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形容词“少”偏误分析
2019-02-17徐姗姗
徐姗姗
内容摘要:“少”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是留学生需要经常使用并偏误频出的词汇。本文对形容词“少”的用法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基础上,掌握了大量的解释材料及实际用例,并运用语言对比、偏误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形容词“少”出现的偏误进行梳理研究、原因分析,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少”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少”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高频使用的单音词,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需要最先掌握的一个词汇。本文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基础上,掌握了大量的“少”解释材料及实际用例,并运用语言对比、偏误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少”出现的偏误进行梳理研究,提出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少”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少”的语法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将“少”的词性归为三类,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和副词。
作为形容词,表示数量小,有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减少,数量上不足之意;作为动词,表示不足的幅度、欠、丢、遗失;作为副词,表暂时、稍微。
朱德熙先生认为,“少”可以作谓语、状语、补语,不可以作定语。吕叔湘先生认为,“少”可以作谓语、状语和补语。对于是否作定语的问题上,他并未直言而是强调了“少”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加“的”之后也不能修饰名词。陆俭明先生认为,“少”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詹人凤先生认为,“少”可以作除定语之外的其他五大成分。
本文研究的“少”是形容词“少”,它表示比原来的程度、数目等有所减少或数量上不足。
二.“少”的偏误分析
2.1“少”偏误数据统计
我们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一共搜索到“少”的偏误用法共113例,具体数据如下:
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总结出:将“小”与“少”误用的情况所占比例为一半以上,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其次是将动词“减少”与“少”误用,占到10%左右,剩下还有21种与“少”误用的情况,我们将分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消失”、“多”与“不多”,同时也可以发现与“少”误用的词语大部分是表示“减少”的词语,仅有几例表示“增加”。
2.2“少”偏误案例分析
2.2.1“小”误用为“少”
第一种情况是将表示年纪轻的“小”误用为“少”。
[1]那时她的年龄[C]已经不小{CC少}了,都二十六岁了。
[2]我是最小{CC少}的一个。
[3]我从现在开始努力生活当您们的好女儿吧,我还{CJX}年纪[B级]小{CC少},经验也很少{CC泛}。
[4]自小{CC少},妈[F媽]妈[F媽]对我的管教非常严[F嚴]厉[F厲]。
[5]从我小{CC少}的时候{CQ起}我身上有点儿病,到现在还没治好。
年纪轻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一般用“小”,比别人“小”来表示,年纪轻虽然也是比别人
年龄“少”,但不用“少”表示;“自小”是固定搭配,但由于对“少”的错误理解,固定搭配也被误用。
第二种情况是将表示比原来的程度、数目等减少的“小”误用为“少”。
[6]那么,最后他们之间的代沟{CQ会}比以前小{CC少}得多{CJ+buy了}。
[7]有些化肥对人体的害处{CC害}比较小{CC少},但有些则有很大的害处{CC害}。
[8]我现在才认为吸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比公众利益小{CC少}得多。
代沟小、害处小、利益小都是比原来的数目减少,“小”被误用为“少”。
2.2.2“少”误用为“减少”
[9]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人类生活中自然占的比率越来越少{CC1减少}了。
[10]如果农作物的产量越来越少{CC1减少}的话,会{CC1可以}影响在世界上几亿人的挨饿。
[11]因此,地球上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CC1减少}。
这种偏误在于将“越来越”与“减少”混在一起使用。“越来越少”与“减少”都表示逐渐降低。产生这类偏误的原因在于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将两个词组混在一起使用。
2.2.3其他情况
[12]在更多{CC少}公共场所{CJX}如果可以禁止抽烟的话,这种污染[L]就会减少。
[13]第一是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少{CC1消失}了{CJX}孩子跟父母相谈的时间,机会。
[14]人们[B门]生活当中,在家里过得时间比较少{CC1不多}[BQ],两代人应利用{CC2用}这个时间。
[12]将“多”误用为“少”,是将目的语过度的泛化,“多”“少”混用;[13]是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越来越”与“消失”都表示逐渐减少,不能同时使用;[14]是母语的负迁移,“不多”与“少”在外语中可以用相同形式表示,汉语中是两个不同的词语。
2.3“少”偏误原因分析
2.3.1母语的负迁移
学习者在没有全面掌握目的语的规则的情况下通常会依赖母语,把母语的思维方式和使用方法套用到对目的语的学习中去,从而引起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这种母语知识的干扰常常见于目的语的初学者中,是引起第二语言初期学习过程中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在英语中可以用“not much”、“not many”即“不多”来表示“少”,汉语中则不可以。
2.3.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学习者用类推的方法把他所学的有限的而且不全面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的偏误,也称为对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这类偏误的根源一般在学习者的母语中找不到,母语的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为学习者带来学习障碍,而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引发的偏误则是在学习者的中高级阶段经常出现,这是因为学习者在吸收过程中知识的负迁移的给学习者带来了错误的認知理解。例如“越来越”在英语中“more and more”与“减少”可以同时使用,但在汉语中表示相同意思的“越来越”与“减少”和“消失”等词语并不能同时使用。
三.“少”的学习策略
3.1强化汉字教学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更重视对于语音的教学。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有别于其他表音体系的文字,所以学习者首先需要构建符号表示形义关系的概念。因此,在汉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就要学习书写汉字,开展汉字教学。对于汉语来说,语和文是不分家的。一般情况下,留学生学习汉语都是首先从汉语拼音开始,常常会忽略汉字教学,因此需要强化汉字教学。
3.2强化语境练习
传统的语法练习,常常是句子的替换练习。我们应结合语言的功能,在情景里反复进行语法练习。一方面语法教学,要以句子为单位,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清楚的表现相关的语法点。但同时,语法点练习又不能只单纯进行句型替换练习。因此,具體语境联系就非常重要了。
3.3强化语言对比
汉语教师通过汉外语言的对比,能够帮助预测学习者潜在的习得难点,从而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克服难点。加强语言对比在教学上的运用,并不是要在课堂教学上从研究的角度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语言对比,而是从教学的某个针对性问题入手,直接指明汉语的用法,同时提及学习者母语中其用法情况与汉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结语
本文在对“少”的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对“少”进行偏误分析,并总结其偏误产生的原因有: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的负迁移,针对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强化汉字学习、强化语境联系、强化语言对比的学习策略,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包雨微.英美留学生汉语形容词使用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谌金中.“多/少+N”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刘静文.面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多/少”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刘宇飞.“多”“少”与“多少”的偏误分析及教育策略[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5]孙凯.“幼”、“少”、“小”的历时演变研究[J].汉语史学报,2009(12)
[6]赵聪.“多/少”作状语对称和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詹人凤.“多”和“少”的对立和不均衡性[J].学术交流,1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