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研究

2019-02-17

四川水泥 2019年1期
关键词:施工工艺施工单位风险管理

刘 宏

(四川汶马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言

高速公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占据较大的份额,也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而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桥梁、隧道等特殊地形的施工环节,因为地形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存在较大的施工安全风险。据此,本次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

1 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内容

公路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与其他施工类型的风险管理基本一致,内容都包括四个方面,就是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

一是风险识别,这是进行风险管理目标确定的关键,施工单位需要通过风险识别工作,准确找出隧道施工期间可能对施工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点,因此需要加强对隧道地质条件的收集、施工情况的收集,在此基础上预估风险形势,确定风险目标。风险识别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前提。

二是风险评估,在对方呢贡献点进行准确识别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价和估计,前者是对影响隧道施工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风险问题的发生可能以及带来的损失进行估算,评价风险等级,找出最关键的风险点,为风险问题管理应对提供依据。后者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发生风险问题的时间点、位置、带来的影响等进行预估,以此提醒施工人员做好防范。

三是风险应对,这是风险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对不同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可行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在风险问题发生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风险问题的出现;在风险问题发生后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尽量减少风险问题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四是风险监控,主要是在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一方面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促进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进行风险监控需要管理人员按照标注进行,跟踪整个施工过程,对风险应对和处理进行评价和反思。

2 公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安全问题

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的地质条件、设计水平、人员素质、施工工艺选择等,都可能带来施工安全风险。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设计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工艺不合适等造成的风险问题。

2.2 原因

一是环境条件较差,公路隧道施工很显然是在隧道中,本身地质结构比较特殊。隧道中有较多的围岩,各自的结构和硬度不同,给施工增加了难度。进行现场勘查和设计时得到的数据往往与真实的围岩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难以准确预测风险,可能突然发生塌陷、地陷等问题。另外就是施工期间突发的地质灾害,比如说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也会带来较严重的风险问题。二是施工难度大,主要是公路隧道施工的特殊性,施工范围比较狭窄,空间有限,而规模又比较大,再加上施工时往往需要大小、型号不一的各种机械设备,进一步缩小了施工空间,这使得施工工艺比较复杂,适用于隧道施工的施工工艺较小,对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特别是有时隧道施工还需要穿越山岭和河流等,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容易引发安全风险。三是施工人员风险意识不足,目前来书,公路隧道施工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不是很高,知识水平较低,安全风险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隧道施工中安全风险问题发生的危害性以及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没有重视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再加上在施工时偶尔出现操作失误的问题,因此很容易出现安全风险。公路隧道施工规模较大,涉及到的人员主体较多,可能因为某个人的风险意识薄弱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3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进行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是由管理人员对隧道施工的全部过程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定级和监管以及追踪等,从中发现可能的风险问题,以采取更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水平。但要想实现这个过程,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施工单位需要根据风险管理的四方面内容,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机制,比如在风险识别阶段,施工单位可以通过风险建模,收集过往高速公路以及公路在隧道施工期间出现过的风险问题,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对风险因素、发展趋势、规律等进行挖掘和分析,形成完整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全面的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因素,为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和数据基础;管理人员还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获取风险因素的不同等级和危险状态以及处理方法等,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监管,据此提出有效的防范和处理措施。最后就是对管理机制的优化,因为不同施工情况下风险因素会发生变化,应对措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管理机制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公路隧道施工过程。

3.2 实现科学的地址预测预报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环境条件变化或突发的地质灾害等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公路隧道施工单位需要应用多样化的风险模型监管工具,实行开放的动态化监管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风险监管的实时性和动态性,以及信息传输的及时性。接住特殊的地质状态监测设备,对隧道施工设计到的路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震动、土壤理化性质、含水量等进行监测,以及时掌握地质条件的变化。还有就是在对隧道进行打眼排水和增加探孔数量等操作时,需要提前探明施工前方的地质并进行水量减压后,直到后方施工队伍经过,避免期间出现风险问题,也防止突水突泥事故的发生。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系统,对施工全过程实现在线可视监管,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和定级,从而在隧道施工运行过程中出现风险时及时预警并进行分析,有效把控风险因素的存在和位置,继而进行针对性处理。

3.3 完善应急系统

除了对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意外,还需要提高对突发风险问题的应对能力。因此施工单位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系统,针对可能的风险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严格按照逃生设计准备应急照明灯、救生衣、救生圈、报警器等,在施工隧道内布置完善的应急报警逃生系统,在洞口设置应急逃生路线图,同时在正式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提前训练,演练应急逃生时的具体操作,以提高真正出现突发问题时的应对能力。在演练时要做好拍摄和记录,以备后期反思;同时演练结束后立刻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提高应对能力。应急照明灯需要沿着隧道路线隔一定距离设置一盏,包括救生衣、救生圈、报警器等需要设置在各掌子面前100m处。报警器要采取声光样式,并实施手动和遥控双重控制系统。如果一个作业面出现异常拉动警报,其他报警器也需要联动报警。另外,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风险点,需要在施工时进行标注,比如地质条件比较差的位置、隧道顶层比较薄的位置等,提醒施工人员施工时注意。

3.4 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

在施工时,施工工艺的进行以及施工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带来风险问题,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针对现场勘查到的隧道地质条件特点、空间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尽量保证“少震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在隧道开挖时,选择科学的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减少应力集中;爆破后及时进行封闭措施,做好支护,并设置足够的监控量测点,按照科学频率进行监控。

4 结语

加强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减少风险问题的出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施工工艺施工单位风险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施工单位竣工结算审核中的问题及应对探讨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