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价值和提升路径

2019-02-18洪一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亲和力实验教学思政

沈 光, 洪一明

(南京工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 南京 211816)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高等教育要回归初心,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2]。应该说,从传统的“思政课程”到新时代的“课程思政”的转变,是高校各门课程面临的新课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验教学课程侧重于实验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现得不足。身处新时代,实验课程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结合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从亲和力的视角提升实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高校和广大实验课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1 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内涵探析

精准把握高校实验教学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进而准确理解实验课程思政亲和力的本质,是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思政亲和力得以实现的一把钥匙,也是高校实验教学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前提基础。

(1) 高校实验教学课程的内涵。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是指在特定场合中,学生使用专业设备、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分析、计算等方式获得数据,在此过程中实验对象基本具备了科研能力和价值素养的教学活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十分关键,而随着学生主动实验的意识逐步增强,自主实验的要求不断增加,实验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3]。

(2)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国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研究是一个深入的过程。研究者从基本的感染力、亲近力进一步深化细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构成要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可以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下,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教育者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持续优化教育环境让教育对象对教育活动产生一种亲近感、和谐感,形成一种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推动力[5]。

(3) 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内涵。要理解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首先就要理解课程思政。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高校课程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通过寻求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6]。因此,对于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内涵,可以这样理解:教育者将实验课程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遵循实验教学基本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持续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让教育对象对实验目的产生归属感、对于实验环境产生亲近感、 对实验过程产生责任感、对实验结果产生自豪感,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实效性的推动力,使得教育对象的实验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安全责任观念不断深入,自觉自发地进行实验探究。

2 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价值判断

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一脉相承的,既有基于科学的具体实践性,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引导性,是科技进步和人类发展适应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深刻体现,对于从专业课程教育角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深刻启示和重要指导。

(1) 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规定要求。新时代,全国各条战线都在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作为社会主义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规定要求[7]。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更为关键,在于启迪思维的过程中实现了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价值构造,达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培养。实验教学课程思政并不是增加一门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合理融入到实验教学课程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传播理论不谋而合,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又一新途径。高校通过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提升,能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高校科研、实践、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共同构建起思政育人共同体,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8]。

(2)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长远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9]。在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高频词汇。“内涵式发展”是与“外延式发展”相对而提出的,一般认为,所谓内涵式发展,是高校利用现有的师资、设备、专业、教室等条件,通过挖掘办学潜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效率来得以改革发展,并不是要建立新的专业、扩大办学规模等量的提升实现发展。在我国高校的办学实践中,特别是随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实质阶段,催生了一大批高技术研究实验室和高水平实验研究团队。此时,硬件设备提升了、实验环境改善了,还应当运用“内涵式发展”的理念提升实验活动的质量,特别是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到这些实验室和实验团队中,有效激发其爱国、报国、强国情怀,从而有利于更好更快地产出科研成果。进一步说,根据科技发展理论和人才培养规律显示, 实验设备更新、专业知识传播等外部要素的有效利用, 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等内在要素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只有内外部要素相互协调作用, 才能有效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

(3) 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从社会需求来看,政治思想素质是用人单位度量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爱国敬业、品质高尚、乐于奉献、心理健康、治学严谨的毕业生,将会拥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工作实践中也往往更容易成为单位的骨干乃至社会的栋梁。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仅需要高校提供系统的思政课程来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教学课程不断丰富发展,成果也颇丰,但具体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对于实验目的不明确,凭兴趣做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一些学生为做实验而做实验,主观能动性缺乏。又如,一些学生开展实验的态度不端正,在实验过程中过于自我,不遵守实验守则,不但影响教学秩序,也会危及他人安全,给实验室安全带来隐患。再如,少部分学生传递了不良的学术风气,诸如抄袭实验报告、篡改捏造数据等现象并未杜绝,严重挑战学术道德。在此情形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教育引导好大学生成长成才,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课程教师应当通过提升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加强思政教育在实验课程的渗透程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觉地去明确实验目的、自发地端正实验态度,以正确价值观的构建来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与荣辱观。

3 提升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课程的内涵不断丰富,而思想政治水平还不能完全与之匹配。因此提升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是必不可少的。但现阶段部分高校对于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理解存在问题,使得亲和力不能实现有效提升。

(1) 从课程定位来看,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没有实现有效融合。课程思政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高校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寻求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求实验授课老师深入而全面梳理两者之间的连接点, 将其融入实验教学中。实验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例如,我国在材料领域获得世界成就, 可以引领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和爱国教育;在生物和化学领域的探索,使学生们感受到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信念等。换言之, 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思政教育,是基于实验课程的本身实现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而现阶段由于部分高校和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有偏差和相关性梳理不到位, 常常将这些隐形的思政元素以普通思政课模式直白地灌输给学生,呈现出一种在实验室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奇怪模式,这不仅影响到实验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也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10]。

(2) 从形式内容来看,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仍拘泥于课堂和书本。实验课程思政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种实验教学的价值观念, 它不仅仅拘泥于课程本身。众所周知, 实验教学的研究任务较多, 很多学生会对于不同领域的实验有着自己的喜好,对于实验探索有着不同的态度, 有人孜孜不倦刻苦专研, 也有人投机取巧抄袭成果。有人以国家发展为己任, 也有人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因此, 实现实验课程思政的同时, 也是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过程。但实验课程思政的设计难度相对较大,要求的联动性更高。因此, 某些实验课程思政容易出现重形式而轻实质的“课堂思政”和“书本思政”。只能生搬硬造地使用实验课程里的思政要素, 导致学生的获得感较差。实验课程产生的问题可能是科研问题, 也可能是道德问题和价值问题, 更需要思想和价值层面的引导。简单的“课堂思政”和“书本思政”思政很难突破这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 从队伍建设来看,没有充分发挥实验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动性。在实验课程教学中,老师通常按照教学大纲将教学立足于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和实验总结。有意识地将重点放在了具体实践和知识传授层面,缺乏主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11]。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实施者、实验项目的组织者与实验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主动性和引导性,只有增强实验指导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实现高校实验教学课程思政。

4 提升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的实现路径

就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要素而言,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情境等要素。聚焦到实验教学课程亲和力来说,主要包含教学师资亲和力、实验教学内容亲和力、实验教学环境亲和力等几个方面。

(1) 提升实验教学环境亲和力,构建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大环境。实验室是为了开展实验活动而设立的场合,这种场合即包括课堂实验,也包括课外自主实验和校内外实践实验等。实验教学环境为实验教学对象接受思想意识提供了具体氛围,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实验对象起着引导和感染作用,这种引导和感染作用就是实验教学环境亲和力的具体表现。如教师可以统筹规划,在实验室内部墙上、走廊上张贴本实验室的具体要求,将奖励和惩戒机制公布于众、广而告之。又如,教师应当对参与实验的学生榜样行为进行宣传表扬,旗帜鲜明地对破坏公共秩序、损坏公物财产等错误行为进行惩戒,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便于实验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再如,教师应当注重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包括公正感、责任感等积极情绪融入实验室环境,在行为中自觉发展能够激发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移情效应[12]。

(2) 提升实验教学内容亲和力,促进思想政治元素突破课本和课堂限制。实验教学内容作为连接实验教学教师和实验教学对象的信息载体,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把握。第1层面,是学科要求、专业能力等所确定的实验内容;第2层面,是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下,基于第一层的内容而进行组织和编译,实现实验教学育人的目的。聚焦到实验教学内容亲和力,就是要实现从第1层面到第2层面的有效转化。科学技术产生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实验学科中的成就本身即是人类实现价值理想的成果,在不断钻研中体现了人类追求真理、刻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实验教师应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从多个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融入到实验的全过程中[13]。如在介绍科学家取得理论成就时,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本身刻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又如,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中,应当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素质修养方面的内容;再如,在发现学生中有抄袭实验成果、篡改实验结果等现象时,应当强调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标准。如此等等,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来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提升实验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与实效性,进而起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3) 增强实验教学师资亲和力,构建一支具有思政素质的专业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老师其本身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决定着教育对象以什么角度和价值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验教学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科学实验的水平,还要引导学生,使其思想行为符合社会价值需求,此时,提升实验教学教师的亲和力就势在必行了。这是因为,实验教学老师亲和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能否真正实现对教育对象进行认知和引导,能否将实验内容合乎教育需求进行传递,能否对实验过程实现宏观把控。① 应当注重提升实验教师的人格魅力,一名优秀的实验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实验实践能力[14]。首先作为实验老师他必须育人先修德,只有拥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实验课程和实验实践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② 应当注重提升实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魅力,实验课程的完美呈现,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的能力,还需要实验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高度融合,既能组织好实验教学任务,也能严肃学术氛围。因此,实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任务、把控实验教学进程。除此以外,高校应当组织力量对每一门实验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做好师资培训,帮助使实验教师熟悉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而结合实验教学特点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15]。

5 结 语

为了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实验课程的内涵就不能仅仅只限于提升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从内在自觉践行实验的活动要求和道德标准。提升实验教学课程思政亲和力就是在不断探索实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通过构建实验教学环境亲和力,提升实验教学内容亲和力和增强实验教学师资亲和力,使实验课程思政真正实现教育作用,更加稳健地走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猜你喜欢

亲和力实验教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动脉粥样硬化靶向适配子的亲和力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