕。她想诚实地告诉女儿,妈妈已经看过你的日记,知道了已经发生的事情。
第二天,徐女士把女儿叫来,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果然,女儿对母亲侵犯自己的隐私特别生气。而徐女士也坦率地亮明观点:“你日记中提到的导师所做的事情是不正当的,且她比你大那么多,我觉得你和她做朋友不合适,太危险了。”女儿听完这些话,哭着跑出了房间。
这是一次轻松的体验吗?不是。有乐趣吗?没有。有必要吗?是的,非常有必要。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女士花了很多时间陪女儿,因为她觉得或许是她给女儿的爱不够多,才导致女儿去别人那里寻求温暖的。
当时,徐女士知道女儿并不想和自己待在一起,但她知道女儿很想学开车,于是她跟女儿说:“我知道你想学开车,这样吧,每天放学后我来接你,然后咱们找个空地,我教你开车。”
这之后,徐女士说到做到,每天放学都去接女儿学开车。不过,女儿每次都是上车、关门,从不说一句话。练完车,徐女士对女儿说:“饿了吧,不如咱们去蛋糕店吃蛋糕。”
这之后,她们每天都去练车、吃蛋糕,却一直没有交谈。直到有一天,女儿终于开口了。开始,她只是和妈妈聊学校里的事,然后开始聊朋友、聊生活中的事。
这个过程花去了徐女士整整一年的时间,可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女士最终换来了女儿的信任。
一年以后,女儿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母女俩坐在卧室的地板上收拾行李,无意中,女儿发现了以前的日记,她翻开其中几页,把生命里最黑暗的那段时间写下的日记读给妈妈听。那段日子里,女儿居然考虑过自杀,因为她实在没有勇气活下去。她看着妈妈,感激地说:“妈妈,幸亏我没有那么做。我真高兴我们可以成为朋友,谢谢您没有放弃我!”
牢记“找砖”三问题
家长会上,我经常跟家长们说,要了解孩子,就必须找到那块“松动的砖”。一天,一位母亲找到我,说:“我找不到任何方法接近我女儿,因为她根本没有您说的那块松动的砖。”
“她一定有的,”我态度肯定地说,“你们聊天时,她通常说些什么?”
“她基本不和我聊天。”
“那她平时做些什么?”
“没什么特别的,去学校或者去打工。”
“那她会用赚来的钱买些什么?”
“买许多衣服。”那位母亲想了想回答道。
我笑了,说:“那么,就请从您的这些回答中寻找答案吧。”
这里有三个问题可供大家参考:您的孩子平时谈论最多的是什么?您的孩子在业余时间喜欢或想做什么?您的孩子会怎样支配他手里的金钱?
想找到孩子身上那块“松动的砖”,答案就在其中。
另外,和青春期孩子接触时,我们要去除伪装,坦白内心,尽量避免和他们起冲突,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需要。
总结一下,想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就要先找到那块“松动的砖”——也就是他们最喜欢做或最喜欢谈的事。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倾听、开诚布公地交流以及陪伴。假以时日,你会发现,你付出的任何微小努力,孩子都会记在心上,并给你满意的回报。
【编辑: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