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9-02-17徐佳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徐佳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基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寓工匠精神于校园文化之中,并精准把握两者融合的切入点,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工匠精神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2]。“工匠精神”已然成为当今社会所热议的话题,同时受到了社会各行各界的一致认可。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实施“中国制造2025”,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不呼唤着“工匠精神”的回归。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的技术型人才的培育基地,肩负着传递知识与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塑造和培养学生精神品质、人格品质的重要环境及载体,在培育“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

工匠是我国传统技术人员的总称,在古代被称之为“百工”。工匠精神是手工业者在制造与生产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标准、精神品质与工作态度。如今,人类早已跨越了蒙昧之初的困境,从纯手工制造业时代走到了工业生产自动化时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呼唤“国之大匠”的复出和“工匠精神”的回归。因此,剖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是高职院校实施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结合先秦典籍《左传·文公七年》记载中“六府三事”的描述,笔者将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实践技术活动中的职业精神,即“正德、利用、厚生”剖析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要求:

(一)“执着坚定”的职业取向

在我国先秦时期,墨子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指出坚定志向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拥有坚定的意志的人,其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掘,否则,即使有超人的智慧,也难以有所作为;然而,意志品德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长期的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意志锻炼才能逐步加强,从而形成稳定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工之匠者必须长久地专注于自己的技术工作,摒弃内心的浮躁,脚踏实地、执着坚定,只有这样,才可能具有打造出独特价值和绝对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中国工匠精神的职业态度的体现,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当今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在职场中奋力拼搏,在利益的驱使下,人心開始变得浮躁不安,唯利是图的人在职场中屡见不鲜,能够专注于技术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工匠精神的消退导致当前中国大国工匠的缺失。正如诗经《卫风·淇奥》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只有做到对每一个细节的完美追求,才能成就完美的产品。在中国古代,工匠的技术规范非常严格,《考工记》中记载了制造器物的总体技术要求,从选材到产品规格要求到每个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包括加工生产后的产品检验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正是因为这种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成就了当时中国社会手工制造业的辉煌成就,这也是中国工匠精神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根本。放眼当今世界,大国工匠依然是这个时代助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的职业品质与追求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品牌帝国,如瑞士钟表、法国香奈儿等,同时,成就了德国、日本产品无可比拟的竞争力和世界制造业强国地位。

(三)“勇于创新”的职业探索

工匠精神对于创新能力的追求,古而有之。先秦时期的墨家就提倡创新,认为对于传统的技术文明要善以继承,并在其基础上挖掘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的技术,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耕柱》)。在当今社会,创新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工匠精神蕴含着匠人们十年磨一剑的执着追求与坚持,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反复推敲,推陈出新,持久的创新能力正是工匠精神永恒力量的所在。工匠的成就在于看到自己创造的产品不断优化、提升,匠人之心也随着产品的一次次变革与更新而得到了升华。顺应社会的发展,工匠们除了追求完美的细节以外,如何贴近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再创造是工匠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工匠不单单是产品的生产者、制造者,更是产品灵魂的塑造者,正因为如此,工匠们对自身职业特点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为人们带了更多的独特的价值体验。乔布斯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创造了苹果手机的商界传奇,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制造业有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的革新必须依靠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持久的创新力才能缔造出来。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优秀精神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的重要教育场所,高职院校通过搭建立体的、全方位的文化育人环境,培养高素质、善技能的现代职业人。我国正处于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升级发展阶段,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国家需要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与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的不断融合和相互影响,体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当前时代文化及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积极作用,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未来职业能力。

(一)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平台

校园文化作为特殊的文化环境,对高职学生的人格品质、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的形成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平台。对学生理想信仰、道德品格、行为标准的培养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校园文化氛围中逐步形成的,并通过时间的洗礼,逐步趋于稳定。校园文化环境是师生在工作与学习中经常接触、熟悉并可感知的微观环境,对师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标准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1]。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转变对学生价值标准的形成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校园文化通过营造校园环境、引领文化思潮,传承文化精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品质、道德标准及行为认知的形成。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对精湛技术的执着追求,对于“国之大匠”而言,更是在职业活动中个人精神品格、职业素养的彰显。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平台,结合社会对大国工匠精神品格的需求标准,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校园文化融合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

文化,在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中都充当先行军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学习、互动的平台,是高职院校文化内涵与价值标准的展现。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是职业精神的体现。因此,将工匠精神与时俱进地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赋予校园文化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影响力与内驱力。高职学生是未来职业领域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其未来职业生涯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与认同有着紧密的联系。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召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了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同时,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三)工匠精神的培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標准

高职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深植于校园环境之中的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精神品格、意志品质形成与发展的文化环境,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未来社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文化育人犹如春雨润物,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对学生的思想与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追求、职业态度、意志品质的综合体现,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与认同,将成为实现他们的未来职业目标的坚实的基础。工匠精神除了要求精湛的技术与严谨的职业态度以外,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个职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不懈地人生追求与坚定的意志品质,是人格的锻造与精神的培植,这些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通过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慢慢培养形成。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对工匠精神实质与行为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对职业人素质的要求,提升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素养,拓宽了高职学生的发展空间,为实现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肩负着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与文化建设的双重重任。校园文化是文化育人的环境与平台,是高职院校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学校精神、制度标准、校园环境及学生活动的总和,是高职院校校风、学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的内涵,要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立体的、全方位的育人的环境,可从物质文化方面进行熏陶、精神文化方面做好引领、行为文化方面做到规范、制度文化方面进行约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将来的职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

校园物质文化,即学校用于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及学生活动所需的物质设备及校园环境的总和,是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和文化育人功能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教学楼、食堂、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等用于学生生活或者健身娱乐的场地、校园景观及其他硬件设施等,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校园物质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可感知、可触及的精神文化的学习环境,因此,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可加入体现工匠精神的建筑景观、人物雕像、文化宣标语等,充分展示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积极营造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物质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学生精神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升华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环境与教育平台,特别是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它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核心价值观及共同的心理追求,是每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印记,也是学校师生员工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和精神源泉。崇高的精神追求,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职业态度成就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创造了无数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辉煌事业。校园精神文化是塑造学生精神品格的重要载体,在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对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引导中,要积极推崇优秀精神品格和道德标准,用大国工匠精神这种饱满的精神人格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来来的职业人生提供无穷的精神能源。

(三)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纳入工匠精神

校园制度文化,即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条例及对制度的执行力的总和,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表现形式,是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也是校园文化内在机制的体现。它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及规章制度等,是学校教育职能正常运转的重要的保障机制,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在体现。学校的职能是培养社会建设所需的人才,校园制度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而与时俱进,工匠精神是当下社会对职业人才提出的标准与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度建设中,必须体现时代要求,适时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的实质于制度文化建设之中。同时,在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采用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工匠精神培养的技法与心法。

(四)在行为文化建设中展示工匠精神

高职校园行为文化,即师生在教育学习实践过程中展示出来的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行为。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校园文化内涵的折射。校园行文文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的动态反映,是鲜活的文化建设的教材。在行为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在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及作风建设中体现工匠精神的实质及内涵,在教师的思维及行为规范诠释和反映工匠精神。行为的影响力更甚于言语的影响力,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有垂范作用,因此,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应规范教师的言行,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工匠精神所内化的职业品质与精神。其次,通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包括政治、学术、科技和文娱活动等。这些活动展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也是对当下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校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应充分彰显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将工匠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用精神引领思想,用思想指导行为,不断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践行大国工匠精神。

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拓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延,又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更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融合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沈刚,邓崎凡.需要“大匠”,更需“匠心”[N].工人日报,2016-03-09(1).

[2]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317/c1024-29150205.html.

[3]艾素平,朱勋春,高再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7(11).

[4]熊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12).

[5]王靖高,金璐.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

[6]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Z].教职成〔2016〕9号,2016.1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