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南方和北方

2019-02-17肖泽萍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言说大城市毕业

肖泽萍

故乡的这方净土,是宁静的温室,却也成为我的羁绊,把我对远方的憧憬毫不留情地打破,碎成一地琉璃。月色微茫,我欲何求?

“还有两个月就大学毕业了,毕业别走太远,妈知道你们年轻人不乐意待在农村。在咱们市里找个工作就挺不错的,离村里也近,妈也放心……”我已经记不清这是母亲第几次打电话来劝我毕业后别往大城市跑了。然而,萦绕在心中的那个关于远方的梦早已在我心底埋下一颗种子,它在慢慢发芽,慢慢长大,我相信终有一天它会开出花朵。1

毕业的那天如约而至。我收好行李回到家。时过境迁,村里已经换上了四角平房,与四年前的青瓦片黄土墙截然不同。光陰百代,祖祖辈辈不知道已经在这里守了多久,走得最远的,也不过是去了邻省打工。

“来吃饭吧,多久没吃过妈做的饭了。”满桌饭菜色香味俱全,母亲给我递来一碗饭。

“妈,学校的饭我都吃腻了,还是你做的好吃。”

“外面的哪有我做的干净,这可是咱自家的花生油,以后你常回来吃呀。”母亲笑得格外灿烂,眼睛眯成一条缝。

“妈,有件事要跟你说。”我放下筷子,心中的幼芽疯狂生长,不安蔓延全身。

“啥?”

“我要去北京。”

“你说什么傻话呢?我怎么跟你说的?”母亲的笑瞬间凝固在脸上。父亲只是吃饭,没多说什么。

“只有在那样的大城市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不想让下一代过这样的生活了。”

“这样的生活不好吗?死丫头,你不知道北京的开销多大吗?你去了也没个照应,以后我和你爸要见你多难啊!”母亲脸上开始有了愠色,对我有些不满。

“妈,人要有长远目光,不能老待在这儿,说什么我都要去。”我尽力压抑内心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跟母亲说话。

“反正我这辈子是不想离开这里的,求我也不去!生在这里拼命,死也要埋在这里!”母亲的声调提高了许多。

“别吵了,让她去吧,她这么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你也留不住啊。”父亲似乎闻到了微微的火药味,放下碗筷对母亲说道。2

暑假在家的这两个月,母亲时不时试探一下我的想法,每次看见我在向朋友打听北京的事,准备自己的一系列档案,她的眼睛里就像坠下了一颗星星,光芒永远消失在了地平线。

送别我的那天,母亲不再挽留我,只是她深陷的眼窝中仿佛要涌出泪来。而我也终是抑制不住离别的愁绪,眼泪顺着脸颊滴落在这片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上。

踏上前往北方的道路,回头望,依稀可见故土的白墙黑瓦、缕缕炊烟,以及村口守望的母亲……

行走在都市,灯红酒绿,街道如带,串起不息车流。我心中的种子终是开出了花。

中秋佳节,母亲打来电话:“丫头,啥时候回来?妈准备了绿豆糕、蛋卷、烙饼,你爸特意去塘里捞了鱼,家里的鸡生了蛋,你带点去吃吧……”

“妈,我刚工作有点忙,回不来……你和爸要保重身体,天气转凉了……”

听我这样说,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了几秒,凝固的空气中仿佛充斥着无法言说的凄冷,令人窒息。随即母亲又开了口:“大城市找工作不容易,想吃啥妈给你寄,一定给你包严实了……想家了就打电话回来,你爸整天叨叨你呢……”

浑浊的月光在窗前碎了一地,南方的月终究是比北方的圆润明朗。3

1 母亲希望“我”留在她身边,“我”却向往着远方,看到这里,读者已经隐约知道题目中的“南方”和“北方”各代表的是什么了。这篇小小说以两代人的不同选择开篇,以矛盾做铺垫展开叙事,充满了吸引力。

2 冲突到达白热化,母亲的恼怒里有她难以言说的感情,而“我”的坚持里又充满对远方的渴望。作者通过一系列平实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天饭桌上的微妙气氛。

3 作者依然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但这次没有冲突,只有母亲对“我”的思念和牵挂,以及“我”面对现实的些许无奈。“我”选择北方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决定呢?作者没有言明,但最后一句话却借对比南方和北方的月亮表明了一种情感倾向,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猜你喜欢

言说大城市毕业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我们今天毕业了
大城市里的小象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言说他者还是言说自我——从波伏瓦在中国译介中的一场论争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