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教育的融合
2019-02-17王娜
王娜
摘 要: 长白山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是长白山地域人们生产生活不同侧面的真实写照。为更有效地凸显地方高校美育课程的地域特色,需与长白山地域文化相融合。然而,纵观现阶段长白山地域地方高校的美育教育课程与长白山地域文化的融合情况,不容乐观。鉴于此,本文在对长白山地域文化内涵与特征概述的前提下,对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教育的融合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现状提出有效融合的改进建议,促使地方高校美育教育有效体现长白山地域文化特色,更好地为长白山服务。
关键词: 长白山地域文化 地方高校 美育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随之发展,这使得很多外来先进文化涌入我国,冲击着我国本土的地域文化。在现今全球化的教育环境下,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髓,又开发本土的文化资源,发扬本土文化的优点,将两者相结合。长白山地域的高校美育教育要利用独特的地域条件,对长白山地域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利用,借此建设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高校美育教育课程。
一、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长白山文化,顾名思义,来源于“长白山”这三个字。长白山山系覆盖了黑、吉、辽东北三省,而长白山文化则覆盖到东三省以外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及内蒙古东部等地区[1]。长白山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年前,后期经历过辽金文明、明清文明等文化发展阶段,与中原文明相比虽然相对落后,但是其作为边塞文化的一种,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长白山文化是由当地居民经过多年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其地域性特征尤为凸显。
1.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长白山的各族人民世代生活在长白山这片地域,靠长白山所特有的自然资源,从事农林牧渔的生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创造,才有了如今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长白山先民一直以采集、狩猎和游牧为主,并且一直延续到后代,形成一种不同的生产方式。
2.軍政一体、崇尚武力的政治文化。历史上生活在东北的少数民族都崇尚武力,以力称雄。战争时代,无论男女老少皆兵,均能拿起武器上战场,和平时代,又都能够放下武器,拿起农具生产。古时候,东北大地的统治者都身体力行,用武力统治民族,将领都是通过武力选拔,崇尚武力治国,重文轻武是其治国特点。在古代长白山地区出现了一些以武力治国并且实现统一的国家,比如与中原宋王朝对立的辽金,还有后期实现一统的大清王朝。
3.质朴自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长白山的民俗文化是长白山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长白山地域文化增添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如工匠民俗文化,即木匠、铁匠等纯手工打造一件完美的器具;多样化的少数民族生活,满族、朝鲜族等各自的生活习俗彼此交融;经济民俗文化,渔猎、养蚕、烧炭等习俗。丰富的民俗文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长白山地域文化的淳朴和多样性。
4.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来源于萨满教。我国东北大多数民族都信奉萨满教,他们认为通过萨满教可与神沟通,可以将人们的愿望传递给神,从而实现人们心中所想,也可以把神的意志传递给人们,让人们学习神。东北各民族会定期举行萨满仪式,大萨满带着绘有各种神的图案且色彩丰富的神灵面具,通过神案、腰铃、铜镜、抓鼓、鼓鞭等这些法器,将人的愿望传递给神。这些满族面具,无论是艺术价值、学术价值还是民俗价值、文化价值都是弥足珍贵的。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广阔,囊括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佛教、道教也很早传入,与萨满教长期共存。
5.质朴、豪放的观念文化。随着长白山区历史的发展,形成许多传统观念,如信守承诺、踏实能干、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等,但是其中也产生一些消极的东西,如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封建等级观念严重,重男轻女,并没有太强的创业心,认为小富就能安乐,这些观念渗透在长白山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长白山人民在这种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的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性格,他们淳朴、热情、爽朗、好客的性格延传至今,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和交融,与南方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长白山地域文化特征。
1.原创性。据史料记载,长白山地域在6000多年以前,已经进入原始文明社会,具有长白山地域独特的原始文化[2]。在先秦时期,作为长白山地域最古老民族的肃慎族,已经开始向农耕生活过渡,将渔猎、畜牧与农耕生活相结合,开创了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先河,后续在长白山地域生存的民族,在肃慎族的基础上,对长白山原始文化不断继承与发展,促使长白山地域文化源远流长。
2.民族性。长白山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从先秦时期到现代,共计有37个民族在长白山区域生活,包括肃慎族、满族、女真族、朝鲜族等民族,创造了长白山区域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各民族长期生活发展中,不同的民族之间既相互影响,又彼此保持个性,促使长白山区域文化呈现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特性。
3.包容性。长白山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包容性特征。从历史分析,长白山地域共计生存过37个民族,各民族之间彼此融合,充分体现了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包容性;近代以来,兴起一股闯关东的潮流,汉族人民不断融入长白山地域,促使长白山地域文化与汉族文化进一步融合,现今已经形成以汉族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此外,长白山区域特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部分国外文化,如日本文化、俄罗斯文化等。
4.地域性。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丰富多彩的长白山地域文化。长白山地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河流资源、冰雪资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长白山地域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如一年一度的冬季捕鱼,冬季冰雕节等,都衬托出长白山区域特有的地域文化。
二、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教育的融合现状
长白山地域优秀文化是长白山地区长期发展逐步沉淀形成的,是在历史长河中长白山区域人们与自然相融合的结晶,对推动长白山地域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方高校作为为长白山地域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对促进长白山区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笔者从地方高校美育教育角度分析,发现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教育的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定位不清楚,没有突出长白山地域文化特色。
长白山区域的一些地方高校,美育教学成立时间较短,教学经验和师资力量相对缺乏,没有与长白山区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致使在美育教育中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的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美育课程设置中,地方高校普遍采取模范典型的美育教育院校进行课程设置,忽略长白山区域文化的特色,出现一些课程和教学模式雷同现象。这种情况不但难以充分发挥美育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反而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教师对长白山地域文化的不甚了解。
从事地方高校美育教学应对地方文化习俗熟知了解,将地方文化与美育教学有效结合,增强美育教育的实用性。然而,在对长白山区域地方高校美育教师调查发现,美育教师对美术教学理念和技巧在纯美术教学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长白山地域文化却不甚了解,知之甚少,导致长白山地域文化难以有效融入美育教学中,对地方高校美育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美育教学内容与长白山地域文化的联系不紧密。
现阶段,长白山区域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美育教育模式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与长白山区域文化融合的情况较少。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单纯注重对美术技法的讲解和应用,缺乏通过对长白山地域文化的讲解和利用,致使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实用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长白山地域文化未能获得有效发扬。
长白山区域地方高校的美育教学设置时间较短,缺乏有效的教学经验,难以实现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教学的有效融合[3]。然而,长白山区域文化博大精深,对地方高校美育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从长白山地域文化中提取增強地方高校美育教育的因素,提高美育教育的实用性,是未来地方高校的美育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教育的融合对策
(一)创办专门的长白山地域文化课程。
学科建设和课程的设置是高校办学特色的核心。作为长白山地域的地方高校,根据长白山地域特色开设课程和学科建设,对长白山地域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美育教育作为地方高校开设的特色课程之一,为更有效地突出其地域特性,应建立在与长白山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之上[4]。然而,结合上述地方高校美育教育与长白山地域文化融合的现状,地方高校应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开设长白山地域文化课程,如长白山地域少数民族服饰研究、长白山地域土特产品课程、长白山地域民俗文化研究等,加深学生对长白山地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习美育相关课程,实现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课程的有效融合。
(二)营造长白山地域文化学术氛围。
长白山区域地方高校可以通过营造一定的外围环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耳闻目睹长白山地域文化,逐渐培养学生对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美育学习中逐渐与长白山地域文化相融合,提高美育学习的实用性。在地方高校中,可以设置专栏,对长白山地域文化进行介绍,将长白山地域文化分为不同的板块,如少数民族文化、闯关东文化、地理地质文化、冰雪文化等;定期举办长白山地域文化知识讲座,聘请优秀的文化传承者向师生讲授长白山地域文化;还可以创办长白山地域文化展览节,包括摄影作品展览、文学作品展览及绘画作品展览等。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长白山地域文化在地方高校的影响力,让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相辅相成,更好地与高校美育教学相结合[5]。
(三)实地探究长白上地域文化。
长白山地域的地方高校除在高校区域内对长白山地域文化进行宣传外,还应创造更多机会,促使学生亲身感受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内涵,以此在美育学习中更有效地融入长白山地域文化。地方高校可以组织学生采访传统艺术的传承者,走访民间的文化艺术基地,切身感受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质朴,更深入地了解长白山地域文化,从而在与长白山地域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提取美学创作所需的元素和灵感,提升学生美学技法的实用性。
(四)开设实训基地。
针对长白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教育的融合课题,创办实训基地,开设传统工艺产品制作课程,让学生亲身制作手工艺品,感受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古朴与厚重,感悟到长白山地域文化的魅力,实现美学教育与长白山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
四、结语
长白山地域文化受气候、人文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征。通过对长白山地域文化内涵和特征的深入分析,发现长白山地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而久远,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针对现阶段外来文化不断流入的情况,更应重视对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为长白山地域的地方高校,要充分挖掘长白山地域文化的魅力,加强与美育教育的融合,促使地方高校美育教育充分体现长白山地域文化特色,增强美育教学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晓晨.长白山文化内涵的价值探析[J].学问,2014(3):68-69.
[2]朱洁蕾.长白山文化的符号特征及传播价值[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4(1):89-93.
[3]贾琳颖.高校美育课程内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4]刘利霞.谈地域文化对高校美术创作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9(6):124.
[5]袁靖轶.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6(1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