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的细节艺术策略

2019-02-17马天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

马天刚

内容摘要:教学细节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以及当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细节,还要激活课堂生成中的细节。

关键词:阅读教学 细节艺术 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细节

教学首先要明确“教什么”的内容问题,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挖掘教材,充分预设内容细节。预设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或“预先的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从教材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等某一方面的细节切入,作为深度阅读的突破口。教学时,首先要从文本中选择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教什么”是“怎样教”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既有客观规定性,又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定性是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习的要求,比如,教《秋浦歌》一课,大家都把诗歌的朗读、理解与背诵作相同的内容选择,这就是客观规定性。主观能动性则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增或减等形式的创造性应用。比如,在《秋浦歌》的情感体验中,有的侧重于“红星乱紫烟”的危险,有的侧重于“赧郎明月夜”的艰辛,有的侧重于“歌曲动寒川”的豪迈,这就是内容的创造性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同样教《秋浦歌》一课,我在听课中发现,有位老师选择问题教学法指导学生精读理解,有位老师选择学导式教学法,重点抓住“照”“乱”“赧”“动”四个字引导学生具象画面,利用音乐《劳动号子》及欣赏、学唱古诗创设课堂高潮。

二.激活课堂生成中的细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强化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必须在注重预设的同时,强化教学生成。所谓生成,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自然地或突发地生出的新感悟、新见解的一种教学活动。例如,在教一年级学生写话时,我们出示了这样一个例子让学生阅读:我爱妈妈。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爱妈妈的意思,结果,有学生写道:“妈妈,我爱你!”老师马上发现了学生的创新之处,做了这样的点评:“你变换了例子中的词序,强调了对妈妈的爱,比老师所举的例子好多了。”于是,学生的灵感激活了,有个孩子写道:“我很爱我的妈妈”。老师点评说:“一个很字的加入,让爱更浓烈了。”就在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爱妈妈的心情时,老师发现一个小孩哭了,这位老师悄悄地走近哭着的学生面前,低声问:“你为什么哭了?”学生说:“我妈妈不在了,出車祸死的。”老师的眼泪流下来了,他说:“你哭吧,你的哭声就是对妈妈最深的爱。”课堂气氛一下子由喧闹变得宁静深沉了。“爱”,在这里升华了!小孩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范例进行独特的表达,老师在小孩的创造性表达过程中能智慧地捕捉细微的变化,因势利导,让课堂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源自课堂生成的细节以及老师对细节的艺术处理。

比如,我曾在全县优质课比赛中观摩了五位教师的课,参赛的五位教师同教一篇课文《秋浦歌》,他们都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与背诵之中,把该学的生字学会了,该品味的字词品味了,该朗读的朗读了,该背的背诵了,这些内容可以通过量化测评,因此属于显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入“炉火照天地”的壮观场面,体会到“红星乱紫烟”的危险、“赧郎明月夜”的艰辛、“歌曲动寒川”的豪迈,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高昂地”“响亮地”朗读课文,反映出了他们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和自己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

有效生成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最佳策略。教学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常常是学生在老师的某种启迪之下的顿悟或另类思考,是学生灵感的迸发和创新思维的展现,只要教师有意地引导生成,娴熟地应对学生的生成,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预设与生成是互补关系,需要和谐发展。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这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生成”是多元的但需要掌控的,教师必须有效而巧妙地把生成引到不偏离教学目标的轨道,和谐预设与生成,让它们有“水到渠成”的自然状态,让课堂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Passage Four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