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面对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教学过渡的困境

2019-02-17周鸿雁李成华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术英语困境对策

周鸿雁 李成华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术英语教学日益受到重视。高校从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转型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挑战。本文对课程目标的缺失、课程体系的复杂性、教材的匮乏及师资力量薄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应对问题,有效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提出思考。

关键词: 通用英语    学术英语    困境    对策

1.从EGP向EAP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精通本专业又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学术交流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作为向社会输送精英人才的大学教育自然要肩负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英语历经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多媒体及互联网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但历经十几年英语学习,学生踏入工作岗位能否在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呢?据笔者调研,前景并不乐观。多数企业都要求大学毕业生一上任就能用英语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毕业生往往在日常生活用语方面比较娴熟,一谈到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难以应对。

这种现象绝非偶然。正如章振邦教授所言:“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普通英语教学太长,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的都是普通英语,所谓‘四级、‘六级测试,都是在测试普通英语水平。高校英语教学迟迟不与专业挂钩,怎能要求学生毕业后走上需要专业英语的工作岗位?”[1]章教授所谓的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实际上就是学界现今对于英语教学的两大分类: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在我国高校中,EGP作为公共基础课,其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ESP可分为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行业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EAP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专业学习或从事学术活动,即为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持[2]。因此,开设学术英语课可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和外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英语论文、听懂英语学术讲座。这与教育部2007年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3]的培养目标是相契合的,也适应了全球化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

因此,高校大学英语从EGP向EAP的转型在这样的形势下变得比以往更加迫切。

2.从EGP向EAP转型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刘润清教授早在1996年就曾指出:“ESP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4]但如今,二十年已过去了,学术英语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学术英语发展迟滞的因素是什么呢?又有何应对策略呢?

2.1课程目标

尽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要求大学英语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的呼声迭起,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一部以学术英语为导向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没有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作引领,即使一些高校想实施学术英语教学,也因无“标”可依望而却步。

2017年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称《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目标的制定还是把大学英语定位在通用英语教育上。虽然《要求》指出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但同时规定“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5],在目前大学英语课时和学分不断压缩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这个“基本要求”实现,绝大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选择EGP作为教学主导,就在所难免了。

笔者认为想要促成大学英语从EGP向EAP有效转型,首要的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一部以EAP为导向的系统翔实的课程目標,以引领各高校执行时有据可依,明确教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各高校才能更好地改革,从而实现EGP向EAP的转向。

2.2课程体系

在EGP向EAP转型过程中,建立一个既能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各院系专业需求的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建构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复杂性正是阻滞EGP向EAP有效转型的另一重要因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大一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高中毕业就已达到了四级水平;基础薄弱的学生,经过大学两年的通用英语学习,仍然达不到四级水平。对于前者而言,从大学第一学期就开设学术英语,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由于学术英语的课程特点是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英语语言能力,学习目的明确,因此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于后者而言,学术英语课程显然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

二是综合院校专业的多样性给学术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带来了障碍。学术英语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技能及学术交流能力,课程设置应当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我国高校绝大多数是综合性院校,每所高校涵盖多个院系,每个院系又设置了多个不同的专业,不同专业学生知识领域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距,EAP课程体系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可依据学界对EAP的分类分两个阶段进行操作。学界把学术英语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 和专门用途学术英语(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EGAP主要以科普文章和人文材料为学习内容,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中英语共性的特点,即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的学术能力;ESAP 是以某一学科领域的题材为学习内容,如医学英语,法律英语和商务英语等,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该专业文体中词汇、句法和语篇的表达特点和规律,为学生进入双语课程学习搭建桥梁。由此可见,ESAP与EGAP呈递进关系,两者有效结合,将为学习者的学术英语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阶段可从第一学期开始设置EGAP课程,鉴于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我们可以借鉴清华大学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成功经验,首先把EGAP课程按照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若干级别,要求新生入学后必须参加英语分级考试,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级考试成绩,建议他们进入相应级别的EGAP课程学习。课程设置可分为学术英语听说及学术英语读写两大课程[6]。EGAP阶段的学习应设为必修课性质。

EGAP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可在高年级继续开设ESAP课程。根据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以学生各自专业领域的题材为学习内容,开设商务英语、工程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课程,培养学生对专业文体中的词汇、句法和语篇的认知能力及交际策略的掌握能力。

总之,EGAP和ESAP课程的有机结合,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2.3教材建设

任何一门课程既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作指引,又要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作支撑,还要有系统科学的课程内容作基础,即教材的选用,这也是构建EAP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目前我国EAP教学尚处于起始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教材研发较为迟滞,不利于EAP教学的开展。

鉴于此,笔者认为,一则我们可以从国外或港台EAP教学较为成熟的高校引进高质量的原版教材。二则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及学生需求,组织本校大学英语教师编写适合的EAP教材,因地制宜,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材的选用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选用的语料切忌专业性太强。因为EAP不同于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EAP侧重培养学生学术领域的语言交流能力,它要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在选材上务必选择跨学科学生都能理解的科普类或人文类文章。(2)要切实保证语料来源的真实性。选材时务必选用原版进口的阅读、听力和口语练习材料,尽量保持语料的原始风貌,不随意对语料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更改,以便使学生尽早尽量多地浸泡于原汁原味的学术英语之中,为今后适应工作和学术交流中真实的学术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

2.4师资培养

EAP课程的构建,除了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系统科学的教材之外,能拥有一支既精通外语又略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则是推进EGP向EAP转型的关键内在动力。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毕业于英语语言学或英美文学专业,他们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使他们积淀了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不足之处是知识结构单一,对于英语之外的专业领域知识较少涉猎。现在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从熟知的EGP教学快速转向陌生的EAP教学,他们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排斥态度。这又是EGP向EAP过渡的另一困境。

為克服这一困境,笔者认为,首先要允许大学英语教师有一个心理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教师们通过学习,对学术英语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明白学术英语绝不等同于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EAP教学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其专业领域中必要的语言技能,教师只需要对特定学科知识有所了解,并不需要精通专业知识,由此彻底消除教师们的畏难情绪,使他们先从心理上积极响应EGP转向EAP的变革。

要组建一支能适应EAP教学所需又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还需教学管理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EAP教学培训机会,如邀请国内外EAP教学领域的专家讲学,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尽快掌握EAP教学特点和方法;派教师去国内外有成熟的EAP教学经验的高校进修,学习EAP教学理念;支持年轻教师攻读跨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拓宽知识面;尝试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和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共同执教的教学模式,两者在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可互为补充,相互协作,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学习语言技能。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从EGP向EAP转型的需求已越来越迫切,但目前我国EAP教学尚不成熟。可以预见从EGP向EAP过渡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遭遇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能适应全球化经济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2]Jor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3]高教司.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

[4]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4].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5):11-14.

[7]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8]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1.

猜你喜欢

学术英语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