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为先导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改革与探索①
2019-02-18李祺瑞孟玉芬佟书娟张军峰
李祺瑞 孟玉芬 佟书娟 董 伟 张军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医学免疫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大部分常见生化分析手段的原理,还能够促进如诊断学、预防医学、循证医学等后续医学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开设实验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理论课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研精神和科研态度。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实验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所涉及的研究技术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无应用价值,导致实验课程内容与临床科研实践脱节,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因此,为培养新一代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以临床实践需求为先导,开展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改革与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1 医学免疫学实验内容的设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抗原抗体反应是免疫检测的核心原理,当前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典验证性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前者包括火箭电泳、对流电泳、单向和双向免疫扩散等,后者则内容差异很大。目前,医学院校的ELISA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检测人血清IgG、TNF-α、IFN-γ等,方法上主要为双抗夹心法,较为单一,且检测项目大多与临床实际联系较少,数据处理简单。这些实验虽然对于学生加深理论课知识的掌握有一定帮助,但是随着免疫学理论和相关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前文所述的经典验证性实验在实际临床和科研中已无应用价值,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影响了学习效果[2]。
除了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外,由于实验课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在实验课上只是机械地根据任课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也很少对实验原理以及各项操作的目的进行主动思考,更不会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导致实验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由于实验课多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造成部分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在实验课过程中参与度不足,甚至放弃主动动手的机会,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也直接照抄实验教材以及同组其他学生的实验报告,导致实验报告中存在明显的雷同现象。
2 医学免疫学实验内容的改革和实践探索
为使医学免疫学实验贴近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我们结合当前临床检验科、病理科常用的胶体金技术、间接凝集检验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等免疫学技术,对本科生免疫学实验课程进行设置,6次共计18学时(见表1),具体内容如下:
(1)仅将火箭电泳、单向免疫扩散等抗原抗体结合实验设置为示教实验,以培养学生对抗原抗体反应的感性认识。
(2)增加临床常用的斑点金免疫层析实验、血型鉴定等实验内容。在ABO血型鉴定实验的基础上,额外增设了补体溶血试验作为其后续实验,不仅更贴近于实践,更使得该实验内容能突出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色。
(3)ELISA作为免疫学经典的检测方法,至今仍广泛应用,虽然予以保留,但是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分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分别设计实验课程,另外,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除传统的直线回归的标准曲线方程外,还向学生介绍并应用了Logistic(四参数)曲线拟合方程,由于学生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常用的Excel软件只能进行直线回归方程等常见函数模型的拟合,本次实验要求学生结合ELISACalc软件,根据回归拟合结果,选取更为合适的标准曲线方程,使学生更早地接触新的数据分析方法,了解统计的概念,确立统计分析的意识。
表1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与学时
(4)开设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相关实验内容,不仅丰富了免疫学相关的知识体系,与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等学科实现学科交叉,也使得学生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直观认识。
3 医学免疫学实验的实践效果
为检测实验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实验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全部59名学生中有36名学生(61%)认为实验课程能够很好地促进其对理论课知识的掌握,其余23名学生(39%)也认为实验课程能够较好地促进其对理论课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好(67.8%)或较好(30.5%)的参与到实验的实际操作中来。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也能够使所有学生很好或较好掌握实验技能,其中,33名学生(55.9%)认为能很好掌握,26名学生(44.1%)认为能较好掌握。结果表明实验内容设置比较合理,能够有效辅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论课所学的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各次实验课程的满意度方面,6次实验课程认为非常满意的学生所占百分比的平均值达到79%,没有出现学生对某次实验内容极为不满的情况(见表2),说明学生对新的实验课的内容设置和课堂教学持肯定态度。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从实验一到实验六,59名学生中分别有3名(5.1%)、6名(10.2%)、33名(55.9%)、5名(8.5%)、7名(11.9%)、5名(8.5%)学生认为当次实验对自身而言在总共6次实验中的收获最大。其中,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收获最大的“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HBsAb”的实验也是6次实验内容中与临床实践贴合最为紧密的一个,学生不仅认为在该次试验中收获颇丰,同时也有84.7%的学生对此次试验给予了非常满意的评价,这一比例在6次实验中也是最高的。结果提示:以临床实践为先导实验内容设置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特别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新颖且贴合临床实践的实验内容。因此,选择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实验内容,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为后续继续改革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提供了思路。
表2 学生对各次实验课内容的满意程度
4 小结与展望
以科研和临床实践为先导的实验教学,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3]。同时,新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也考验着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医学院校教师在教育、临床、科研三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本次针对医学免疫学的实验课程改革进行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而这一经验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推广到其他基础医学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去。同时,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例如将医学免疫学实验与临床病理科的相关技术相结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合作,开展多学科交叉性质的整合医学实验,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构建更为科学、系统、全面的医学知识体系[4],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型医学人才搭建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