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臻于至善

2019-02-18梁芳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12期
关键词:善心管理者意识

文/梁芳

善心,是员工对管理者的期盼;做一个善心之人,是管理应有的追求。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者,本人就在管理过程中如何践行善心,并把善心上升到管理模式的高度,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浅谈一些思考和体会。

善心的基本涵义

善心就是使员工和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善解活动。善心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善行心,一个是行善心。善行心,顾名思义,善者,善于也!善行心强调的是能力和本领;行善心,重点在一个“行”字,善心的核心在于“善行”。行善心的本质要求在于管理者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的是责任和道德。

善心与管理的内在关系

管理中要求强化“四个意识”:一是责任意识。要牢记自己的职能、职责,全身心投入工作。二是求实意识。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探寻解决之道,潜心于求真务实。三是自觉提升能力意识。知不足方能知长进,专心于能力提升。四是服务意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公开、公正、公平,诚心服务于群众。

责任意识主要是“行善心”的范畴。责任是“四心”的核心要求,其他几个方面的意识则是属于“善行心”的范畴,能力和品德是“四心”的基本条件。从这一层面来说,责任比能力更加重要。

善心管理模式的好处

其一,善心是事业之福。事业需要管理者,发展需要好管理者。所谓“好”,本质要求在于善心。在其位不用其心,决策不研究规律,不善于纳群言,做事凭长官意志,不讲究方法,甚至为了捞取个人名利,大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其结果,个人可能一时得利,却为发展留下长期隐患,最终受损的是组织的形象,受害的是团队的事业。

其二,善心是员工之福。善心说到底要从员工做起,管理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造福员工。要做到善心,首先要解决对员工的感情问题,情为员工所系,权为员工所用,行为员工所谋,才能真正造福员工,为员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其三,善心是个人之福。管理者身居重要岗位,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员工的期望,行善心则心自安。在管理岗位上,能为组织的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能为员工尽一份责任,能创造为员工谋利造福的业绩。

善心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善心之德,即道德品德;二是要有善心之才,即本事能力。德才兼备,方能推动事业发展,造福广大员工。要谦虚好学,善思敏行。知识由学而得,能力因学而成,才干以学而进。要善学,不仅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要善思,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要敏行,学习的目的在于“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善心管理模式的核心要求

一是集思广益,善纳群言。决策是管理者最基本的职能,但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再高明的管理者,也不可能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就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须集思广益,善纳群言,明辨之,慎行之。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果断和有魄力的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工作要有预见性、计划性。需要把系统工作与眼前工作结合起来,讲目标,重过程,求结果,推动管理工作更加健康和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注意总结,善于创新。善心不是“言必寻据,行必问典”,而是创造性的实践。创新之重要在于结合,把创造的热情与遵循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精神与实际相结合,管理意图与员工意愿相结合。其次要求把问题和解决方法结合起来辩证分析,一分为二,正确面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分析和总结。

四是恪尽职守,善抓落实。要有抓落实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有敢抓落实的气魄和毅力,要有抓落实的方法和技巧。

管理臻于至善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核,是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善心管理者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名家谈教育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疯狂的“善心汇”
意识不会死
善心汇一场败局已定的“冒险”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