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海外的道教艺术展览

2019-02-17吴思佳

艺苑 2019年6期
关键词:海外

吴思佳

【摘要】 道教艺术展览是海外道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种主流化的研究方式。策划人往往是学识深厚的学者,所以这样的展览可以收集到水平很高的展品,同时也常常配有高水平的论文集和相关图录。海外道教艺术展览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日本和法国三国举办的四次展览,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通过道教艺术在海外规模较大的展览,道教这一古老的东方文明在西方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及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更具积极意义。

【关键词】 當代;海外;道教艺术展览

[中图分类号]J19  [文献标识码]A

艺术展览是当代西方学术界展开科研活动的一个指标,当代道教艺术研究者也在这方面投入了自己的热情。因为学术环境的不同,当代海外道教艺术研究已经将道教艺术展览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一些道教研究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策划并举办道教艺术展览,在这些展览出版的相关图录里,不仅包含有大量精美的道教美术展品图片,同时往往还收录了值得关注的海外道教研究学者论文。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相对于佛教艺术在海外的展览,道教艺术展览的数量不多,分布国家也不是很多,主要是在美国、日本和法国三国举办了规模较大的四次展览。

一、美国道教艺术展览

美国是海外道教研究的重镇之一,虽然美国的中国道教艺术研究晚于欧洲,但在海外的四次展览中,美国就成功举办过两次。20世纪后半叶,美国道教研究得益于处于当时世界前列的德国道教研究的人才输送;同时,这一现象也是得益于美国逐渐成为海外中国艺术藏品最丰富的地区。这些藏品除了私人收藏之外,19世纪末兴起的“东方文化热”也令美国博物馆界和学术界逐渐对收藏与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了中国艺术品的最大市场,无论是藏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大幅提升,开始超过欧洲,并一直保持良好势头。这个现象,为美国举办道教美术艺术展览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1988年,在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举办了海外最早的一次大规模道教艺术展览《仙界——中国艺术中的道教》(Realm of the Immortals D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展览。[1]克利夫兰博物馆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中心,成立于1913年,是美国馆藏有中国古代艺术品最为丰富的六家博物馆之一。

2000年,芝加哥艺术学院举办了另一次规模更大的道教艺术展览《道教与中国艺术》(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 ,展出来自9个国家近60家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精美道教艺术品,展品约有150件,包括画轴、雕塑、书法、丝帛织品、宗教仪式用品和珍版书等。在这次展览中,最为特别的展品是来自于中国的博物馆及研究单位的34件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这些展品中,只有两件曾在西方展出过,有的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获准到海外巡展。例如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彩绘二十八星宿图衣符、河北省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铜博山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汉代“朱雀、白虎、青龙、玄武纹”瓦当四件、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石刻肥致碑、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北魏王阿善石造像、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的北魏邑子六十人石造像碑、故宫博物院的宋拓王羲之《黄庭经》、明戴进作《洞天问道图》、上海博物馆的唐代老君石像和明代吴伟作《仙女图》等。[2]58-60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中国道教文化,展览主办方还在展出期间,特意推出了一系列中国书画、传统道教音乐和养生太极等道教文化相关艺术的专题讲座及音乐会等活动,使参观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道教艺术的丰富成就。这次展览反响热烈,后来又于2001年2月21日至5月13日期间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展览的主要组织者与发起人是同一位学者——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普利兹克亚洲艺术策展人斯蒂芬·李特(Stephen Little),他是一位在道教美术研究领域极有分量的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李特向美国新闻媒体与艺术界人士介绍展览的缘起和举办意义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尽管(中国道教)起源极早,但与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刻的儒、释、道三种学说思想中,道家思想往往笼罩着神秘色彩,是最不被外界所知的思想体系……这次的展出,不仅文物本身都极为珍贵,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东方的哲学思想。”他同时强调:“道家思想源自于相对性的思维,和西方哲学中强调的绝对性思想观差异较大,对参观者认识东方文明将大有帮助。”[2]58-60

李特为展览所编纂的精美图录,至今都是海外道教美术研究的经典著作。1988年和2000年,分别出版了展览同名图录《仙界——中国艺术中的道教》(图1)和《道教与中国艺术》(图2)。特别是由他与肖恩·艾克曼(Shawn Eichman)等人精心编撰的《道教与中国艺术》,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对西方学者与观众理解道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诸多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道教艺术,展示了150多张的艺术作品照片,代表了包括美国、欧洲和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地几十位著名学者和博物馆专家的广泛国际合作的成果。书中还收录了李特、艾克曼、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巫鸿、伊佩霞(Patricia Ebrey)和南希(Nancy Shatzman Steinhardt)等该领域顶尖学者的研究论文。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李特描述了这样的合作所要努力的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向西方读者介绍“为道教服务的艺术作品的形象和功能”[3]13-21;第二,提出“道家如何定义自然世界和神圣世界的结构,以及人在此类结构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的问题并更好地解读[3]13-21;第三,如今,道教仍然是一种活态宗教,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李特在开篇题为《道教与中国艺术》的文章中,对在中国文化历史背景下的道教哲学、宇宙论和宗教进行了很好的介绍。该图录收入的其他学者的论述也非常精彩,代表了当代道教艺术研究的最高水平。

施舟人的《道:道的故事》,对道教的历史进行了开创性的描述,是他数十年艰苦研究的成果展示。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精辟的论述,聚焦于老子和道德经的意义。施舟人还讨论了早期道教团体编制成文的戒律中道教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虽然文中关于道教思想和道教艺术之间的联系只举了很少的例子,但这些例子非常的生动有趣。例如,施舟人强调了一些艺术家与道教之间产生联系的重要性,如顾恺之(345-406)和黄公望(1269-1354)也有研习道教的经历。[3]361-267

南希的《道教建筑》以道教宫观和神龛为例,介绍了道教建筑的建筑形式与设计思想。道教宫观在布局和安排上都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结构,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形式为道教建筑专门的样式。然而,道教建筑在回廊的设计上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从宫观到殿宇以及神龛等等,这些都构成了活跃道教建筑环境的一部分。文章对于道教建筑创建性的描述极为生动,广泛而又全面。[3]279

巫鸿在专题讨论《早期道教藝术:五斗米道的视觉文化》中指出:“据考证,早在公元二、三世纪,早期的‘天师道或‘五斗米道就活跃于四川的中部和西南部,但到目前为止,鲜有艺术品能够证实这种文字上的说法。文章重点描述了这类艺术品,尤其以崖墓、线刻石棺以及描绘有仙境的铜镜等艺术遗存上的图像重点分析,插图精美,文献详实,为描绘早期道教概念世界提供了新的启示。”[5]306

伊佩霞在《道教和宋徽宗的艺术之歌》中,通过分析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将徽宗以道教与美术并重的实践者的身份,重新审视了这位皇帝对于道教的扶持。

该图录中收集了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的图片,并且每一幅图片都附有详细的注释,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条件。这本书中还附有道教圣山和圣地的地图,以及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是西方学者向西方世界介绍道教的一项重要成果。

二、日本道教艺术展览

日本的道教研究开始于19世纪后期,借助于明治维新以来对儒释二教的研究势头,道教开始受到日本学界的重视,并逐渐成为中国汉学研究新的热点。

2009年,日本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道教美术展,分别在东京、大阪和长崎展出。这次展览是以“不为人知的道教世界”为主题。展览展出了330件作品,基本来自于日本私人以及公立博物馆收藏的与道教有关的艺术作品。这些道教艺术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有十一矅星君、仙人像、身穿道服的老子像(图3)、阎王像等,还有道教符箓、关帝、妈祖信仰等。

除了源自中国的道教美术品外,还有一些在日本各个时代制作的道教美术品,结合了来自日本佛教或神道教的影响,这个展览扩大了道教美术的定义。[4]例如,以《阴阳道》为代表的艺术作品,研究者认为表现出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中已融入了道教信仰。又如,以关帝为代表的图像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神灵已经纳入道教的神仙体系,说明了道教信仰与民间信仰融为一体广为流传的现象。这些神像,通过木刻板画等艺术形式传入日本,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推出了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说明道教思想的传播不止步于道教艺术,中国传统医术和占卜术也传入日本进行了融合(图4)。

这些展品中,有一部分是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馆藏,数量比较大,是珍贵的中国文物。中国美术品中,阿部房次郎的收藏(阿部藏品)和山口谦四郎的收藏(山口藏品)又是其最主要的馆藏。著名收藏家阿部房次郎曾于昭和十七年(1942)将其毕生收藏的160件中国古画捐赠予大阪市立美术馆(图5),其中不乏有《传王维伏生授经图》这样的瑰宝。实业家山口谦四郎的收藏在众多藏家中显得较为特别,当藏家争相收购中国书画时,他却收藏了大量南北朝时期大同、洛阳、长安这些重要城市的佛、道石造像,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四尊形态各异的道教造像。[5]

除了专门的道教艺术展览,还有一些在日本展出的中国艺术展览中也包含有道教美术展品。如2005年5月至6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日本中日新闻社联合举办了“大唐女性之美”的展览,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部分中国佛、道石造像也配合参与了展览。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具有陕西省鄜县北魏延昌至正光时期的地方造像特色的北魏延昌四年(515年)的砂岩雕刻的道教三尊像(图6)。

三、法国道教艺术展览

法国是欧洲汉学的摇篮,而道教研究与汉学的滥觞紧密相连,法国逐渐成为欧洲的道教研究中心。从16世纪到现在,它对中国文化的西传起了辐射作用,尤其是培养了一大批汉学家,其中关于道教艺术研究的学者更是值得称赞。

2010年法国国家美术馆和集美博物馆携手举办了首次于欧洲展出的道教文化展览活动,展示了大量的中国道教艺术珍品。这次展览命名为《道家之家——另一种生活方式》,展示了西方观众不曾接触到的一种全新的东方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展览所涉及的主题种类繁多,包括有哲学、诗歌、宗教和科学等视角对道教文化所蕴含的“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其中,展出各类艺术品近250件,从绘画到雕塑、从陶瓷到青铜器及纺织品,使人“领略”到在中国千百年来道教文化是如何通过各种题材表现自我的。此外,它还集中展示了来自欧洲、美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其他博物馆的精美馆藏(图7、图8)。

结 语

概言之,海外的道教艺术展览虽然数量不多,但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藏品通常征集自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及私人珍藏;同时,此类展览的策划人多为具有深厚汉学修养的学者,并且部分图录里所包含的专题讨论对于道教美术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道教艺术展览是沟通东西方文化很好的载体,为我国道教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路径。

参考文献:

[1]Stephen Little.Realm of the Immortals,D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M].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Ohio,1988.

[2]王宜峨.道教艺术展在太平洋彼岸[J].中国道教,2001(2).

[3]Little,Eichman,Ebrey,Eichman,Shawn,Ebrey,Patricia Buckley,and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D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1st ed[M]. Chicago: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In Association wi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

[4]斋藤龙一.道教美术[Z].大阪市立美术馆、读卖新闻大阪本社合办,2009.

[5]汪莹.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所藏中国文物[J].紫禁城,2014(6).

猜你喜欢

海外
海外电力工程投标报价方法及分析
对跨文化管理中员工管理的思考
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全球化下的中国企业海外人力资源管理
暴风科技进军影视、游戏、“海外”三大业务
海外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反思
船舶党组织在海外开展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参考
如何应对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
如何应对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