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2019-02-18雷敬炎朱娟蓉杨旭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2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职能实验室

方 堃, 雷敬炎, 朱娟蓉, 杨旭升, 梅 芸

(武汉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武汉 430072)

0 引 言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1]。实验室建设的前瞻性、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目标,因此围绕实验室建设如何规划、如何配置、如何管理、如何考核等就成为实验室工作的主要职能,这些职能的实现必须有一套科学便捷、实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保障。“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在各个领域的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部对内部管理职能和运行机制进行调整,随之而来各高校对实验室建设、设备管理的模式也发生变化,这些改变直接关系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关系到实验室效益发挥。

1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内涵与外延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是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组成结构和方式。也是高校在开展这些管理工作时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管理体制的核心是管理机构的设置,通过机构的设置明确高校内部各管理系统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是指管理体制建立后,在开展管理活动过程中,作用于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原理及其运行方式。因此,要保证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这个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高校办学目标是人才培养,这个目标是通过教学、科研等途径来完成,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完成需要通过实验室这个载体进行保障。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的场所,要使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并对影响活动的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准确区分各因素相应边界和运行标准,形成管理合力,从而保证系统有效运行。其影响因素主要有[2-3]:

(1) 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根据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依照课程培养体系的需求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活动进行组织,特别是在实验室开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实现效益最大化。

(2) 设备、场所等物资资源的配置与协调。依据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在学校整体规划的统领下,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在实验设备、实验场所、实验家具、信息化资源等方面制订相应的配置规划,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3) 实验技术队伍的完善与技能提升。打造一支学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 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的考核与评价。在原有价值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向绩效管理和价值管理并重的管理形态转变。通过对实验室综合效益、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考核,找出影响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在政策层面进行调整和引导。

(5) 实验技术安全的监管与服务。在实验技术安全领域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安全隐患的思路与对策,对实验活动的安全性进行指导与监管,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安全保障。

2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也在逐步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大致经历了以下5个发展阶段[4-5]:

(1) 上世纪50~70年代。此阶段只有少部分高校设有设备科、供应科或物资处,主要从事学校建设所需的各种物资(包含少量的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和供应。70年代,随着高校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有学校开始设立实验室管理科。

(2) 上世纪80年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推动下,1983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高校实验室工作会议,1986年全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会在青岛成立,高校实验室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由原来的物资供应部门改为设备处,主要负责仪器设备采购与管理。

(3) 上世纪90年初期。1992年,原国家教委发布《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第20号令)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有一名校(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行政机构(处、科)”[6]。1993年,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武汉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指导思想。全国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开始设置并受到重视。

(4)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高校行政机构改革,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经受了保留、撤销、分解、合并、转制的严重考验。实验室管理职能被削弱和分解,资产管理职能得到加强,资产管理处应运而生。

(5) 进入21世纪以后。2002年,教育部副部长周济在21世纪高校实验室工作咨询座谈会上强调了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成立实验室处以及“985工程”“211工程”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对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室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很多综合性高校和对实验室要求较高的理、工、医、财经类高校开始调整管理机构或组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的职能得到强化和扩展。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范围越来越扩大,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撤销实验室处调整管理职能,科技部开始关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效益评估,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也受到国家重视。新一轮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机构与职能设置的讨论和探索也在许多高校展开,有些高校的相关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有些高校则相对弱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又开始了新的调整、撤销、合并的过程。

从上述的发展可以看出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演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思想认识、设备物资等主客观原因的制约,高校关注的重点是资源的集约型保障作用,因此机构设置中多出现设备、物资等名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经费的日益充足,特别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逐步提升实验室建设的职能,形成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建设资源配置(设备、场所、队伍等)的层次关系。当前高校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如何与实验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地结合,各高校从自己的校情出发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3 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

由于受到高校发展历史演变因素和办学规模、层次、管理方式的影响,各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的机构名称、设置和承担的工作职责都有所差异,各有侧重。通过对全国38所“985”高校(国防科技大学属于军队院校,体制和机制有其特殊性,未在调查范围)、湖北省17所高校(含2所高职院校)进行了梳理。

3.1 全国“985” 高校的基本情况

调查了全国38所“985”高校进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工作的相关机构,详细了解了各高校机构设置及相应职能,大致可以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体制按机构名称分为4类,每个类别在职能定位上各有特点。

(1)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类。涵盖了17所高校(44.74%),主要是办学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高校。工作职责上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管理两方面工作并重,涵盖与实验室工作相关的实验室规划、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开放、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和效益考核等工作。部分学校承担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全部或部分工作职能以及实验队伍建设的部分职能。

(2) 资产管理处类。涵盖7所高校(18.42%),主要是有专业办学特色的专门高校。实行设备、图书、家具、房产等资产和采购、维修的统筹管理,职能上以包含设备在内的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行为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功能由教务和其他相关部门承担。

(3) 资产与实验室(或设备)管理处类。涵盖11所高校(28.94%),涉及综合大学和专业高校。工作重点是设备、图书、家具、房产等资产和采购、维修的统筹管理,兼顾与投入有关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工作。部分高校也开始承担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全部或部分工作职能以及实验队伍建设的部分职能。

以上3种管理体制的实验教学有关职能均以教务部门承担为主,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则有的在教务部门有的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

(4) 其他类。主要涉及3所高校(7.9%)。其中:华东师范大学虽然机构名称简单(设备处),但在职能上与名称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高校基本一样。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根据学校自身的管理特点,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职能统一归口成实验室建设管理处,将设备管理职能归入资产管理部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将设备管理与资产管理和校园规划统筹起来,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由教务等相关部门承担。

3.2 湖北省部分高校的基本情况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湖北省7所部属高校、6所省属高校、1所市属高校以及2所教育厅直属的高职院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实验室与设备管理机构名称、职责、人员编制数、内设机构数、问题及建议、现行管理体制对工作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总体上,湖北省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的体制与职能划分与“985”高校的几种类型相类似。

中南民族大学和湖北大学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统一起来,成立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中心或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统筹管理与实验室相关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购置与维修、实验队伍和实验室安全。而武汉市属的江汉大学则由教务处负责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教学服务与保障中心负责设备管理。

4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职能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室规划、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评估与认证、实验队伍、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与效益评价、共享平台建设、仪器设备购置与技术支撑、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多方面[7]。由于各高校管理体制、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学科特色、经费投入方式等不同原因,导致高校对承担这些管理职能的机构名称、设置和权限划分既有共通之处又各有千秋[8]。但无论采用何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如果对实验室建设认识不到位、管理职责过于分散、规划不明确、资源配置与教学需求不协调,都必然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人才培养质量[9]。

4.1 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领导

国家层面,教育部对实验室管理机构和职能进行了撤并和调整,出现了教育部高教司、办公厅甚至科技部多头管理的现象。同时在很多高校内部尚未建立围绕实验室建设的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比如,分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工作的校领导管不了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科研平台建设等工作,导致在处理与实验室建设相关的重大问题时,学校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规划设计,难以调动各个职能部门掌管的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4.2 教学实验室易管,科研实验室难管

长期以来,高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都是围绕教学实验室展开,形成了一套建设、管理和资源配置的体系。科研实验室主要依托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投入、建设和管理,但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高校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高校科研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相关业务(如实验室安全管理等)逐渐覆盖到了科研实验室。然而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有很多的不顺。比如,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集中在科研实验室,其购置经费投入、论证、运行以及平台建设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但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和开放共享却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来负责推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难度增大。

4.3 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导致边界不清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管理业务工作的覆盖面日益扩大,开展工作时其职责分工可以涉及到资产管理、实验室管理、本科生院或教务部门、科研管理、财务部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面对新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即使原来分工明确的各职能部门之间也可能出现权限划分不清、不知道该谁管或没人管就都给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管的情况,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逐渐突显。比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实验室管理部门、保卫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环境保护和后勤保障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工作中时常发生扯皮现象。

5 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考

高校办学的根本是人才培养,本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实验教学又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的地位显著提高。无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管理体制、机制如何设置和建设,都必须围绕满足教学需求,按照“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设备和安全保障”的层级关系和“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来自需求,需求决定目标”的理念来布局各高校管理部门和职责分工[10-11]。

5.1 理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体制

建议教育部理顺关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明确职能统一的归口管理机构,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切实解决高教司、财务司、办公厅职能分散、多头管理、政策不一的问题。同时,教育部应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指导,针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出台相应的指导文件,做到国家政策科学、可行、可持续,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5.2 建立高校内部各部门间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高校内部管理工作头绪多,各部门各自为阵,要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工作成效,避免推诿、扯皮和矛盾重重的管理运行方式,就必须建立内部管理工作的协调和联动机制。比如,实验室安全管理是近年来的新事物,对于这种新的管理工作到底由谁来管,怎样才能管好,各高校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但都不能脱离统筹和协调的运行方式。对此中山大学采取设置专门的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的方法[12],将多部门管理职责交由一个统一的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管;武汉大学则采取依托现有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来全面负责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有关消防、水电气、环保等安全工作由相关部门给予配合的方式,并通过学校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将这样的管理运行方式予以明确。

5.3 设置符合自身管理特点,科学、系统的管理机构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管理模式不同,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不同高校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没有哪一种管理模式能适合所有的高校。因此,高校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运行方式要符合高校自身办学目标、教学科研要求和管理运行体系的实际情况[13-14]。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目标和需求为导向,决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规模和水平,有什么样的实验室又决定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投入档次,最终形成一个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队伍建设为外延,设备、安全等条件保障环节为支撑的系统性的管理体系[15]。

6 结 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是随着历史、学校、教学、科研发展而不断前进和变化着的。无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体制、机制如何变化,都要遵循管理科学和规律,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合理分配管理职能,并最终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实现提供最有力的支撑保障。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职能实验室
职能与功能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