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张勇:我们在晴天修屋顶
2019-02-18袁晶莹
袁晶莹
2018年感恩节期间,阿里巴巴办了两年一度的校友会。我在下面听台上校友演讲,非常感动,往事涌上心头。1999年至今,阿里员工号已经到19万左右,真正留在阿里的员工约8万人。其他阿里人则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散成满天星。
离开阿里的同学回来看望时,常觉得新鲜,好些业务板块几年前并不存在,例如饿了么、淘票票、天猫精灵。看到阿里云IoT时,有些同学还问这是什么。
这就对了。阿里这几年在进步,我们不断创新、创造新业务、新赛道。十年前,尽管支付宝已初具规模,天猫雏形显现,但在大家眼中阿里巴巴还是一个电商公司。
阿里的未来图景
十多年来,经过不断发展,阿里巴巴正走在成为一个经济体的道路上。最初,阿里巴巴是一个实物电商,互联网只是一个销售渠道。做着做着,阿里巴巴不断演变,如今阿里巴巴业务范围覆盖数字商业、金融、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多个领域。
十年沉淀,未来图景在今天变得越来越清晰。如今阿里云占据了中国云计算市场一半的份额,我们会以阿里云为基础,服务企业、改善消费侧。当商业运作中的各个元素被数字化,商家就能理解消费者每个购买行为背后的原因,懂得他们的消费偏好。
今年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是“产业互联网”,其实这一说法已存在很多年。消费市场最终是由消费者驱动、是由市场驱动。供给侧改革要靠消费侧带动,才能真正形成化学反应。
这几年很多人问我,包括前阿里员工,阿里巴巴集团到底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我的回答很简单,阿里巴巴集团一直是、未来也必将是一家技术驱动、使商业有所不同的数字经济体。
电商这个词已经是一个老名词了。过去十年,电商作为一个新事物、一個外力、一个单独的销售渠道给商业社会带来了一些变革,如今传统电商时代已悄然远去,所有企业都在走向互联网,都在利用云技术支撑企业的整体发展。最终,电商要和企业母体融合到一起,推动社会商业进步。
阿里巴巴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从原来的信息匹配、交易在阿里巴巴,扩展到整个消费交易范畴。我们在三大消费领域完成了布局,轮廓显而易见:一是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电商交易;二是以数字商品为代表的文化娱乐精神食粮;三是以阿里巴巴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为代表,整合饿了么和口碑,联动飞猪、淘票票进行的本地生活服务形态。
随着阿里巴巴生态形成,我们在不同领域都会遇到竞争对手。竞争并不可怕,更多时候反而让我高兴。竞争让人警醒,能够让我时常反省自己和企业的不足之处,回归初心,学习、思考消费市场的改变,看到痛点,自然能找到更多机会。
尽管每个领域都有竞争对手,但阿里巴巴的商业操作系统横向地将这些领域融合到一起,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是独一无二的。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公司能做到既面向、触达和服务消费者,又能全方位服务企业,C端市场与B端市场两头兼顾。
一万亿美元不是终点,是下一个旅程的起点
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话至今不变,只是加了个状语,“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数字经济的到来是阿里巴巴的历史机遇,也是沉甸甸的使命。中国现在有36万亿消费市场,电商占20%左右,剩下的80%未来也都会实现数字化。
2018年双11,是阿里巴巴的第十个双11。几年前马老师说有一天能实现10亿个包裹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很遥远,没想到这一天成了现实。2018年双11天猫当日的交易额达到2135亿元,10亿个包裹诞生。
编者按
当前商业市场风云变幻,很多人关心阿里巴巴未来会怎么走。作为阿里巴巴的掌舵人、集团CEO,张勇对未来思考得很清楚,阿里一直是、未来也必将是、永远是一家技术驱动、使商业有所不同的数字经济体。
对于双11,我从来不设具体数据目标,甚至想都没想。交易额是自然发生的结果,阿里能做的是洞察在不同消费场景、不同阶段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继而创造需求。这需要技术和商业充分结合。我每年都会去思考,未来的双11会是什么样。
2018年关于消费分级的讨论很多。我认为不同层次消费者在特定阶段有特定的购买力和生活方式,唯一不变的是,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8年双11是阿里巴巴正式全面进入线下的双11,有20万家线下门店参与。不过我们没有统计线下流水,只有经过数字化改造,有数据驱动的交易额才能算到天猫双11里。线上线下一体化是新零售的重要切入点,饿了么和口碑是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领域的重要布局,阿里必须在本地生活市场建立牢固的优势地位。我们不仅投入资金,还会投入技术,阿里巴巴将尽所能做到的一切来赢得这场胜利。
饿了么已经融入阿里体系。近几个月来饿了么开始广泛帮助各大药房、星巴克、生鲜超市进行即时配送,饿了么的三公里物流网络和菜鸟网络的仓配、快递系统融合一起,形成全新的物流混合布局网络。
三年前阿里定了一个近期目标、一个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2020年阿里整体线上交易额要达到一万亿美元;远期目标是到2036年要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和1000万中小企业达成合作。到目前为止,这两个目标都没有改变。一万亿美元不是终点,是下一个旅程的起点。
“平头哥”
参加进博会时,我宣布了阿里巴巴未来五年要实现2000亿美元进口额。这个数字是阿里谨慎测算出来的。
2000亿美金背后,阿里不仅要完成销售模式的创新,还要完成供应链创新。例如从新西兰进口牛奶,要高效整合供应链、销售、采奶环节,打通上游后,我们用三天时间把新鲜牛奶运送到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这不是一个梦想,是进口贸易数字化创新的必然结果。
阿里巴巴是一个讲究结果、绩效导向和KPI的企业,我们在追求数字的同时,也会鼓励所有同事抬起头来,想想未来。拿到一个漂亮的数字之外,我们有没有抓住机遇。
2017年云栖大会上我们成立了达摩院。一年多时间,达摩院已经成为阿里巴巴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有300多位科学家,覆盖诸多领域。阿里巴巴不做纯粹的科学研究,而是将技术和商业结合在一起,服务于各类消费场景。技术的发展,最终让商业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阿里巴巴还通过投资并购和内部研发两种方式进军芯片领域。2018年云栖大会上马老师为阿里刚成立的芯片公司取名“平头哥”。“平头哥”的精神是对强敌毫无畏惧、勇往直前。AI时代,计算力是基础设施、支撑;物联网时代,商业更要结合计算力。阿里必须攻克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力,才能面向未来。
阿里巴巴每提出一个方向,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积累、试错、坚持,就没办法创造。不是创造一个新概念,是创造一个真正的创新商业模式。阿里既要创造新物种,也要改变老物种。这个过程中,最难改变的是DNA,只能上路去探索。我们相信阿里的方向是对的,我们在路上。
2018年9月马老师宣布将于一年后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关于退休,马老师规划了很久,也对外谈过几次。阿里要做一家102年的企业,要经过几代人努力。我们要做的是在晴天时修屋顶,在顺境中做规划,如此才能更好地传承企业。
有时候人生规划不用做得太细。我从没想过会做阿里巴巴集团的CEO。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机会出现时要敏锐地抓住它,愿意作出承诺,承担风险,尝试一些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新,这样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ID:cjtx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