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郫都区工伤预防工作调研与思考

2019-02-18张建国朱霖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1期
关键词:郫都区工种工伤

张建国 朱霖

作为2017年成都市工伤预防试点区之一,成都市郫都区系统化推进工伤预防工作,为全市工伤预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进行了有益探索。

郫都区高度重视工伤预防工作,成立了由区领导牵头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方位推动工伤预防工作开展。2017年,确定试点企业15家,在试点工作启动后全部实现了工伤人数下降,其中还有两家企业实现了“零工伤”目标。2018年,确定项目实施企业18家,截至11月30日,全区工伤认定数同比下降8.25%,工伤率预计将实现连续两年下降,成效显著。

主要措施及成效

建立人社、财政、安监、卫计、住建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科学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各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对工伤预防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确定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工伤预防项目。第三方专业机构专家及区人社系统业务骨干共同深入项目实施企业,在生产现场开展工伤危险因素风险评估,进行针对性工伤预防培训。截至目前,提出工作环境改善建议305条,培训企业一线员工1271人。

总结相同行业领域及相同工种生产流程中的共性特点,以工伤高危工种生产项目为重点,在特定企业车间、库房等实际生产场所组织举办安全操作规范化技能竞赛。目前,已举办行车、叉车及电焊等特殊工种的技能竞赛,提升了工伤预防技能。

整理企业工伤预防先进经验以及事故典型案例,精心制作视频、图文资料,深入项目实施企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逐步扩大活动覆盖的企业群体。充分利用区人社局服务企业QQ群、“郫都人社”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持续发布工伤预防工作进展情况和相关知识,解答问题咨询13000余条次。

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项目实施企业的范围需要扩展。目前,郫都区重点企业达到了147家,因此纳入项目实施范围的企业也需要进一步增加,以满足全区企业持续扩大的工伤预防需求。

二是预防式培训的难点仍需突破。部分企业及职工认为工伤事故仅发生在特殊工种相关工作环境中,离自身较远,即使学习了相关实际案例,仍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是培训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目前纳入工伤预防项目实施范围的多偏向于大型科技、食品医疗、制造、工程类企业,但随着企业范围的扩大,可能涉及更加前沿的科研领域,这就需要逐步对工伤预防培训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

四是企业长效工伤预防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环境和技术工艺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企业职工也会出现变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一步健全工伤预防长效机制。

进一步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的建议

充分发挥全市片区工伤案例分析会议机制作用,加强各区市县工伤案例尤其是新业态典型工伤案例的共享,加快推动工伤预防相关政策的研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在扩展项目实施企业和实施范围等方面获得政策、资金、培训上的更大支持。

精选现有项目实施企业中最具行业代表性的典型企业,紧密结合其行业特点、生产环境和职工工作实际,在至少一个完整周期内进行跟踪式工伤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和系统性工伤预防措施制定,帮助企业建立较为完备的工伤预防工作机制。

通过运用VR、3D等新技术手段,制作完全贴近现实场景和生产操作的体验式培训教程,将现实中无形的“红线”真正划出来,越过“红线”可能的惨痛结果较为形象的体现出来,持续性规范企业及其职工的生产经营行为。

重点从项目实施企业安全、人事负责人,安全生产标兵群体中选择具备相应能力素质的人员,组织开展系统性培训,为企业培养自己的工伤预防培训授课导师,持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制度完善。

对在工伤预防经验推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及职工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企业、职工乃至全社会的主动参与。对工伤预防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的企业,实行目录型管理,督促其尽快改进生产环境、工艺流程,加强对职工的工伤预防培训。

猜你喜欢

郫都区工种工伤
5G通信技术在特殊工种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成都市郫都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路径探究
成都市郫都区: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贡献人社力量
郫都区北京现代汽车领动购车意向研究
郫都区:工伤预防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职工违规操作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特殊工种,劳动保障当及时“成长”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